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载春秋 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标志性成果

2022-03-22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青藏科考保护地

国家公园资源价值如何评价?青藏高原臭氧从哪儿来?如何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高原缺氧对短期旅居人体内分泌的影响?2022年8月4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交流会上,科技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5年来,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通过深入考察和科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动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科考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喜人景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等专家参会。与会专家介绍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体系优化、服务青海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科学考察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固碳与气候调节、科学教育与文化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广域甚至全球性意义。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呈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格局稳定且质量趋好、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退化生态系统面积大、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生态风险的问题。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优化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从“统筹—分类—协作”总体框架出发,建立“自然—人文—景观”国家公园资源价值评价方法,构建国家公园“自然—设施—社会”合理容量科学测算模型,有力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藏高原臭氧从哪儿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指出,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专家团队利用系列先进仪器开展了大气氧化性闭合实验,验证了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的假设,阐明了强源弱汇是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的原因。朱彤院士团队通过对冰川风下拽作用的验证,揭示了高原臭氧垂直交换机制。

“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的总和,包括农产品等生态物质产品、水源涵养等调节服务产品、生态旅游等文化服务产品。基于生态产品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概念,从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最终产品、生态产品功能量等方面提出GEP核算思路,进一步构建GEP核算方法和数学模型,精确刻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区域内、外社会经济的贡献。”交流会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指出,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利用上述研究方法,精准核算青海省GEP,为高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将生态产品蕴含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研究员赵新全围绕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和再野化实践的主题,提出新时代草地多功能管理目标和框架,通过研发生态系统再野化技术体系和实现途径,建立以草地多功能管理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再野化模式,提出自然保护地食草野生动物与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的举措,科学核定草地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以原真性保护效果为依据新补偿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管理提供了参考模式。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现场介绍了大气氧含量的概念界定,指出影响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于科考调查数据,构建了大气氧含量与海拔、气温、植被、土壤、太阳辐射、水分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计算方法,认为海拔不是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唯一控制因素,贡献率在50%以下,气温、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的贡献率在50%以上。通过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植被覆蓋图、年均植被产氧量图,描绘了高原大气氧含量时空格局,发现了高原缺氧对短期旅居人体内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了“地理环境多因素—地表氧含量—慢性高原病发病”影响链条。

猜你喜欢

青藏科考保护地
《雪地勘察科考设备》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科考延期为哪般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青藏星夜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生命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