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企业创新升级研究
2022-03-22方晨茜俞立霞张瀚芳
□文/方晨茜 俞立霞 张瀚芳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杭州)
[提要]本文从技术多元化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多元化——知识转移——创新绩效”理论框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大华、九阳、万向和传化等4家浙江省制造企业作为案例,对浙江省制造企业升级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转移在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制造业是浙江省经济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丰裕的企业家资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技术多元化在全球化市场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技术基础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所能拥有的产品和市场机会;二是随着技术的多学科性日益明显,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单凭自身难以完成,加上创新资源的广泛流动,以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体现出更高的效率。从近年发展趋势来看,浙江省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定位趋同、产业转型升级较为缓慢等问题越发明显起来,发展前景困难重重,亟须进展与突破。
一、文献综述
(一)技术多元化。技术多元化的概念最早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Nelson(1959)对知识多样性的概念。综观现有研究,当前学术界对技术多元化概念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认同“技术多元化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保持和增强自身核心技术能力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技术活动或技术知识存量延伸到新的技术领域,从而发展新的技术能力或增强现有技术能力的行为或状态”这一定义。
Fai(2003)区分了技术多元化的深度模式(技术拓展大多与核心技术领域相关)和广度模式(技术拓展主要发生在非核心技术领域),发现广度模式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或突破性创新中都要优于深度模式。本文认为,技术多元化是企业增长背后的一个基础原因变量,是一个整体概念,应该考察企业所具备的技术领域的集中程度。因而,本文定义技术多元化为:企业具有的技术知识分散于多个不同技术领域的程度。
(二)知识转移。随着知识经济近年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Teece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认为大量跨国界应用的知识可以通过企业对技术的国际转移积累来获取。随后,知识转移在管理学界掀起一阵研究热潮。研究的关注点包括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知识转移的动因、知识转移的绩效、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和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的过程十分复杂,受到发送源、接收者、知识特性和传播路径的多方面影响,并且在不同情境下,知识转移关注的因素也不同。
本文主要集中于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的企业情境。企业层次的知识转移是在个人和团队知识转移基础上形成的不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转移。不同的学者从转移绩效、影响因素、过程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对企业层次的知识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层次下的知识转移不仅受到知识转移过程要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
(三)创新绩效。在当今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行业也是如此。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准在于创新绩效。企业创新绩效是在企业、工作场所和外部环境中实现产品或流程、服务、管理和营销实践以及商业模式的根本改进特征的结果。因此,越来越多公司倾向于以新的和独特的方式将其独特的知识存量与传统的资源、流程和能力相协调,以提高其创新绩效。
而对于创新绩效的考量,从企业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的创新绩效的衡量通常从两个层面展开:创新的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数量、论文数量等;科技成果运用后为企业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研究通常更倾向于使用像专利数据这样较为客观的数据,而非由管理者的感知进行研究。专利数具有如独创性、排他性和独占性等较好的特性,能够较好反映公司本身的创新能力和获得的创新成果。因此,本文提到的创新绩效主要基于该视角,从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多元化的手段获得新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状况方面衡量创新绩效。本文采用对企业拥有专利数量的情况来具体代表企业的创新绩效。
(四)文献评述。现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呈正向关系,对于中间的作用机制也有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但像本文中将知识转移作为中介影响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的研究尚少,本文将侧重于此,通过对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的探究,可以有效了解制造业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利用“技术多元化——知识转移——创新绩效”的路径,推动企业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预设
1、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大多数学者认为,技术多元化会带来范围经济和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Garcia-Vega通过对欧洲54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进行技术多元化的企业一方面可以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获得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技术投资的风险,因而更愿意加大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也得以增加。Garcia et al.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根据专利申请时是否引用了其他专利,把新申请的专利分为两种类型的创新(探索和开发),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对研发强度、探索和开发均存在正向作用。
企业在非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是基于技术多元化的广度模式,旨在获取并整合跨边界异质性的技术知识,依托既往经验和技术能力,实现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首先,广度技术多元化使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柔性,防止出现技术锁定效应。企业拥有较高程度的技术多元化往往会拥有更多的研发项目,有助于企业分散单一技术投资的内在风险,降低对狭窄技术领域的依赖性。其次,跨领域混合技术知识的收集、整合并吸收,很容易形成交叉创新。交叉创新带来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识别非核心领域的市场机会,运用已掌握的技术知识迎合市场,维护并稳固其竞争地位。最后,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研发领域,为企业应对潜在变化的环境提供基础。产品供应链的日趋复杂、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都需要企业灵活更新知识储备,抢占市场先机。
基于深度的视角,加大核心领域或与其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以较低的技术成本获得规模经济优势,稳固在已有领域的竞争地位。由于专注于核心技术领域,其产生的累积效应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实施深度技术多元化更多运用原有的技术原理,遵循熟悉的技术路径,一定程度上降低研发成本。另外,企业通常在已建立的技术技能相关领域内,探索新知识,使创新与核心技术有效匹配,从而避免新兴技术与成熟技术无法有效契合的情况出现。其次,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的专注投入,会增强其在某领域的独占能力,构造较完善的“知识转化技术”的循环系统,产生规模经济,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因此,本文得出:
理论预设1:技术多元化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2、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根据对知识不同特征的划分,可以将知识分成知识宽度和深度。根据上文,我们也可以将技术多元化分成技术宽度和技术深度。很明显拥有多样技术的企业拥有更高水平的技术宽度。技术宽度不足会导致知识创新的停滞,但过度的技术宽度也会影响知识创新的质量。而技术深度与知识积累有关,在某一领域完整的知识积累,能够促进主体渐进式创新,但过度发展技术深度也会导致企业拘泥于核心技术,导致技术僵化,后续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能力不足,最终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和转型。姜南等也以1991~2012年期间在中国授权的1,944,928件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得出知识转移也与技术多元化存在联系,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存在着倒U型关系,技术宽度也与知识转移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专利密集型产业较之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知识更容易进行知识转移的结论。
知识转移作为中介变量,被许多研究验证了与企业创新绩效有着相关性,如知识转移部分中介绍了开放度和包容度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转移的价值在于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形成创新需要的知识基础,达到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目的,而知识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部分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本文得出:
理论预设2:知识转移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3、理论预设提出。我们对技术多元化、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表明,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而知识转移作为中介变量与企业创新绩效有着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初步得出理论预设:技术多元化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技术多元化、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扩充。案例分析是管理学研究领域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案例研究能够提供解释性的、理解性的和规范性的知识,有意义的案例研究可以启发人们运用这一案例提供的知识解答事实,具有衍射到其他同类行为的解释能力。而案例分析又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分析、评价性案例分析、探索性案例分析和解释性案例分析四种。其中,探索性案例分析是通过以新的角度或观点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探索性案例分析对案例中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能使案例研究更严谨、更科学、更加具有理论验证的能力。
通过多案例探索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以实现重复验证。故本文选择多案例探索性分析的方法,以浙江省内四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来检验结论,提高理论的效度。
(三)案例选择。本研究在案例选择时遵循以下标准:(1)根据本研究课题方向,为确保高关联性,避免行业差异以及地域带来的外部影响,将案例企业限定为浙江省制造业企业。(2)选取的案例企业应尽量处于不同的制造行业内,涵盖制造业多行业,以提高案例企业的代表性。(3)选取的案例企业应在该行业具有典型性,拥有充分的数据支持,从而方便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猜想与结论。根据以上三个标准,本研究选取大华股份、九阳、万象集团、传化集团4家企业作为探索性案例研究对象,涵盖软件信息、家电、汽车、化工等多个行业,案例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
表1 案例企业简介一览表
(四)数据收集。本文中的探索式案例主要通过新闻报道、企业官方网站信息和已有科研文献等途径获取研究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数据,从企业自身视角和社会视角两个角度出发,有利于保障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案例数据的收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广泛收集阶段。鉴于所选案例企业都是浙江规模较大的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较为充分,因此通过公开渠道可以获得大量企业信息。因此,我们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相关企业的二手资料,通过对企业官网、相关新闻的梳理,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发展历程、技术多元化情况等基本信息,并通过相关专利网站发掘企业创新绩效方面的情况。(2)针对性收集。通过对广泛收集企业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到企业在某些技术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后,进一步探索企业在技术多元化(包括技术广度多元化和深度多元化)、创新绩效方面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关注技术多元化以知识转移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三、案例研究
(一)大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华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在业内极具影响力。
1、技术多元化。大华股份在发展初期采取模仿式创新的方式发展嵌入式DVR相关的核心技术,专注于在技术深度领域的发展,顺应了数字化变革的时代发展机遇。随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扩大,大华开始发展非技术资源以巩固竞争优势,其中包括引进ISP、H.265等核心技术,完成专业制造能力上的革新;引入CMOS技术,推出高清一体化机芯等举措,努力攻克前端产品技术,完善产品线,积极布局高清数字前端市场。在完成技术追赶后,大华股份还成立了四大研究院,分别着力于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应用等四个层次的创新,技术广度多元化水平也得到极大发展。近些年来,大华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和强化研发人员配比,提高核心技术创新,在技术深度、广度上都取得了出色的进展。
2、知识转移。大华股份早年为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开始研发嵌入式DVR产品,但由于缺少DVR产品相关技术资源,大华采取了授权引进、反求工程等方式引进外部技术,在学习与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嵌入式DVR产品;之后还通过直接购买引进核心技术,同时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国际巨头及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方式,吸取外部知识的同时携手研发新技术。2010年大华成立了中国安防行业首个博士后流动站,与多所高校和重点实验室建立起密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除此之外,近年来,大华还与中科曙光签署战略合作,打造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并与河姆渡及AI计算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多领域深度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发先进技术。
3、创新绩效。大华每年有近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逾5,000人的企业员工中包括近2,000人的研发技术团队,占比接近40%,已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完整技术创新体系。
大华在进行技术与非技术革新、推出产品与服务组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后,实现了技术和市场上都处于国内领先,获得了一系列技术奖项。2016年,大华获得了由国际软件领域最严格的认证机构——CMMI研究院颁发的CMMIML5证书,标志着大华在国际软件开发领域已处于领先水平。同年,大华创造了LFW(国际权威人脸识别公开测试集)的新纪录,标志着大华在人脸识别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大华股份AI视频跟踪算法荣获VOT2020国际竞赛冠军。截至2021年4月,大华申请专利超4,800项,在核心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都取得不俗的发展。
(二)九阳。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健康饮食电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企业。近年来,九阳大力推进原创创新,打造圈层化产品,成为品质小家电领导品牌。
1、技术多元化。九阳股份的不断成长离不开其强劲的研发实力,九阳在成立之初便投入大量研发资金,通过科研实力实现行业领先。九阳始终把以豆浆机为首的厨房小家电作为公司生产和经营的目标,初期着力研发豆浆机系列产品,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成功研发出拉法尔过滤网、智能不粘、易清洗、文火慢熬等领先技术,成为行业标杆,得以快速占领消费市场。九阳在其技术深度多元化核心的豆浆机领域拥有愈千项专利,发明点涵盖整个豆浆机制浆程序的各个环节,这些专利技术对豆浆机市场的后来者形成强大技术壁垒,行业优势明显。
除豆浆机新技术研发外,品牌定位为小家电行业的九阳同时也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投入生产了如料理机、果汁机等新产品,充实了其产品线的全面性,拓展了技术广度。同时,九阳对于豆浆机相关领域,如电热设备、调节系统等也在进行相应的科学创新。
2、知识转移。在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九阳也注重校企合作、企业合作,通过与技术先进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九阳的多项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S系统中的文献引证次数超过10次。相较而言,九阳的企业外合作研究并不丰富,知识转移活动较少。
3、创新绩效。“强化自主创新,走品牌和精品之路”是九阳的核心理念。截至2021年4月,九阳拥有各项专利愈5,000项。九阳通过豆浆机领域的不断技术创新实现了市场领先,目前豆浆机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技术革新都由九阳创造,在全国豆浆机市场增幅收窄的情况下,九阳却仍然保持迅猛发展的趋势,多次获得国际奖项,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展现一流的产品竞争力。九阳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连续十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小家电品牌”,2020年设立“浙江九阳公益基金会”,开启九阳公益新篇章。
但九阳获得的专利中多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由于九阳在知识转移与共享方面活动较少,在豆浆机领域之外的技术创新仍然有所欠缺。
(三)万向。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始终坚持“奋斗十年添个零”的口号,从创办农机修配厂起家,至今已发展为一家涵盖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多领域的跨国集团。
1、技术多元化。万向集团深耕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多年,利用其本身的万向研究院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通过外部获取的专利技术,万向集团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掌握了多样化、卓越的技术。万向集团的业务领域虽然还涵盖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但其主要的技术发展依旧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即使是新能源领域,其布局也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因而在技术多元化方面,万向集团的技术深度多元化程度远高于其技术广度多元化程度。
2、知识转移。万向集团在其发展进程中,多采用国际化并购的方式来获取相关技术与知识的转移。近年来,万向通过并购的方式先后获得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DS公司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转向轴业务的全部专利和知识产权,这样的并购行为为其自身汽车转向轴的进一步研发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绩效。万向集团在生产上不断改革技术,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专利研发,在“接轨国际先进技术”的战略前提下,万向以专利竞争战略为核心,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努力,提升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万向将其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得的转向轴业务专利和产权知识作为创新基础,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发。从官方公布数据可以看到,自2012年以来,万向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均保持在200项以上,累计申请中国专利2,000余项,拥有一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项目,创新成果十分显著。
同时,万向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都保持高度重视,因此万向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参与起草并积极实施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作为独立起草单位,制定了国内万向节标准。
(四)传化。传化集团创业于1986年,是一家布局传化化学、新安化工、传化物流、传化产城四大业务板块的千亿级现代产业集团,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技术多元化。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企业,传化在其布局的传化化学、新安化工、传化物流和传化科技城四大业务中均采用以技术来优化服务、提升产品品质的方式谋求市场的青睐。传化化学从基于客户的需求与实际痛点出发,研发出领先的化学解决方案,在研发功能化学和新材料中持续精进。新安化工主要致力于硅基新材料和作物保护解决方案的开发。除此之外,传化还布局物流产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供应链,服务生产端。传化正是利用其各行业的技术研发以及共性技术模块的多行业场景应用,在各细分市场拥有全球领先地位。由此可知,传化在技术多元化的广度和深度水平都较高,在国内的行业中居于领先。
2、知识转移。传化集团通过收购的方式得以吸收荷兰知名化工企业——拓纳化学在功能性化学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对于其进一步发展化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传化集团还与国内高校实现校企合作科研,追求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市场。近年来,传化化学先后与杭州各大高校开展联合研发。2018年,传化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传化-浙江大学功能化学品联合研发中心,在2019年又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了传化-杭师大氟硅功能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实现将高校研究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助力解决传化集团在某些专业领域上科研力量不充分的短板。
3、创新绩效。传化在化工业务上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凭借拥有专有技术146项,获得国内领先地位。此外,在新安化工业务上,其拥有29项国家级课题项目,获得授权专利309项,并全球首创了实现氯、磷、硅三元素的绿色循环技术。传化集团也凭借其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优秀创新成果,被国家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五)跨案例研究
1、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大华通过直接购买技术、校企合作等方式专注科技创新与应用,进一步通过提升技术深度来提高创新绩效。此外,大华还在非技术资源上进行革新,开始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由单纯的产品供应商转变成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提升广度多元化水平,直接推动了创新绩效的提升。
九阳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企业的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呈现线性正相关。九阳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引领豆浆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使九阳在豆浆机市场上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和技术领先优势。
万向吸收了国外关于转向轴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开发,通过提升深度多元化的方式来提高万向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的创新绩效。同时,万向在非核心业务领域也进行了相关产业布局,但在非核心领域,其创新投入以及创新成果都远低于核心领域。万向集团正是凭借其核心领域的技术拓展,获得较高的学习效应,在汽车零部件上获得大量专利创新。
传化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其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传化在各个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其利用自有的研发中心以及校企合作的联合研发中心来提升产品品质,成为布局产业内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既延伸了深度多元化,又拓宽了广度多元化。也正是依靠技术多元化的实现,传化在创新绩效上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技术多元化与知识转移的关系。企业革新技术时会遇到诸如缺乏相关技术人员、资源等阻碍,若想继续推进技术创新,许多企业会采用直接引进外部技术、校企合作等知识转移活动实现,从而增加知识转移活动。大华为实现技术革新,积极与高校、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多所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还采取直接购买等方式多方面进行企业外的知识转移,通过多样的合作,大华扩展了自己的技术,并得以展开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九阳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主要发展其核心产品豆浆机以外的新产品系列技术,对企业内研发能力进行补充。万向集团通过技术多元化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知识库,有利于其及时发现自身的技术缺口,明确外部是否存在已掌握其所需优秀技术的对应组织,并加强对技术的开放性和接受能力,有利于从外部获取并应用新的技术。传化集团其本身技术多元化水平较高,自有知识规模较大,因而对于外来知识具有较好的学习接受能力,便于实现知识转移。
3、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与外界机构多样的合作,大华实现了与其他企业、高校等之间的知识成功转移与共享,直接对合作创新的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截至2021年4月,大华申请专利超4,800项,软件开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知识转移活动使九阳产品推陈出新速度及创新项目数量得以提升,不断升级产品质量与性能,提升了创新绩效。万向集团利用知识转移获得了创新所需的知识储备,使得其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够减少创新所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推动创新进程。传化将并购、校企合作等途径获得的知识转移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研发创新,为其开发新技术提供新思路,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企业现有知识的增值,最终提升创新绩效。
4、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大华为促进技术广度和深度创新,促进了直接购买、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进行知识转移活动的增加,从而影响了创新绩效的正向增长。九阳的研发合作也助力其研发团队的成长,不仅达成企业技术革新,还促进创新绩效成长,更提升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万向技术多元化水平较高,因而对于知识转移更加易于吸收,依靠知识转移这一途径,万向提高了其专业技术的知识储备,丰富了各种技术要素,从而为进一步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化的自有技术多样,对于产品的痛点也了解的更为深入,因而他们更加渴求知识的获取,传化抓住联合研发的机会,可以充分获取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将其运用于企业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科研和企业的良好互动,推动创新绩效的提高。
基于上述四家公司的案例,本研究发现大华的技术广度多元化和技术深度多元化水平都很高,相比之下,九阳和万向则更注重在其核心领域的深度多元化水平,以深度多元化为主,广度多元化为辅,而传化集团虽然也注重技术深度多元化的发展,但目前的公司发展仍体现其技术广度多元化水平高于技术深度多元化水平。(表2)
表2 案例企业技术多元化程度、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1-7量表
随着技术多元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外部知识的识别和学习、接受能力提高,便于进行知识转移。主要表现为企业本身的知识积累水平高,能够迅速发现其自身的不足以及发掘外部机构具备的知识优势,并且依靠自身的知识积累缩短知识接受的过程,加速知识转移。大华、万向和传化通过校企合作、以技术为导向的并购、专利购买等方式进行知识转移,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累,而九阳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技术研发,对于外来知识的利用较少。
创新离不开知识储备,而知识转移给予创新保障。大华的高技术多元化水平和高知识转移,为其进一步的创新过程提供可能性,便于其综合多种知识,有利于减少创新面临的风险。九阳和万向的技术多元化水平类似,但在战略选择上九阳更倾向于自我研发为主,而万向同时利用自我研发以及与外部合作,获得了更好的创新绩效。传化在积极开拓技术深度多元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外部知识,创新成果获得国内领先地位。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制造型企业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技术广度多元化和技术深度多元化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引入知识转移这一中介变量深入探索两类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最终得到具有启示性的结论:
(一)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研究表明,技术广度多元化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技术柔性,避免企业技术刚性和技术锁定效应。而技术深度多元化能够扩大企业在核心领域的优势,通过技术成本的降低稳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性。本文结果与这些观点不谋而合,认为技术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
(二)知识转移在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知识转移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为提升绩效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知识转移,同时知识转移也对创新绩效起中介作用。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多案例分析,总结并验证了“技术多元化——知识转移——创新绩效”的作用框架,丰富了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及制造企业升级理论,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实现创新升级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建议。企业在技术转型升级中,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行业市场情况,选择向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或两者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知识转移的效率,以推动企业绩效创新。同时,基于国际形势、中国国情、新时代浙江省发展背景对浙江省制造业进行研究,切入点较为新颖。
而本文由于数据体量较小,仍存不足之处,结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希望未来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对于本文结论进行检验,验证变量间的显著性,使得结论更具有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