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旅居养老小镇的适老性需求分析
——以川西耿达镇为例

2022-03-22周弋渲周雨涵陈韵朱雅夫余松骏陶建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旅居条件小镇

周弋渲, 周雨涵, 陈韵, 朱雅夫, 余松骏, 陶建军

四川农业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1830

随着人民生活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和养老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演化出养生旅游、候鸟式旅游等新型旅居养老模式。旅居养老发展30年来,已经发展出养老社区、乡村旅游、景区公寓、综合休闲等不同模式[1],但也存在疏于对旅居养老选址地点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适老性程度的关注。

国内乡村旅游养老研究集中在乡村现有旅游资源的统筹优化方面与养老模式的结合,尤元文[2]提出医养旅居的新模式,将医疗机构、老年大学、旅行社结合为老年社区,整合资源。刘昌平通过对旅居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提出“互联网+旅居养老”的新发展路径,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3]。演克武从宏观角度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将乡村农业和度假养老融合为一体[4],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途径。国内研究缺乏以促进老年群体积极参与为目标导向的养老服务理念以及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参与能力为目标的系统旅居养老服务内容[5],通常出现旅游资源过剩的情况。一方面,在全国各地都有具有旅居养老意愿的老年人,但是他们中有些人寻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养老旅居地;另一方面,旅居养老地的宣传力度不够,老人们对这些旅居项目不了解,旅居养老项目与老年人互动信息不对称、不全面[6]。

国外关于旅居养老的研究,主要针对老年群体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旅游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定量研究乡村资源对养老人群的吸引要素等。如Warnes(1991)对旅居养老进行研究发现[7],老年人以往的旅游经验会影响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旅居养老者偏向于选择能带给自己相似心理体验的地区作为目的地。Longino(1992)认为老年人对周边环境和景点的探索欲较低,而更注重居住的安适状态[8]。后续又有学者对两者的理论进行扩展研究,其中King(1998)发现旅居养老者多数会选择自己曾经有过旅游经历的地方作为定居地[9],相较于能够探索的陌生景观环境,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熟悉有旅游经历并且环境休闲的地方[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旅居养老人群和传统旅游人群对目的地选择重心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旅居养老人群的出行目的不是以观光探索为主,而是更强调选择舒适的生活状态。在Krout ( 1983 )的调查中显示[11],季节性老年移居者中有74%的人群认为选择移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国外乡村旅游资源由自发形成为主,政府层面参与设计和推动的较少,乡村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现象较少[12]。适老性相关研究的分析角度较为多样,但研究主体大多仍集中于居住区的优化设计上[13],缺乏对整体环境适老性资源的利用,与之相比,有关于旅居养老的研究更为深入[14],然而旅居养老目的地的适老性是其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通过国内外研究,虽然都提及注重养老需求,但对各要素价值的提取与评价在建设中仍存在不能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的方面。

为了让适老性需求下的旅居养老小镇建设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通过对旅居者旅居养老过程中的适老性需求量化分析,结合目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构建适老性层次需求,可以更好把握旅居养老模式的定位和后期的运营发展,对旅居养老小镇的建设具有促进意义。因此,在目前已有研究对旅居养老需求未达成共识且缺乏实证数据支撑的背景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获取旅居养老者对目的地的各项需求要素,建立准则层及指标层,并在此基础上为旅居养老小镇提供建设性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选取

选取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耿达镇作为案例分析地,进行随机走访、问卷测量和案例分析。该地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居住旅游,常年为家庭及老年观光团出行目的地,且近年来游客量持续上升。耿达镇的旅游城镇化正在起步阶段,以旅游地产为核心的一体式旅居度假区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已进入初期建设当中。

1.2 样本调研

选取旅居养老人群进行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文献和专家访谈提炼出与旅居养老相关要素后逐步完善,形成封闭式问卷;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出构成旅居养老需求的主要因子;同时,结合案例地小镇,对如何根据需求匹配目的地资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打造和发展适老性需求下的旅居养老小镇建议。

调研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对旅居养老者及有旅居养老规划的人群进行访谈,寻问对旅居养老目的地的需求及期望。第二阶段在耿达镇对当地老年居民及旅居游客进行随机访谈,寻问当地服务设施使用情况、交通出行方式、人居环境、文化风俗活动等要素评价及意见,在确信没有新旅居养老需求要素出现后,结合相应文献和专家建议,最终整理建立基准层及指标层作为旅居养老需求因素。第三阶段采用封闭式问卷(包括受访者社会人口及基本行为特征信息),由于受访者对各要素的多维度态度,结合李克特5点量表,重点测量其旅居养老需求,对指标进行评分。不论是第一二阶段的样本单独做准则层因子分析,还是合并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将两处的样本合并使用,旅居养老需求的探索性结果具有跨越样本的延展性。

图 1 调研流程框架图Fig. 1 Frame diagram of the research flow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访谈共获取来自当地居民和旅居养老者56份不同形式的描述样本,再确信没有新旅居养老需求要素出现。

2.1 旅居养老需求准则层因子排序分析

研究以旅居养老环境和开发建设条件两大类的旅居养老需求因素作为子目标层。其中,旅居养老环境由自然环境、生活服务环境、人文环境三类指标作为准则层,开发建设条件由区位特点、社会经济、旅居产品、旅居养老价值四类指标作为准则层。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梳理出了15项一级指标和54项二级指标作为旅居养老需求因素,针对关注度进行排序。从表1的结果可以大致看出,在准则层指标中,权重前五的因子分别为生活服务环境、区位特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旅居产品,与预期不同的是,康养旅居者对于生活服务环境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过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反映了旅居养老者对生活质量的重视。总体来说,旅居养老者选择旅居养老目的地时首要考虑该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关注旅居养老项目质量,对人文环境的需求并不高。通过整合,对于旅居养老的服务对象来说,要求排序为硬件设施>自然环境>产品价值。

表 1 旅居养老准则层因子需求程度Tab. 1 Demand degree of factors in the criterion layer for tourism and residential pension

2.2 旅居养老需求一级指标层因子探究分析

通过对一级指标层因子的分析,在自然环境、生活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区位特点、社会经济、旅居产品、旅居养老价值所组成的准则层中提取出气候适宜度、景观美景度、适老居住环境、适老公共设施条件、适老基础设施条件、适老非物质人文环境、外部交通条件、适老社会环境、产品价值、旅居康养价值10项主要因子并按照受访者的关注度排序,如表2所示。

表 2 旅居养老一级指标层因子需求程度Tab. 2 Demand degree of the first-level index layer for tourism and residential pension

根据研究结果,在一级指标层中,适老公共设施条件、气候适宜度、适老社会环境、适老基础设施条件、景观美景度、适老居住环境、外部交通条件的关注度权重位居前列。

许多学者认为,发展旅居养老重点需要依靠康养相关的硬件条件,本研究印证并明确了旅居养老者对适老公共设施、适老基础设施和适老居住环境三方面的需求。同时,旅居养老发展尤其依赖选址地的自然条件,可以观察到,旅居养老者对气候适宜度、景观美景度两项指标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旅居养老小镇的建设要求便捷易达的区位条件并依托于选址地的社会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旅居养老产品的品质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结合以上分析,旅居养老小镇首先应选址于自然环境适宜和区位条件良好的旅居养老之地,重点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环境适老性,培育小镇的康养氛围,在此基础上提升旅居养老产品的品质质量。

2.3 旅居养老需求二级指标层因子探究分析

在关注度最高的适老公共设施条件、气候适宜度、适老社会环境三类条件下,对二级指标层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在旅居养老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适老公共设施条件中,受访者对商业配套设施、文体娱乐配套设施和医疗护理配套设施的要求接近,对商业配套设施的需求最高(见表3),因此旅居养老小镇的公共设施建设在注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提升旅居养老小镇的商业配套建设;气候适宜度方面的主要需求依次为湿度、风速、降雨量、空气质量等客观要素(见表4),再次印证气候条件对旅居养老小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在适老社会环境条件中,受访者对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的优质社会养老服务关注度最高(见表5),可以反映出旅居养老小镇需要提供享受型服务,以提高旅居养老者的幸福指数。

表 3 适老公共设施指标层因子需求程度Tab. 3 Demand degree of second-level index layer factors for the public facilities

表 4 气候适宜度指标层因子需求程度Tab. 4 Demand degree of second-level index factors for 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表 5 适老社会环境指标层因子需求程度Tab. 5 Demand degree of second-level index factors elders’sui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3 讨论

基于对准则层、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的分析,研究针对硬件设施、自然环境、产品价值以及养老群体等方面展开讨论。

(1)硬件设施。在旅居养老者的旅居养老环境和开发建设条件的二维需求结构中,生活服务环境和区位特点是旅居养老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依托,是发展旅居养老的必要条件[15]。前文明确了适老公共设施、适老基础设施和适老居住环境三项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旅居养老小镇的建设应以齐全的基础设施为前提,例如水电、燃气、通信设施、环卫设施全覆盖,由于耿达镇山坡一般为20—30℃,为方便旅居养老者的出行应配备成体系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同时,用于旅居养老的新建建筑的适老性应贯彻体现,如无障碍设施以及耿达镇冬季保温措施的应用。在此前提下,小镇中的商业配套设施、文体娱乐配套设施和医疗护理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旅居养老者的生活模式、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很大程度的优化作用,丰富完备的配套设施能提高旅居养老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例如在老年公寓配备餐厅、健身室、医务室、书画室等功能用房。在区位特点方面,耿达镇距汶川县城98 km、卧龙特区23 km、都江堰74 km,距成都约114 km,整体区位条件较好。

(2)自然环境。耿达镇年平均气温7~9℃,降雨较为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夏季气候尤其适宜避暑,为旅居养老小镇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其位于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卧龙自然保护区境内,现有良好的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熊猫文化与藏族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景观美景度高,资源丰富,可考虑充分挖掘耿达镇的当地特色,并通过恰当的宣传让社会知晓和认同[17]耿达镇自然条件优越的旅居养老目的地身份。小镇规划建设中要突出旅居养老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整体的文化氛围,例如在产品模式、建筑风格等多个方面共同塑造。

(3)产品价值。结合耿达镇本身的气候特点,发展候鸟式模式更适宜于耿达镇旅居养老小镇的建设。目前“候鸟” 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因缺乏信息来源而难以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难以得到需要的信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推动耿达镇及周边范围互动式养老机构的形成与完善,是未来耿达镇发展“候鸟”养老发展长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16]。

此外,旅居养老同样具有社交属性,旅居养老者多与亲友结伴而行,应通过设定具有具备适老性的丰富的社交活动以满足多个年龄段的活动需求[18]。为满足不同年龄结构群体的需求,研究还将受访者分 为0~20岁、20~40岁、40~60岁、60~70岁 和70岁以上五个年龄群体,根据年龄构成研究梳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访者对于旅居养老核心需求的不同观点(见图2)。旅居养老的重点服务对象集中在后三个年龄群体,40~60岁群体的核心需求为区位特点,60~70岁群体的核心需求为生活服务环境,70岁以上群体的核心需求为区位特点。

图 2 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Chart 2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调查的次数、样本数量和结构相对有限,客观来说,仍然存在无法满足不同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群体的需求,这一点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补充,并将本次针对旅居养老小镇适老性需求的分析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旅居条件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过冬!避暑! 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过冬!避暑!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超八成老人无法“旅居养老”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