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为何成了“改名专业户”
2022-03-23徐飞
一言不合就改名
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皇帝是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作为一个藩王的儿子,他本来没有当皇帝的资格。明武宗朱厚照因淫乐无度而早死,死的时候也没有儿子,非但如此,他连兄弟也没有。太后和大臣们挑来挑去,发现在血缘关系上,只有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最近。所以,朱厚熜就这样被立为明朝的新皇帝。
朱厚熜登位后,他先是改了大臣们给他起的年号“绍治”,他认为“绍”字有继承的意思,而自己又不是明孝宗的儿子,有什么可继承的?所以他坚持己见,把年号改为”嘉靖”。
他还给自己的生父尊号改名。兴献王朱祐杬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藩王。嘉靖帝要给生父以尊荣的地位,在他与大臣的反复斗争下,最终为生父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改称“圣母章圣皇太后”,而把明孝宗皇帝改称为“皇伯考”,张太后改称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这场改名历经波折,搅动朝野,史称为“大礼议”之争。
为何那么喜欢“改名”
嘉靖皇帝為何那么喜欢“改名”?这可能与他与生俱来的超乎常人的政治敏感度有关。朱厚熜接到成为新帝的通知时不过15岁,而他的政治敏感远超他的年龄。例如他要进北京时不同意从崇文门进,他知道从崇文门进后要绕到东华门进宫,在文华殿继位为皇太子,再正式登基。但他认为自己有父亲,没有理由去当明孝宗的皇太子。谁最想让他当太子?当然是张太后:只要新皇先继位为太子,就意味着他过继给自己当儿子,这样自己就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但朱厚熜人小鬼大,一眼看穿这种安排背后的政治动机。他坚决不从崇文门进,最后逼迫大臣妥协。他也如愿以偿地跳过继位为太子的步骤,直接登基为皇帝。
改名的思想来源
嘉靖皇帝喜欢“改名”还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一种“正名”思想。幼时的儒学训练,使得朱厚熜对“正名”格外执着。“正名”于他而言,不仅仅是血液中的文化本能,也是他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他痴迷于“改名”也带来不少危害。纵观嘉靖皇帝执政期间,他在各种“改名”问题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朝政,致使整个国家被蛀虫腐蚀,大明国运随之衰败,走上了亡国的不归之路。(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徐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