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
2022-03-22李士君
李士君
(吉林省靖宇县花园口镇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机械化能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实现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紧紧围绕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标,始终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为核心,着眼于农机推广实际,努力提高现有农业机械化的综合生产能力,使得农机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目前我县乡镇农村的各类中小型农机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也在近年得以大量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近年来,不断强化农机组织建设,构建农民与农机作业市场的纽带和桥梁走出了农机大服务的新格局。
2 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受到一些自然环境、政策、经济状况以及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的农机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农机装备不合理。在农机装备上还存在着“几多几少”问题,即小型农机具多,大型农机具少;动力农业机械多,适宜配套农机具少;粮食作物农机具多,种植农机具少;低科技含量农机具多,高科技含量农机具少等。
2.2 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用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宣传资金投入少,导致部分群众对于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和农机推广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也不够到位;农机使用操作培训力度小,资金投入过少,导致一些农机手不能够很好熟悉农机操作规程,农机安全操作常识不够熟悉,农机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影响高科技农业机械应用推广步伐;在农业机械应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资金投入少,农村田地不够规整,农机作业便道条件和提灌站建设水平落后,设施建设也是相对滞后,使得农机具的正常应用受到条件制约。
2.3 农民的农机具购买力不强。目前多数农民都渴望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类似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机具,但由于农业种植业整体的收益还是十分微薄,而且新机具的价格也偏高,农民自身经济状况不佳,购买农机具资金有限,一些农田地块分散也导致农机作业的成本较高,使得新机具应用后的成本回收过慢,自身的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不好,再加上农机具作业的季节性强等原因,也使得农民对新机具的购买与使用望洋兴叹,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纵深发展步伐与质量。
2.4 农机油料价格高或紧缺。目前的油料涨价太快,农机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当部分农民因为燃油价格太高而“望机兴叹”,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农忙时节只能购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3 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措施对策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现阶段,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不断强化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线,牢固树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支的核心原则,突出“兴机富民”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具操作应用水平。
3.1 增强农机应用认识
要使广大农村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东部地区由于山区坡地较多,地块小而分散,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经济条件较差,农民素质相对偏低,这些因素都导致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也使得撂荒弃荒田不断增多,要解决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就成为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没有机械化的实现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把广大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是节本增效,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推广应用农作物生产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能够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益,从而不断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作用明显,意义非凡。
3.2 清理思路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目标。提高农业种植经济效益,要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力,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要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扩大示范于引领,加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以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种粮大户为支撑,把机械化工作推广到个各乡镇,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深入实地,组织开展现场展示,演示,让农户了解新型农业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全面认知了解,为今后新机具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山区是农机化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山区自然条件差,劳动力缺乏,更需要农业机械化。要在少数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村,从收田机械化推广到多种经济作物机械化,逐步带动条件较差的村实行机械化,以推动山区乡镇经济作物普遍机械化。
3.3 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出台山区机械化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对与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要给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要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将补贴比例由现行的30%提高到50%,继续争取县级财政对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
加大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大农机作业便道建设投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关键是提高农村干部生产管理水平,发展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实现机械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农机作业便道,没有完好的农机作业便道,再好的农业机械也难以下田进行作业,也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发挥有利作用。
加大农机基层人才培训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手农机服务水平。
3.4 完善机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稳定的促进农机发展长效机制。
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一是要结合各种农机补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机大户和农业种粮大户,使之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带动其周边区域的农机化发展。二是促进农业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推进现代农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5 深化结合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农机和农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只有找准农机要素与农艺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农业机械的强大作用,显示农业机械的强大威力,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更好的实施,延伸和提高农艺应用效果,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保障农业生产丰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县在农机操作技术与农艺技术结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较多的农业机械化应用技术,打破了用熟化细土作营养土的传统模式,全程机械化进程的“瓶颈”得以突破,农机装备水平也大幅度得到提升,但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推广使用。
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还需要不断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结合,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农民大幅增收,农业显著增效,农村不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