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与“不变”: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初探

2022-03-23袁波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对外传播文化

袁波

【内容摘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因素的复杂多变在给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变与不变,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文化;对外传播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①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是业界和学界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之变

(一)传播环境之变

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为转移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利等因素导致的国内矛盾,同时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势头,某些西方国家直接将矛头对准我国,炮制对华负面輿论,“甩锅”和污名化我国,美国更是将双方冲突直接从贸易领域扩展到包括文化传播在内的多领域。受此影响,相关国家也不同程度调整了与我国的关系,我国文化对外传播需要的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遭到了破坏。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联合国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损失了1.14亿个工作岗位,约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②瑞士再保险研究院初步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整体经济损失至2021年底将达到12万亿美元。③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份额大幅度降低。三是国际文化环境的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民生和就业等成为绝大部分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文化发展被迫滞后;在物理空间壁垒的影响下,文化和教育、体育等行业进入“寒冬期”;不同肤色和不同宗教信仰之间带来的文化冲突有可能被激化。

(二)传播渠道之变

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大致可分为媒体渠道、交流渠道和贸易渠道。新发展阶段,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这三个传播渠道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是媒体渠道的变化。先前,虽然我国的媒体渠道因为意识形态属性的原因,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制,但还没到“刺刀见红”的地步。随着矛盾不断升级,相关国家先后采取多项措施阻断我国的媒体渠道,如限制我国驻当地记者的停留期限、将多家我国媒体列入外国使团名单、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我国字节跳动公司海外短视频产品 TikTok在其国家运营、禁止其国民下载包括微信在内的中国手机应用程序等。二是交流渠道的变化。一方面,相关国家打压我国在其国内开办的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学术交流机构,致使我国海外学术交流渠道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国际间的线下文化交流活动大幅减少。三是贸易渠道的变化。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等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服务和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传播物理空间壁垒等因素的影响,走出国门之路非常艰难。

二、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之不变

(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原则不变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作为对外工作的一部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正是遵循这种“尊重+友好”的和平共处原则展开的。和平共处原则决定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属性上不同于霸权文化传播,更符合世界范围内文化对外传播的要求。当今世界是由多元文明构成的,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每一种文化都极其珍贵,我们应该对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发自心底给予尊重。不同文化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都有其特点和精彩之处,不应按国家实力将文化分成各种级别并由此决定文化的优劣,实力强盛的国家更不能以霸权文化打压和同化实力弱小国家的文化。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国际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向世界各国传达善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我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二)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不变

一直以来,我国文化对外传播都是以发声、介绍和交流为主要目的,这在新发展阶段并没有改变。

1.发声。发声是为了回应诋毁和质疑。面对来自某些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和媒体的一系列毫无根据的不负责任的指责,我国通过各种对外传播渠道和载体予以了有力反驳与还击;同时,由于受到某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营造的“中国有罪论”“中国威胁论”等舆论氛围的诱导,一些不知真相的国家和人民对我国产生了疑问,为了回应这些疑问,我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回应各方关切。

2.介绍。某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舆论场肆意编造谎言诋毁我国,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对我国还不够了解。一方面,虽然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我国的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有待提高,相关国家在了解和评价我国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力更大的西方媒体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干预等原因,相关国家民众无法了解到我国的真实情况,在有限的渠道了解到的情况也多以负面为主,甚至有些国外民众对我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上述问题决定了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3.交流。世界的发展应该是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以文化交流为前提带动的共同发展,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应该是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打开国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硕果累累,这其中文化对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以包括但不限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对外传播方式为抓手,向世界传达了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决心,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和力量。

(三)我国提升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需求不变

在大国复兴之路上,除了要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外,还要有与之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④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到,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识、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發挥的重要作用。虽然过去几十年我国的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有所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正视这种差距并逐步赶上,是我国新发展阶段以及伟大复兴进程和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迫切需要。

三、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相关建议

当前传播环境、传播渠道等发生了改变,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也应在新形势下紧跟时代之变。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面对传播环境之变带来的挑战,应根据国家战略及时调整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心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我国面对的来自反华势力“围追堵截”的打压只会越来越大。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不仅要最大限度的自力更生,更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交流合作。基于上述原因,中央领导同志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后,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规划。⑤“双循环”战略不仅是抵御经济下行风险的经济战略,更是我国继续复兴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应根据国家战略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1.做好学术传播体系建设。一方面,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之路上,学术的大力发展是基础。学界和业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指引,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为行动依据,不断为解决科技创新等“卡脖子”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术传播在文化对外传播中受限制最小,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东西方学术互鉴的需要,让学术传播和交流有可能突破政治层面的打压。

2.在文化对外交流上做好精准传播。在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对外交流将主要面对三个群体:一是以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反华群体;二是持观望态度的中立群体;三是站在我方的朋友群体。对于不同群体,我们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做好内容的精准传播。

3.深入推进我国对外文化市场多元化。一是深入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市场,具体包括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二是努力进入对我国进行打压的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市场;三是积极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的落地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⑥

(二)面对传播渠道之变带来的挑战,树立大传播理念,不断开拓“人”的传播渠道

大传播理念,即在传播渠道有可能不断变窄的情况下,跳出现有的传播渠道,从更高的维度推动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比如从文化的关联性上看,不仅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产品具有我国文化属性,中国人更具有我国的文化属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⑦在媒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向不断开拓“人”的传播渠道。当前,中国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中国人,这无形中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开辟了最广域的线下传播网络,并且从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看,人自身具有的传播力和亲和力更能推动国家间友好合作和文化贸易交流。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时尚奶奶团”在抖音上发布了视频后,迅速登上抖音、快手、微博三大平台热搜榜。⑧随着热度不断升高,“时尚奶奶团”收到了法国、新西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使领馆和旅游局的文化交流演出邀请,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与此同时,肩负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少年一代,通过国际间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国外青少年一代在互相切磋互相欣赏中建立友谊,这种友谊突破了政治束缚,为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面对传播技术之变带来的机遇,尽快提高对外传播能力,不断夯实对外传播新业态优势,切实加强新技术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应用

过去一段时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插上了“翅膀”。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新技术的赋能效应,进而完成好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使命,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应尽快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2020年9月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需要注意的是,文件中已将媒体融合工作上升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层面。

二是夯实对外传播新业态优势。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不同优秀文化的需求一直存在,这种需求跨越时间和地域。我国游戏、网络文学、动漫等数字娱乐产品在国外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发展势头迅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我国短视频社交平台、线上直播交流等在国外广受欢迎。据报道相关国家虽然已禁用了我国多款App,但其国人却正通过对设备稍做调整继续使用备受欢迎的我国App,例如PUBG(《绝地求生》游戏)、TikTok、AliExpress(国际版淘宝)等。⑨

三是加快大数据、互联网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创新发展。随着相关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与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未来,利用大数据的消费主导效应以获取对外文化贸易的价值认可,从而规避因文化差异、产品同质化等因素造成的贸易损失,将是大数据时代对外文化贸易的必然选择。

注释:

①④张毓强、庞敏:《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基点、新逻辑与新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

②《联合国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不平等现象》,环球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739783496488096&wfr=spider&for=pc,2021年3月31日。

③《至2021年底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将达到12万亿美元》,东方财富网,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cjpl,977978673,5371356037869448.html,2020年11月11日。

⑤洪俊杰:《“双循环”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可期》,《光明日报》2020年7月9日。

⑥《商务部:目前我国共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封面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664593090236617&wfr=spider&for=pc,2021年12月9日。

⑦详情请见百度百科“媒介即人的延伸”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A%92%E4%BB%8B%E5%8D%B3%E4%BA%BA%E7%9A%84%E5%BB%B6%E4%BC%B8/395004?fr=aladdin。

⑧《时尚奶奶是如何炼成的》,环球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865218900517942&wfr=spider&for=pc,2019年11月11日。

⑨《最新,印度又“拉黑”43款软件!已累计超200款中企软件遭禁用》,新浪财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297188207922259&wfr=spider&for=pc,2020年11月25日。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对外传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谁远谁近?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