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多态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22王星博
◇王星博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不断突破传统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授课环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教学范式。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个覆盖范围广、学科交叉性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内容。同时,结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求,本文从当前的社会环境出发,探索以构建多态化的教学模式为主线、适应新格局、整合多元资源、以强化学生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2020年以前,高等学校开展理论教学的模式相对传统,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实践类课程多以工作室或企业实习的方式展开。时至今日,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催化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学模式实现了微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再一次突破。完备的教学直播平台、丰富且跨地域的教学资源平台、全国范围内各类精品课程以及“金课”的涌现,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课堂空间上的局限性问题,以及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师资配比不平衡的问题,进而使资源更加合理、公平、有效地被利用。
环境设计专业因其特殊的专业性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应对更加开放、融合的就业环境和行业需求。以目前现有的课程设置为例,其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专业素质拓展、专业实训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多个大类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疫情影响下,理论教学尚可正常开展,但在线实践教学可借鉴的经验稍有不足。因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在实践教学中会大量涉及田野调查、企业实习等情况。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开展在线实践教学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环境设计专业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融合多领域理论与实践、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涉及建筑、艺术、设计、人文与自然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无疑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储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的环境设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成效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对知识的传授,而弱化了培养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在线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和设备调试,基本上无暇顾及其他,教学环节设计,例如课程思政的引入,往往被淡化。同时,在线教学无法有效地对学习过程实施监督,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我在家,那就是还在放假中”的松懈状态之下,线上教学使得师生被屏幕隔绝,互动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不能得到保证。在线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时间和自我管理上的表现并不理想。课后的测验和最终的课程测评,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内容理解不够深刻等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
第二,在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储备不足,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切换不能顺畅贯通。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直播形式,或出镜,或共享课件,这种方法直观简单容易操作,但它仅仅是将线下课堂教学移植到了线上进行,在线教学的意义也只限于短期应急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目前对在线课程建设的准备和投入有限,导致设计类在线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单一。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必将成为趋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线教学优势,并实现线上线下的合理衔接,这些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二、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强化师资储备
依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特色,环境设计专业在进行师资选聘中应强化师资储备,整合城市规划、生态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师资人才,丰富教师的结构层次,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输送教师到相关企业、文化部门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借调工作,丰富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
(二)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融合的直接途径,是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当地民间技艺和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以海南地区为例,黎族人民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文化彰显着海南独特的内蕴。千百年来,朴素古韵、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赋予了海南独特的人文景观。将黎族黎锦文化或是海南热带传统民居文化和营造技艺融入日常教学,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保护特色地域文化,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设计的思路和眼界。
(三)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从当前新文科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多元化、多态化的趋势已日渐凸显[1]。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特殊时期的教学不得不转为线上开展,师生被不同的空间阻隔,正是这个契机也让“元宇宙”这类概念被社会关注。它与当下网络时代的三维体验式虚拟环境不同,其充分说明了虚拟技术即将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来进行专业教学操作。可以将学校或教师正在参与的项目或课题作为案例,结合直播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对项目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展示,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项目”,增强体验感和真实性。
(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
作为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以约翰内斯·伊顿为代表的包豪斯学院的教员提出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式可以为当前线上线下多态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路。例如,约翰内斯·伊顿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感性思维,特别是侧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和思考问题,从而拓宽其思维的广度与宽度,可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环境设计专业线上线下的教学环节。在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编制一系列的设计题目,提出不同的设计方向,让学生通过设计来呈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设计思维[3]。
三、环境设计专业多态化实践教学探索
(一)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从学校层面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室、设计师平台的搭建,整合服装、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并实现各种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通过虚拟仿真实践,依托教师的教科研项目使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以组建学团为载体与社会接轨,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成项目实际操练,将疫情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以此为契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智媒时代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我们进入了高度智能网络化的社会,原始单一的线下实践教学平台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行业和社会对智能化设计生产的要求。因此,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开始将目光投向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而这些平台的研发者也在积极利用“学浪计划”“流量扶持”等利好政策向教育领域进发,同时众多提供高性能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公司也开始积极与各大高校展开联动合作,新一轮的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为契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智媒时代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促成了教师、学生、社会的三方联动。学生的各类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外展示,同时又能够吸收来自各大高校、社会专业人士的多方点评,最终实现反哺实践教学。云论坛、云答辩、云毕业展,让专家“走进来”,学生“走出去”,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即便是在疫情暴发时期也能够顺利开展各类教学工作。放眼未来,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能够紧跟国家住宅装饰产业发展的脉搏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案,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智能家居设计技术”的行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OBE理念开展混合式智慧课堂教学
在面向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节点,OBE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给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OBE模式下,通过对学习成果的反向导向进行专业课程和评价体系建设。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场景,以成果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智能应用为途径。尤其重视精准教学的实施,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教学实施过程中搭建起教师—学生—团队的协同合作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做好记录进行总结并剖析原因,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下一阶段教学。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起到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和谐、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
四、线上线下教学的同频共振与深度融合
为应对随时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切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需抓紧规划建立线上线下综合教学体系,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分别展开及合理开发课程内容。既要发挥实体课堂“面对面”与“互动式”的巨大优势,又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时空分离”与“精准控制”的有利特点,实现二者的平稳过渡与有效衔接[4]。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时,从环境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制定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测评考核方式,助力教师厘清衔接起点。同时要做好线上线下资源与方法的互通,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否则会导致学生身处资源断裂的困境之中。
线上、线下教学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是未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资源和方法,在延伸教师教学边界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获得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因此,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处理好二者交融关系的有效手段。首先,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意识,掌握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特点并创新适应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制定课程评价认定标准,在实体课堂中高效完成理论类课程教学;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在课前构思丰富的教学设计,及时督促学生完成线上预习复习、线下思考和实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互补。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性质及其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形成细分模块式的课程模块建设: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数字信息技术课程模块、项目实践课程模块。同时将课程进行细分,有序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避免教学环节中的重复和遗漏,并通过OBE理念反向设计实施精准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线上教学的推广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当前教学模式的深度革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的同频共振必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最优选择,但严峻的挑战也在接踵而至。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要牢牢抓住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契机,积极推动融合诸多创新技术的教学改革,加快智能化、多态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从而满足行业及社会对于设计类人才越来越多元化的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