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茬温室番茄高效种植管理技术
2022-03-22赵德听
赵德听
(哈密市伊州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 839000)
近年来,日光温室蓬勃发展,设施结构和配套技术日趋完善,表现越来越好,冬春茬番茄生产正快速发展起来,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弥补供应期番茄产量不足,满足普通消费者日常需求,而且也能够给种植者带来较高经济收益。
1 品种选择
冬春栽培种植要选早熟、丰产、抗寒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
2 育苗
2.1 播前准备
在播种前的7~10天,每667平方米使用0.25千克敌敌畏乳油加1千克硫磺加3.5千克锯末拌匀,然后分堆点熏育苗棚。生产上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基质制备使用草炭和蛭石按2∶1配比,覆盖料使用蛭石。
2.2 种子处理
催芽前用水冲洗浸泡后的种子表面粘膜,再以洁净湿纱布包裹,外以湿毛巾润湿,置于28~30℃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时,除了要严格控制温度以外,还必须注意调节湿度,进行换气。通常每6个小时翻种子1次,并进行补水。待催芽3~5天后,看见70%~80%种子破嘴就可播种。
2.3 播种
通常情况下每667平方米大田需要播种量约为20~30克,播种床的播种量为10~15克。
温室内穴盘育苗,在穴盘上装入基质,播种深度0.5~1.0厘米,覆以蛭石并浇透育苗盘,保持适宜基质持水量。在苗床上喷施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预治苗期病害。育苗床面盖遮阳网。
2.4 苗期管理
夏、秋季育苗以遮阳降温为主,出苗前白天气温控制在25~28℃,晚上气温控制在15℃左右。出苗的两片子叶刚刚舒展开,白天气温15~17℃,晚上气温10~12℃。第1片真叶摊开时白天气温为25~28℃,晚上气温为13~15℃,土壤相对湿度基本维持正常。
壮苗指标:夏秋季及秋冬季种植用苗4叶1心,株高约15厘米,茎秆粗壮约0.4厘米,叶片厚,色泽绿而发亮,根系白色,布满育苗基质块内,25天培育而成,叶片浓绿,无病虫害。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整地施入基肥,每667平方米撒施优质有机肥12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按行距开沟,下垄挖深30厘米,宽30厘米,同时加入CO2秸秆反应堆。将作物秸秆铺平,撒上发酵CO2菌肥后覆土浇透水,作畦备种。
3.2 定植方法和密度
栽植时高畦畦面两边各开一条宽15厘米,深8厘米小畦,每畦栽植l行,行距35~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3500棵,畦面用地膜覆盖。栽植后适时在顶风口和前底角放风口及温室门口设置宽度2米,密度30目防虫网,大棚内每667平方米挂黄板40~50张,黄板与植物生长点相距10厘米。
4 定植后管理方法
4.1 温度调节
栽植后应尽可能保持高温,利于缓苗。缓苗时白天以20~25℃为宜,晚上以15℃左右为宜,这样利于花芽分化发育。
日光温室内温度调节措施有:晚上盖草苫、棉被等物品保温,清晨太阳快要出来时揭开覆盖物。
白天气温回升时进行放风。利用放风迟早,放风量多少,放风持续时间等因素,调整各生育阶段适宜气温。尽可能做到草苫早揭晚盖,多云时还应揭去。进入结果期后白天温度维持在20~25℃,半夜温度维持在7~10℃。
4.2 提高光照强度
冬、春季温室要使用透光性能良好的塑料棚膜或保持棚膜清洁以及温室内悬挂反光设施等,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照强度,又可以改善地温、气温,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
4.3 支架及植株调整
番茄茎秆不直立,当株高到一定程度时,必须附着于支架上,由于无卷须纠缠,需绑缚于支架上。无限型番茄应采用竹竿插架和多次绑缚蔓等方法。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遮光而改用尼龙线之类吊蔓取得良好效果,但必须温室骨架牢固方可使用,若骨架强度不足,也需要插架。
运用连续换头再生整枝方法。前三穗果用单干整枝处理,剩下的侧枝保留一片叶摘心。定植后约80天内,第一花序初采时不进行整枝和打杈处理,这时将全部侧枝引放。
多数侧枝生长后,每株中上等部位选留1~2条健壮侧枝作结果枝,余下侧枝留叶片去除。如保留一个结果枝时,用单干整枝方法,然后在保留3穗结果枝时,保留叶片摘心。如保留两个结果枝时,每结果枝保留1~2穗,结果后留叶摘心。结果枝发出的侧枝全部留叶摘心。在第4穗果初采后重新引放侧枝,并从中选出健壮的侧枝作为结果枝继续结果。
4.4 防止落花落果
番茄在定植后一定时间便开始开花结果。花期可以通过人工振动植株或者摇动花序的方式辅助授粉,也可以通过番茄坐果激素对花序处理,通常可以使用2,4-D或者番茄丰产剂。
4.5 疏花疏果打底叶
番茄各花序开花较多,尤其在生长素作用下,坐果数亦较高,不仅果大小不齐,而且增产幅度不大,须疏去部分。大果保留3~4朵,小果保留4~5朵,剩余幼果带着花早摘。
每穗果实初采且均进入绿熟期时,要将果穗以下叶片全部打落或仅保留1片。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病害蔓延,避免老叶自身生产营养不足以满足自身消耗而白白消耗功能叶生产的营养。
4.6 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时,视植株长势及土壤墒情而定,为避免开花结果早,发生坠秧,可轻施催苗水并配合追施少量肥料,每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10千克,溶解于水并随水注入地膜下面的暗沟内。
若缓苗以后生长旺盛,则不需灌水催苗,在第1穗坐果时追施催果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也可追施磷酸二铵25千克。缺钾追施硫酸钾10千克,追肥和灌水相结合,其方法同催果肥。第3穗果收获后追施1次,第5穗果收获后补施3次,各次追肥的方法和次数同上,不同点在于随外界气温逐渐上升,放风量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灌水量增加,且需明沟施1次追肥灌溉,果实膨大期一周1次。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5.1 农药选择与使用
农药使用要符合NY/T393规定,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和“三致”农药。同一有效成分的有机合成农药,一个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根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控制农药施药量,把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5.2 防治的基本原则
采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农田生态整体上,注重田间有益生物的保护和利用,统筹应用生物,农业,人工和物理等手段,并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尽量减少农药用量。
5.3 病害
番茄病害以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为主。
番茄病毒病主要分为花叶型、蕨叶型和条斑型三种类型。防治病毒病应选择抗病品种,用药剂进行处理,每667平方米喷1次病毒A粉剂30克以预防病毒病。还可以用医用病毒灵片剂与15千克/15片对水加入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5000倍液进行混喷。
番茄早疫病选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三年以上;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放常温水中继续浸泡。还可采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进行喷施。
番茄晚疫病选择抗病品种并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通风。在发病早期,可交替喷施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银法利水剂800倍液。
番茄叶霉病初起时,将病叶及老叶清除干净,并深埋或毁掉;加强管理,及时通风,浇透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避免叶面结露。发病前,每667平方米使用百菌清烟雾剂250克熏蒸,熏蒸3小时后打开大棚通风。
番茄灰霉病初起时,喷施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施农利灵干悬浮剂600倍液。
5.4 虫害
番茄害虫以蚜虫和白粉虱为主。可采用粘虫黄板进行诱杀,可采用多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采用多加阿克泰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
6 采收
及时采收果实。番茄的成熟期分为绿熟,变色,成熟和完熟四个阶段。贮存保鲜可于绿熟期收获。运输出售可采变色期,即果实1/3呈红色。就地取材销售或者自食,应当在成熟期,也就是果实1/3以上变红的时候进行采摘。采收时要轻摘、轻放,采摘时以不带果蒂为好,防止果实在装运时互相刺伤。
气温较低时,番茄植株在花后45~50天果熟,如气温较高,花后约40天果熟。果实成熟时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青熟期,变色期,坚熟期,完熟期(也叫软熟期)。若青熟期收获,则果实较硬,宜于储藏或长距离运输,但其含糖量较少,口感差。
通常收获标准是“一点红”,即果尖开始略呈红色(变色期)。这对贮藏运输和后期果实发育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