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烟与噪声联合暴露对男性大学生听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22李佳靳斯媛王佳宁罗安平苏雅静

河北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音响设备听音耳蜗

李佳 靳斯媛 王佳宁 罗安平 苏雅静

不良听音习惯是目前影响大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1],其中娱乐性噪声更是导致听力损失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全世界约有11亿年轻人 (12~35 岁)由于长时间不科学的使用个人音响设备及热衷于高声响娱乐场所而导致听力受损[2]。研究现代大学生的听力情况及开展针对性的保健干预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有学者研究指出听力与性别有关,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男性听力下降的速度是女性的2倍多,男性听力较女性更容易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3]。另外,由于大学生接触的音响设备多数为随身便携式耳戴产品,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可严重影响高频听力[4]。鉴于此,我们随机抽取了276名具有日常使用个人音响设备听音习惯的男性大学生进行常规听力学检测,并通过在男性人群中常见的吸烟情况分析其对听力的相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度体检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河北某大学2016、2017级900名男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日常使用入耳式耳机的听音习惯,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史、家族史、耳机使用时间、听音强度、听音背景环境、每日听音时间、吸烟史等,共收回问卷876份,其中6份空白卷,填写不完整问卷11份,7份其他问题不合格问卷,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表由学生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经过筛查选出有效问卷276份。纳入标准:个人音响接触时间均≥6年,听音强度为适中,听音背景环境为安静,每日听音时间≥2.5 h。排除标准:由于中耳炎、传染病、药物、遗传、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患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按研究对象是否吸烟,分为非吸烟组143例、吸烟组133例。 吸烟组中,按吸烟数量多少(<10支/d;≥10 支/d,<20支/d;≥20支/d)分为:低烟量组74例、中烟量组38例、高烟量组21例。

1.2.2 纯音测听及判定标准:应用仪器:Medsen公司midimate 622型听力计。纯音气导测试过程约15 min,均在本底噪声<15 dB隔音室内进行。测试并记录双耳(0.25、0.5、1.0、2.0、4.0、6.0、8.0)kHz听阈值。 听力检测前确保受检者脱离噪声环境12 h。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按照GB7583-87进行判定,以双耳高频(4.0、6.0、8.0 kHz)平均听阈值PTA4~8>25 dBHL计为高频听力损伤(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HFHL)。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76例研究对象中,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89±0.93)岁。低烟量组、中烟量组、高烟量组与非吸烟组组间噪声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5,P>0.05);每日听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05)。见表1。

表1 噪声暴露时间和每日听音时间比较

2.2 非吸烟组与吸烟组高频听力比较 2组患者间的左侧高频听力(LPTA4~8)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6,P<0.05);2组患者间的右侧高频听力(RPTA4~8)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6,P<0.05);非吸烟组的LPTA4~8、RPTA4~8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610>0.05);吸烟组的RPTA4~8、LPTA4~8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非吸烟组与吸烟组患者的LHFHL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13,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吸烟与LHFHL呈正相关(r=0.347,P<0.05)。非吸烟组与吸烟组患者的RHFHL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6,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吸烟与RHFHL呈正相关(r=0.478,P<0.05)。见表2。

表2 非吸烟组与吸烟组高频听力损伤情况比较

2.3 吸烟患者中低、中、高烟量组的高频听力情况比较 采用组间交叉对比法,各组间的LHFHL率(24.3%、39.5%和57.1%)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χ2=8.626,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249);RHFHL率(29.7%、68.4%和71.4%)亦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χ2=20.867,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386)。见表3。

表3 吸烟组不同分组的高频听力损伤情况比较

3 讨论

娱乐性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害目前正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个人音响设备的广泛使用是导致这一事件的重要根源。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播放音乐,这类设备往往可以通过入耳式耳塞输出高分贝的音乐进而影响听力,有研究证实长时间使用>80 dB的音响设备可导致永久性噪声听力损失[5,6],但多数使用者并不知道这种设备带来的危害,尤其是防护意识薄弱的青少年。研究表明,有近58%的青年人经常在强背景噪音(公交车、地铁等)存在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个人音乐播放器并使用<100%的日常噪音剂量来播放音乐[7],而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噪声暴露指南,每日所允许的最大声强级和接触时间为90分贝及150 min[8],超过此限度,则可引起听力不可逆损害。对于学生人群来说听力损失可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认知障碍、情感排斥以及隔离感等,这些可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从性别上来看,有研究显示男性大学生较女性更喜欢长时间聆听高分贝音乐[9],男性大学生接触高剂量噪声情况更为严重。这也是我们将男性大学生群体纳入研究范围的原因所在。

在我国,噪声性听力损害也正趋于年轻化,很多大、中学生都曾遭受过耳鸣及短暂听力下降带来的困扰,但由于听力保健意识缺乏,很多学生未能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而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高达98.58%的在校大学生有使用耳机听音的习惯[10]。其中,每人使用音响设备的时间长短及音量各不相同,轻者每日使用30 min,音量使用设备最大声强10%;重者每日使用>3 h,音量使用至所能承受的最大声强[11]。而由于在听力损失初期仅累及高频频段,一般言语频段基本正常,所以患者交流听力不受影响或仅出现耳鸣或短暂性眩晕等轻微症状,这对于很多青年人看来并无明显警示意义而导致继续不良式听音。关于听力损失率先出现于高频频段,解剖及生理功能上的解释为当声能经鼓膜及听骨链自前庭窗进入耳蜗,首先到达感受高频的耳蜗基底膜底回,另外耳蜗中央部有耳蜗螺旋动脉经底回到达顶部,如果出现机械性、血管性、代谢性等因素刺激,不论经前庭窗,还是经血行进入耳蜗,都是首先到达底回,所以由长时高声强噪声引发的听阈阈值升高及毛细胞损伤最初都出现在高频段的耳蜗区域,尤其是在4 kHz频段阈值升高为噪声性聋的典型早期表现[12-14]。从我们的听力调研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听力损失确实也集中于高频频段且左右耳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右耳较左耳高频听力损失更为严重,总结原因我们考虑可能是右耳为大多数人的优势耳,使用次数较多,因此右耳相对于左耳而言在长期慢性噪声暴露累积中听力损失更为严重。

有文献报道,吸烟可加重听力损害且对高频听力影响严重[15,16]。对此,相关研究表明是由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lpha9和alpha10亚基主要在耳蜗底回外毛细胞表达,因此吸烟可对外毛细胞产生直接耳毒性作用导致高频听力受损。另外吸烟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减慢,组织缺氧及羧基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而导致耳蜗缺血性改变及功能受损[17,18]。我们观察到在目前男性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吸烟嗜好者较多,其中重度吸烟者(≥20支/d)更是占有一定比重,加之环境及娱乐噪音联合暴露,很多学生都处于听力亚健康状态。本我们研究发现,重度吸烟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其他组,高频听力损失与吸烟量的大小呈正相关。研究也显示,戒烟5年的吸烟者其听力损失风险系数可较吸烟者明显降低[19]。因此男性大学生戒烟可进一步减少听力损失的相关风险。

综上所述,吸烟及噪声联合暴露与听力损失存在剂量相关性,其中在高频听力损失表达中更为显著,因此要对大学生做好噪声性耳聋预防及吸烟控制的知识宣传,培养大学生关爱及重视听力的保健意识,对于怀疑有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引导其积极进行听力检查,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听力损失的发展。另外建议学生人群尽量不使用或缩短使用个人音响设备时间、控制音量大小、使用外放式音箱替代耳塞式耳机以及采取定期听力检查等措施保护听力。

猜你喜欢

音响设备听音耳蜗
听音识人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209B广州市声皇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澳森实业有限公司
由“听音为字”看“戏”“䏘”“丫麻”
全面覆盖客户群体 专访佰籁镫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哲宇先生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修订版PEP 六年级英语毕业检测题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基于Gammachirp耳蜗能量谱特征提取的音频指纹算法
均衡器在音响设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