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孔颜乐处”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路径

2022-03-22张文浩

华夏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儒家境界人格

□张文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焕发其新活力是重要路径之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和具有世界价值属性之“美的尺度”,经由深入研究“孔颜乐处”这个精神典范的起源和传播,意蕴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在建设“美丽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方向等问题,能够拓宽中华民族精神史的课题研究领域。本课题强调古今互文融合,经由“诗、思、史、论”的梳理和整合,彰显“孔颜乐处”的中国风格;理性衡鉴其审美价值,弘扬“君子文化”,倡导中国气派的审美人格风范,关联新时期人格精神教育事业,尝试建构话语体系。进而言之,本课题从人格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儒家人格精神实现现代转型的可能性,及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所起的重要功能。在新时期语境下,社会各界都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在中国人的宇宙事物观和日用人伦观中,而儒家“孔颜乐处”人生境界范畴,在世俗生活中标举崇高的生存格调,赋予类似宗教般的神圣超越性。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对儒家“孔颜乐处”境界范畴的精神内涵、塑造定型和强化宣扬进行诠释,由粗犷到精细,渐次丰富。从姚瀛艇《论孔颜乐处》(1986)、吴震《略论儒学的“孔颜乐处”》(1987)到杨泽波《“诡谲的即”与孔颜乐处》(2010)等,梳理从孔子、颜回早期儒家到周敦颐、程颐、朱熹、王阳明宋明理学家的发展线索,总体认为“孔颜乐处”包含着修己安民的奋发追求、积极乐观的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天下胸怀等精神内涵,凝聚为具有超越性的理想人格和生命境界,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积极入世态度和现实精神。

二是研究定型期“孔颜乐处”的内在发展逻辑,寻找大致的演变规律,从而寻绎其文化心态、伦理价值和审美境界。如雍繁星《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2002)、李煌明《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问题》(2006)、王友胜《周敦颐诗中的孔颜之乐与林泉之趣》(2017)等,总结出“孔颜乐处”由外在规范到内心自适、由道德理性到生活感性、由精英意识到平民心态、由理想追求到现实关怀、由“无我”到“有我”、由伦理形象到审美境界等演变规律。这一研究基本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则。

三是研究“孔颜乐处”升华的儒释道人格比较、精神家园、幸福观念、生态价值及终极追寻等问题。如罗昆《论儒家至乐与释老至乐的同异》(2005)、孔德立《从“孔颜乐处”诠释儒家的和谐思想》(2007)、陈少明《论乐:对儒道两家幸福观的反思》(2008)、洪梅《寻“孔颜乐处”的生态价值取向》(2012)、薛勇民《论“孔颜乐处”的生态道德境界》(2013)等,认为“孔颜乐处”作为理想精神境界,针砭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对于幸福观念有着完整认识,体现了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及天人谐乐。

四是探讨“孔颜乐处”的传承意义和实践策略,思考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意蕴及其现代价值,兼论君子品格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如张周志《儒家精神与现代文明》(2002)、黎红雷《儒家精神信仰思想的现代转化》(2015)、陈伯清《自我与启蒙:儒家精神的现代转化》(2018)等,均由“孔颜乐处”命题延伸出儒家精神在现代文明语境下的传承价值和具体实践策略;以中西对照视野,提倡将“孔颜乐处”安顿于现代理念和文明秩序之中,以实现儒家精神的再次转化,起到全体国民共同的精神信仰作用。

经上述概览,综评学界已有成果的贡献主要在于:具体个案研究细致入微,由“孔颜乐处”生命境界典范的内涵探讨到外延阐扬,由孔颜周程朱王儒家圣贤研究到历代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研究,由哲学问题思考到广泛社会问题思考,由古今对照转化到中西观照衡鉴,总体上越来越具有深广度和理性度,颇具思想借鉴价值。而有待推进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界成果繁盛而重复性明显,如关于“孔颜乐处”精神内涵的阐释,虽说趋于精细化,但三十年来大体要旨并没有根本补充,多是重复性表述;最大缺漏是,“孔颜乐处”这种境界典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凝聚究竟有何重要影响,起何推动作用,学界基本付之阙如。

鉴于此,本课题以儒家“孔颜乐处”这个生命境界范畴为古典参鉴,阐释其时代新内涵,弘扬其“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从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

其一,“孔颜乐处”概念史及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逻辑关联。提要:①对关键术语“孔颜乐处”作一番概念史的梳理,对其发生学和社会植根性问题予以阐释;②将它置于历代儒家典范人物的思想框架里,抉发其内涵新变和潜行线索;③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纵线中,分析儒家思想所起的统贯、凝聚功能,以及在锻造理想人格和君子风范方面的重要作用;④同时横向考察儒家“孔颜乐处”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历史影响,从而寻索“孔颜乐处”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逻辑关联。

其二,“孔颜乐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底蕴:礼乐精神、诗教精神和审美精神的水乳交融。提要:①儒家发展出孔颜文化的民族追求,从起初就被设定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涵濡于人格气度、人生情怀、学养修为和游艺经验的各方面。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筑就民族品格,呈现了民族精神的包容性和独特性;②以儒家为典型的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伦理规范和美好品德都聚集、沉淀、融入和升华成“孔颜乐处”的理想人格和生命境界。③“孔颜乐处”讲究人格完美和生命不息,是处理内心、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复杂冲突的修为法则;④中华民族精神核心是“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灵肉一致、情理相成,与“孔颜乐处”恰好互倚互渗,共创动态平衡的当代新文化生态。

其三,“孔颜乐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浓缩。提要:①儒家“孔颜乐处”包含着诚意求真、道德圆满和审美超越等三重境界,落实在中华各族人民具体鲜活的社会生活领域,渐成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支撑动力;②在新时期,弘扬“孔颜乐处”境界典范,使之融通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里,坚持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辩证融合,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建设可能性;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活力,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秩序,指向日新月异的境界提升;而“孔颜乐处”强调学用互参、知行合一,体现出实用理性和超越精神的融汇贯通;④“孔颜乐处”在新时期反映生活美学的面向,伸展出风俗人文美的思维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也不是抽象概念,表现在各民族讴歌奋斗人生与建设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及创造性实践活动当中。

其四,中华民族精神诸种要素是在“孔颜乐处”统贯下的共生谐融。客观理性的审视、反思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建构新时期人格精神培养的话语体系。

提要:①本体论方面,革新“孔颜乐处”的内涵与特征,实践当代君子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符合当代国情、会通现代社会规律,激活强大生命力,跨越时空和国界,为社会、人生提供正确的精神新典范;②价值论方面,崇仁爱重民本,弘扬“孔颜乐处”关怀现实和审美超越的价值追求;③风格论方面,守诚信讲辩证,焕发“孔颜乐处”之自然清真和光风霁月的通脱胸怀;④境界论方面,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涵养“孔颜乐处”之不忘初心和团结奋斗的高远格局;⑤接受论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孔颜乐处”为典型特征的君子人格,阐扬当代君子文化。

考察中华民族精神,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有感于社会转型期出现根基性信念脱落与文化信仰失据,理想人格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下成为解构对象,设此课题以寻求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资源和力量,而选取儒家“孔颜乐处”作为探讨民族共同精神的入口。其次,由此确定研究对象,作概念史梳理,界定主要论域,甄选诸类文献,阐释“孔颜乐处”在新时期的内涵新质,寻找“孔颜乐处”在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纵线中所起的统贯和涵摄功能。然后分析其民族精神底蕴的鲜活生命力,处理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复杂冲突的可能性;大致纵线排布和横向衡鉴,结合文化自信提升问题,弘扬当代君子文化及建构理想人格培养的话语体系。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诗、思、史、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材料进行参证、校勘和甄选,合理地兼顾阐释史的视野融合问题,古今沟通和中西参照,以求客观理性。在各部分具体内容的研究过程里,采用互文性阐释法,关注“孔颜乐处”意蕴的矛盾复杂性和历史包容性,注意其历史价值和固存的文化缺陷,讲究知识、功能和价值的融通研究。此外,整个过程贯穿接受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章节内容时借鉴“概念史”、“阐释学”、“文艺研究”等理论和方法,注意概念使用的有效性。如此实施,突破难点,即“孔颜乐处”概念内涵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逻辑关联;进而重点考察中华民族的特色底蕴,即礼乐精神、诗教精神和审美精神等,如何通过“孔颜乐处”体现出水乳交融特征;又是如何在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凝聚了文化精神力量。

综而言之,发掘古典文化资源的现代性因素已呈炳蔚之势,而儒家思想典范“孔颜乐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浓缩,在新时期具体落实于学术思想史、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国民教育层面、日常生活状态、现实关怀、理想设计和审美自由境界;经由革新内涵,有助于建构本体论、价值论、境界论和接受论的理想人格教育的话语体系。由此期待若干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方面,互文参证和视野融合,革新“孔颜乐处”时代内涵,观照当代君子文化和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事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术观点方面,对“孔颜乐处”实施语境化、整体化和动态化评判;在研究方法方面,借鉴“互文性”理论资源来研究相关专题,形成“文化互文-纵横专题-对照参鉴-弹正建构”的思考路径。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游艺观念的审美文化史观照研究”(19XJA751010)

猜你喜欢

儒家境界人格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品“境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慎独的境界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