APP下载

把小做好就是大

2022-03-23王露露

世界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框子荷兰人荷兰

王露露

圣诞节期间的阿姆斯特丹达姆广场。

1637年阿姆斯特丹大剧院建成,荷兰当时以至后世最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冯德尔专门为开幕式撰写的戏剧《阿姆斯特河的海斯布莱西特城主》在此首演。大剧院门口的横梁上,刻有冯德尔的诗句:“世界是个舞台,每人都扮演一个角色,并被分到一席之地。”冯德尔还为此剧院写了另一句话,不过如今已不再为众人所知。把他那句艰涩的古荷兰语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以罗马的剧院为蓝本建造了此剧院,只是规模小了一号。”这话听起来没啥惊世骇俗的,可它刻画了荷兰的肖像,或者说规划了荷兰的未来。

自那以后,荷兰就按照冯尔所说的那样发展自己——“向大看齐,规模要小”。无巧不成书,荷兰文化界也常用“向大看齐,规模要小”这句话来赞美阿姆斯特丹的地标性建筑——大坝上的宫殿。“向大看齐”,因为荷兰坚持不懈地努力攀登世界之巅;“规模要小”,因为荷兰明确地意识到自身局限,比如国家面积相对小、人口数量少、自然资源有欠丰富,还时刻面临水灾的威胁,等等。

“向大看齐,规模要小”听似互相矛盾,但荷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二者是能共生的。荷兰不少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可惜它们部分或大部分要从外国进口零件。荷兰的一些厂商在产量上位于世界前列,但产品依赖出口,一旦外国不买,它们便摇摇欲坠。这个国家大胆试验,制定了超前的毒品法、安乐死法和同性恋婚姻法,并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但世界上效而仿之的国家只是小鸟三两只。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荷兰能够一如即往地努力攀登和占据一些领域上的世界之巅,因为它给自己画了一个框子。它只要不逾越这框子,就可以开足马力,直奔顶峰。这框子就是谦逊内敛,换句话说就是,将自己和彼此控制在小框架内,但能够把这个框架填得瓷实丰满。

就个人来说,不管你怎样大获成功出人头地,你都必须谦逊内敛。

首先是自我限制。如果荷兰人因成功而受到赞扬时,即便心里乐开了花,也会连说“不足挂齿”。一个荷兰人如果靠勤奋和智慧而腰缠万贯,也不会买一条一公斤重的金项链栓在脖子上,不会十根指头戴十一只钻戒,或者开着劳斯莱斯去街头买一盒香烟。相反,他们会买一辆质量不错的三轮带斗车每早亲自送孩子上学,给自己的太太买一条貌似朴实无华的白金项链或只嵌一颗钻石的戒指。他们小心翼翼,就怕别人说他们太显眼。当然,时不时也会冒出一位高调张扬人士,比如当今就有某位歌星,但他们凤毛麟角,正是“个例反证了普遍规律”的例子。

其次是社会舆论。一向宽容的荷兰人遇到自我感觉良好的主儿就会一反常态,眼里不揉沙子,让他跟旱鸭子一样在吐沫的海洋里挣扎。虽然许多电视节目在收视率的压力下纷纷被下架,可有一个访谈节目疾风知劲草,傲然挺立。其主持人以让大家平起平坐整齐划一为己任,每晚坚持枪打出头鸟,割掉出头橼子。他紧逼追问每个成功人士,直到此人回归到普通人的位置才善罢甘休,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中心思想很明确,你可以伟大,但必须保持渺小。这也是我说过的“麦田文化”的表现吧。

就国家来说,荷兰人也不愿意自己的国家招人眼目。

如果说芭蕾舞是带着脚镣跳舞,那么荷兰就是一位首席芭蕾舞演员。一个人不能选择在哪个环境出生,但可以将自己仅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荷兰就做到了这一点。冯德尔那句预言般的名言——“我们以罗马的剧院为蓝本建造了此剧院,只是规模小了一号”,也可置换为“我们以世界顶级国家为蓝本建造了荷兰,只是规模小了一号”。此名言虽然被荷兰大多数人所淡忘,但它已融入了荷兰人的基因。

但是“向大看齐,规模要小”也意味着荷兰人在避免显山露水、引人注目的同时,在内心中渴望着尽一切的可能变大变强,并时刻寻找机会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

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北部油气田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荷兰之前所受的限制,比如国土狭窄、人口不多、自然资源有限、面临水患威胁等,发展空间骤然间增大。二战后经济腾飞,一些荷兰人蠢蠢欲动,慢慢地敢于崭露头角、高调面世,后来民众甚至崇拜起这种人来。荷兰绘画的风格也随着这种趋势改变了,过去灰暗的线条色块和深思熟虑的构图被鲜亮明快的色调、孩童般的质朴和随意勾画所代替,所谓“眼镜蛇画派”就是一例,比如画风夸张、龙飞凤舞的画家卡尔·阿波尔。

此变化不仅体现于艺术,在其他方面也显而易见。人们的行为方式有所改变,古训“普通就好,别得瑟”让位给了新口頭语“有什么不可以的”,人们也慢慢地见怪不怪了。“同性恋的自豪”大游行和“奥兰治王国狂热(国王或女王生日民众的盛大狂欢)”从原本矜持稳重的荷兰泥土中拔地而起,一跃成为了一年一度饱赚地球人眼球的大型集会活动。同性恋婚姻、软毒品合法化和安乐死的社会实验使荷兰在世界上堪称改革的急先锋。这个小国重现了大国风范。

显然,荷兰的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时扩时缩。2008年信贷危机引爆的经济危机就使荷兰的发展空间再次紧缩,这里的人们便重启传统的价值观。内敛、节俭、像蜜蜂一样勤劳(17世纪建立的荷兰学院就用蜂巢来当院徽)、坚韧不拔(正如威廉·奥兰治亲王所言,“我要坚持住”),均为新教中加尔文派的核心价值。难怪社会学家说荷兰现在奉行的是“新加尔文主义”。也许荷兰人不再把加尔文当作宗教来信仰,但他们着实延续了加尔文派的生活方式。

“向大看齐,规模要小”使荷兰人在退潮时低调谦逊,在上潮时痛快地活一把。害怕和敢出风头,二者互换交替,换岗时间由潮汐而定。如此这般,荷兰的加尔文主义告诫荷兰人在逆境中脚踏实地、夹着尾巴做人,其务实精神则鼓励他们在顺境中大放异彩、独领风骚。不过,经济繁荣也好,经济衰退也罢,还是那句荷兰古训——“普通就好,别得瑟”,仍像紧箍咒一样,或多或少地指导和规范着多数荷兰人的行为。难怪荷兰一位学者道:“普通就好, 别得瑟”是荷兰风格的独裁专制。这就算是幽默成性的荷兰人的自嘲吧。

猜你喜欢

框子荷兰人荷兰
“小气”的荷兰人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毕业一起去旅行# 荷兰人的书香生活:离“天堂”最近的书店
荷兰人这样惯孩子
骑行荷兰羊角村
城市图语(4)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