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联合针灸对虚热型经期延长的疗效观察

2022-03-22季春红张颖高彦利尚静吕丽娟

河北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量月经周期经期

季春红 张颖 高彦利 尚静 吕丽娟

临床经期延长患者症状表现通常为月经周期维持正常的基础上,经行时间往往>7 d,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经血淋漓半月及以上[1]。本病以育龄期女性最为多见,由于阴道流血时间长,易引起女性阴虚阳浮,外邪乘虚而入,若失治或误治常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长期阴道异常出血可继发贫血、生殖系统炎症、不孕不育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统计显示,女性经期延长占妇科门诊>15%,长期发展还可影响生育功能[2]。激素替代疗法是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明显,可快速调整体内激素水平,缩短经期,但根治效果差,停药后易复发,存在较多不良反应[3]。中医学认为临床经期延长的主要病机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分为气虚、虚热、血瘀三方面病因,多辨证为虚热证,治疗当以滋阴养血、固冲止血、活血调经为主[4]。针灸通过选取特定穴位可达调理冲任、固肾调经、调和气血的功效,能够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发挥治疗作用[5]。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切中虚热的病机特点,通过内服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机体阴阳、调和气血冲任,具有良好的调经止血作用给[6]。本文分析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配合针灸穴位治疗经期延长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10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虚热型经期延长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6±6.7)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1±0.7)年。对照组30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4±6.9)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6±0.9)年。2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严格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7]执行西医、《中医妇科学》[8]中医诊断;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一般9~10 d,经量较多,经期第3~7天检测性激素显示孕酮(P)>2.0 mmol/L,B超显示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时间延长,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排卵正常;中医最终辨证型为虚热证,症状表现:经行时间长,血色鲜红,质地粘稠,血量增加,或表现为点滴淋漓,患者每日午后身体潮热易颧红,小便色黄而量少,大便干硬秘结,手足心潮热汗出,口燥咽干,舌质红,苔少或剥,脉细数。

1.2.2 排除标准:无排卵型功血;子宫黏膜下肌瘤;生殖器恶性肿瘤;异位妊娠;宫内节育器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经期延长;不符合诊断标准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循医嘱口服甲羟孕酮10 mg,1次/d,次月月经前连服此药10 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9]。观察组使用针灸配合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药用生地30 g、玄参30 g、炒白芍15 g、麦冬15g、阿胶9 g、地骨皮9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10],中成药颗粒剂选用广州一方颗粒剂,嘱咐患者早晚各温水冲服1次,与对照组患者服用时间相同,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针灸取隐白、太溪、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子宫、肾俞等穴位,于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治疗,行经期间不停针,至月经结束,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组患者随访3个月经周期。

1.4 临床疗效标准 (1)痊愈:月经经期、经量、周期等均正常,无明显伴随症状;(2)显效:月经经量、周期正常,经期明显缩短或基本正常,无明显伴随症状;(3)有效:月经经期有所缩短,经量改善,周期基本正常,仍可有伴随症状存在;(4)无效:月经经期、经量无改善,周期正常或不正常,存在明显伴随症状[11]。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12](1)痊愈:月经经期、经量、周期均正常,伴随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经期恢复在7 d以内,月经过多者,经量较治疗前减少1/3或<100 ml,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月经经量、经期改善,伴随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月经经量、经期无好转,伴随症状明显,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观察指标 (1)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方法为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器械离心后进行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记录月经经期天数、黄体期天数。(2)检查2组患者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检测仪器为全自动凝血仪。(3)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证候改善情况,包括经期延长、经色经质、经量、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咽干燥、小便短赤等证候,中医证候评分标准[13]。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30,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n=30,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经期延长、经色经质、经量、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咽干燥、小便短赤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n=30,分,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月经经期天数、黄体期天数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激素(FSH、LH、E2、P)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天数、黄体期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及月经经期天数、黄体期天数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PT、APTT指标变化明显,且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短,PLT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6 2组不良反应情况 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患者气虚常致冲任之气不稳固,遂经血行异;若患者阴虚常致内有虚热,虚热下扰冲任,冲任之气亦不稳固,遂经血失约;若患者长久阳虚、气滞或有痰湿,致使血行阻,新血不安;上述各项因素均可致使血行时间异常[14]。本病的诱因较多,机体正气不足,肾气亏损,六淫侵袭,七情太过,饮食不节,房劳多产,机械刺激及全身疾病等均可诱发本病,使生殖轴功能紊乱,冲任不固,经期延长[15]。总结本病的病机特点,以气虚、虚热、血瘀三个病因为重,辨证多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其中以阴虚证最为多见[16]。

本病相当于西医黄体萎缩不全,这类病症是有排卵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淋漓不尽,基础体温呈双向型,但下降缓慢,查体子宫及附件无器质性病变,但存在一定内分泌紊乱[17]。病理研究显示,经行异常若排除生殖系统内改变,则要考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黄体溶解方面存在的问题,若黄体萎缩不全,长时间刺激子宫内膜,不能如期完全脱落与脱落不规则问题就会出现[18]。女性内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性激素分泌及功能调节异常,引发激素水平紊乱,发生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等,甚至可发展为功血、贫血、生殖系统炎症、不孕不育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9]。

西医临床上常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起效快,短期疗效确切,在改善体内激素水平、调整周期有良好效果,但停药容易复发,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不佳。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有利于抓住疾病本质进行针对治疗,发挥多层次、多角度治疗作用,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明显毒不良反应,安全简便等优势[20]。总结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本病主要为冲任二脉受损,经血失约所致,多辨证为虚热证,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为治疗原则,以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主之[21]。两地汤具有“壮水以制阳光”的妙用,重在甘寒滋阴,育阴潜阳,二至丸主治肝肾阴虚,具有补肾养肝的功效,两方合用可增强清虚热的疗效[22]。方中生地滋阴清热,地骨皮养阴清虚热,两药皆可清骨中虚热;玄参之药善补肾之阴液,能够将虚火上延之势,麦冬之药性善养阴气,能够清心助以除烦;白芍养血和营,阿胶滋阴补血;女贞子、旱莲草能够滋补肝肾、养阴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之功,使虚热得除,血瘀得化,达培本清源之效[23]。

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通过循经取穴,选择隐白、太溪、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子宫、肾俞等穴位,可到疏通经络、调理冲任、益气养血之效。其中隐白穴位作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功效为健脾气回阳气,从而调理经血;关元为全身元阴元阳之交关,可调理冲任、补肾固元;三阴交是肝、脾、肾3经的交会穴,也是妇科要穴、调经要穴,具有调补3阴经气血的作用;中极位于任脉,可补肾调经、清热利湿;子宫属近部取穴,善于调经理气、活血化瘀;诸穴互配,相辅相成,相使相用,起到补肾健脾、调理冲任、养血统血之效[24]。现代机制研究显示,针灸上述诸穴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内分泌水平,促使经期、经量恢复正常,达到根治的作用[25]。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在疗效、中医证候、性激素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上均有较好改观。证明两地汤二至丸合方颗粒与针灸内外合治,发挥标本兼治作用,缓解机体虚热证候,提高对经期延长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虚热型经期延长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证候,调整激素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量月经周期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双针床单贾卡经编织物网眼数量与送经量的关系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组织工艺参数对经编送经量的影响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月经期短的女人老的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