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理念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3-22易丽玲
◇易丽玲
大学生“双创”属于一项富有挑战性、非常艰巨以及需要大量资金的活动,要想保证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教师需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加以重视。为了保证学生具备“双创”基本能力与技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专业特点,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丰富,让学生借助“双创”减小就业压力,并实现自我价值[1]。
一、建立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满足产业领域发展需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产业形式出现较大转变,并且相关领域的创业深刻影响着现阶段市场的经营模式,高职院校教学活动需要与时俱进。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双创”培养模式不断强调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独特教育方案,进而充分培养满足艺术设计领域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满足艺术设计市场现阶段发展需求,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为艺术设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促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
艺术设计类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在艺术设计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教学内容也持续发展。借助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让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型人才,促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借助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指明方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外,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2]。
(三)培养模式得到创新
现阶段,受客观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部分学生并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中有哪些职位,同时缺乏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在本行业中实现就业,因此一些毕业生最终选择转行。基于此,教师可以合理构建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个民族要想长足发展就需要创新,同时创新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不竭动力。现代社会不仅存在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存在人才和科技等软实力的竞争。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教育创新方面担负关键任务,因此需要积极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以充分促进国家建设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双创”意识针对性不足
基于现阶段社会背景,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未积极建立全新的“双创”意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双创”意识培养,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双创”能力,进而无法顺利就业。虽然一些高职院校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开展“双创”教学活动,然而整体力度较弱,教师主要是对“双创”理论知识照本宣科地讲解,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无法直接体会“双创”概念,并不知道在实际行动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落实,进而难以提高“双创”教学效果[3]。
(二)培养模式缺乏良好的实效性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认为“双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充分掌握创办企业的方法,并未对“双创”内涵进行充分认识,将“双创”教育等同于致富教育与专利教育,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活动存在较大的功利性,实效性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并不重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双创”教育,以选修课态度对待“双创”教学,并未对“双创”和教材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所以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不符合社会需求。
(三)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双创”教育方面,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并未构建健全课程体系,也并未对社会实践、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一些高职院校并未按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具体特点,对学生专业课程提出严格要求。同时,课程教学仍然选择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自我展示、独立思考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导致在实践中无法对“双创”思维进行落实,因此学生进入社会后若是遇到“双创”问题,则会出现无所适从现象。
(四)“双创”师资力量薄弱
第一,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双创”课程一般涵盖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此类课程一般由辅导员开展教学,由于其自身“双创”教学能力与经验不足,因此其难以对学生“双创”能力进行充分培养。第二,虽然一些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具有教学经验,但是其以“双创”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进而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专业能力。
(五)针对性培养措施不足
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并未全面构建针对“双创”教育的政府、企业、学校联动机制。另外,在现阶段“双创”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教育氛围不足。部分学校虽然构建工学一体化模式,然而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时并未制定针对性措施,学生无法按照教师指导处理现实问题,进而造成“双创”教学效率与质量无法达到满意效果[4]。
三、基于“双创”理念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
创新为实践提供引导,实践为创新提供支持。基于“双创”理念,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应该对现代教育中“双创”理念的价值进行深刻认识,对传统教育观念、思维模式进行积极转变,在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充分渗透“双创”内容,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双创”精神进行全面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正确的“双创”理念并非仅仅灌输概念,而是借助艺术设计类的“双创”项目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创新进行充分体会,进而为社会培养“双创”意识强、实践能力高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能够体现理论教学,并对其予以充分补充,是学生借助实践活动处理具体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实践能力与“双创”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积极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高质量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双创”能力。因此,在建立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将实践活动作为关键内容,同时提供资源环境保障。
实践体系应该结合培养目标、实践活动与资源环境三个要素进行,各个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第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应该以“双创”人才培养需求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同时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活动所有环节中进行贯彻落实,以顺利实现培养目标。第二,实践活动。在实践体系中实践活动属于关键内容,要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格遵循“分层递进”原则进行实践活动。可以从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实践层次循序渐进,在各个层次阶段中全面贯通实践能力与“双创”能力培养工作。第三,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主要涵盖师资队伍、平台建设、保障机制。要想顺利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就需要相关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提供良好保障。实践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双创”人才,所以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其提供基础保障,其中环境保障为实践平台,质量保障为高素质师资团队[5]。
(三)有效建设基于“双创”理念的师资团队
教师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活动引导者、创业过程指导者以及创新意识启发者,在“双创”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教学水平对于“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科学制定措施,对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培养力度,建立高水平“双创”教育师资团队。一般高职院校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艺术设计类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专业培训等。同时也会邀请“双创”经验丰富的设计总监、企业骨干、成功创业者等进入教师团队,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教学,进而充分提升教师“双创”实践水平与专业技能。另外,还要积极建设“创新”教学队伍。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借助共同体平台强化“创新”教学队伍、实践队伍与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教师参与“双创”大赛项目、技能竞赛指导,充分强化教师“双创”实践能力[6]。
(四)积极建设实践资源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平台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载体,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可以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应该积极建设相应的教学平台。可以构建校外创业园教学平台,通过创业园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工作岗位的机会,充分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体系中创业园具有关键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际特点,拓展、外延校内工作室,与创业园、企业、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而建立政、企、校三方联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平台。在落实创业园模式过程中,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构成,教学全过程均采用“双导师”制,在创业园实践学习过程中充分融合毕业设计、专题设计、创业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课程。借助创业园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持续强化自身“双创”能力。
(五)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职业证书”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对于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是教学质量的风向标,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依据。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为切入点,在充分体现“双创”人才培养需求、实践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对传统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主要综合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展开评价,同时让学生互评、自评等,充分实现评价方式与主体的多元化[7]。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应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证书。通过“职业证书+毕业证书”的培养模式,可以保证学生职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要基于市场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确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理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建设基于“双创”理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师资团队、积极建设实践资源等为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良好支持。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双创”教育实践,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充分提升自身“双创”能力,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