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征治疗消渴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2022-03-22宋超群白晓甜刘世林指导

中医药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土茯苓通络丹参

宋超群 白晓甜 刘世林 指导:南 征

消渴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引起慢性肾脏损害,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常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下消”“水肿”等范畴。流行病学研究[2]调查显示,预计2030年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66亿,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超过1 亿。首届全国名中医南征教授行医近60年,有着丰富的消渴肾病临床治疗经验,疗效显著。《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3]一书由南征教授主持编著,对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组方用药作了详细的记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通过对书中治疗消渴肾病的相关方剂进行统计,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以期为消渴肾病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收集并整理《大国医:治疗消渴就是打败糖尿病》所记载的治疗消渴肾病的口服方剂,经筛选得到方剂82首,建立Excel 数据表,并参考《中药大辞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对纳入方剂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如“双花”规范为“金银花”,“元胡”规范为“延胡索”,“土虫”规范为“土鳖虫”等。由另一人检验,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1.2 数据分析

1.2.1 数据挖掘软件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

1.2.2 数据库建立 将预处理的Excel 数据表格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

1.2.3 分析方法 ①一般规律:运用软件中“(数据分析)频次分析”及“(统计分析)性味归经统计”,对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导出结果;②组方规律:在软件中打开“(数据分析)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6,置信度设置为0.8,导出结果;③新方分析:点击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新方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然后“(聚类)提取组合”,将结果导出。

2 结果

2.1 一般规律

2.1.1 药物使用频率分析 82 首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17 味,共计使用频次1547 次。使用频次≥25 次的中药共23味,总使用频率为63.15%,见表1。

2.1.2 常用药物药性、归经频率统计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南征教授用于治疗消渴肾病的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性,占比38.19%,其次是温性。五味中占比最高的是甘味和苦味,分别是39.21%和26.34%,见图1。归经中频率最高的是肝经,其次是胃经、肺经、脾经和肾经,见图2。

表1 使用频次≥25次的中药

图1 常用中药药性占比统计分析图

图2 常用中药归经分布图

2.1.3 中药功效归类 参照《中药大辞典》[4]、《中药学》[6]及《吉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7]进行中药功效分类。23味中药中,使用最多的是清热药,共6味,总计260次,见表2。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6,“置信度”设置为0.8,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列举出频次为47次及以上的25个药物组合,见表3;按照关联规则置信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列举置信度>98%的关联规则27条,见表4;进行关联规则网络展示,见图3。

表2 药物类别分析

表3 组方规律分析表

表4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图3 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

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2.3.1 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在关联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得出10组3~4味药物核心组合,见表5;网络展示图见图4。

表5 药物核心组合统计表

图4 药物核心组合网络展示图

2.3.2 新处方分析 在上述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5 个,见表6;新处方药物网络展示见图5。

表6 新处方组合

图5 新处方药物网络展示图

3 讨论

3.1 消渴肾病的中医认识“消肾”一词见于唐代《外台秘要方》:“消肾饮水不能多……数小便者,此是消肾病也。”[8]患者常出现口渴但不多饮、尿频、脚肿等症状。消渴肾病是消渴病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与消渴相同,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倦太过等因素密切相关[9]。中医理论将其病位责之于肾,常涉及其他脏腑。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脾肾气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10]。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法,根据所处阶段不同,扶正和祛邪各有偏重,辨证也有所不同。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认为:“散膏,今胰脏,主裹血,温五藏,主藏意,内通经络血脉,外通玄府,人体内外之水精的升降出入皆由散膏行之。”散膏为脾之副脏,与脾共主运化,化生气血,升清降浊,输布精微,供养周身,灌溉四旁[10]。南征教授推崇任继学教授的思想,并首次提出了消渴肾病这一中医病名。南征教授指出,由于消渴病日久不愈,热毒、痰浊、湿浊、血瘀、水饮等毒邪相互作用,互结成毒,导致脾胃、散膏功能失和,毒邪盘踞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犬藏穴,药石所不及,久伏不出,损伤膜原,随其气迁,邪气从气街处而入,经咽喉损伤肾络,导致肾体受损,肾用失司,最终形成消渴肾病[12-14]。本病的病位在散膏;毒邪盘踞伏于膜原,导致散膏受损是其缠绵不愈的原因;毒损肾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此“调散膏,达膜原,解毒通络益肾”是消渴肾病的根本治疗大法[15]。

3.2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用药规律分析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 分析后发现,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以甘味药居多。甘味入脾、胃,能调散膏,可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甘味能生津、补虚,而津液能滋补肾经,故其临证少用大辛大热及酸涩收敛之品,多为甘寒平和之品。《医学入门·消渴论》载:“热伏下焦,肾亏精竭……腿膝枯细,面黑耳焦。”[16]消渴日久,热盛耗津,津亏气耗之时,便会化火为郁,肝气郁结则累及脾肾二脏,故使用肝经药为诸经之首,使气机调达。用药类别中,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居多,清热药多有解毒之功,活血化瘀药多兼有通络之效,补虚药可益气补肾,体现了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益肾”作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的思想。

从用药频率可以看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常用的药物有土茯苓、丹参、黄芪、大黄、榛花、黄精、厚朴、草果、覆盆子、槟榔、血竭、穿山甲、木蝴蝶、金荞麦、紫荆皮。其中土茯苓解毒,大黄通利解毒、祛瘀生新,榛花清热解毒;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生血、润肺益肾,黄芪益气通络,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三药合用可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安和五脏;丹参、穿山甲、血竭活血化瘀通络;金荞麦、紫荆皮、木蝴蝶三药为任继学教授治疗“肾风”的主药[17]。咽喉为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处,为一身之总要。六淫邪气侵入咽喉,日久成毒,毒邪沿肾经侵犯于肾,从气街开始,导致肾的体用俱损。故以清咽解毒、透达经络之法,使肾风之水毒、湿毒俱去,起行少阴、护咽喉、通经达络之效,达到下病上治的目的。厚朴、草果、槟榔为达原饮之主要药物,三药合用可破戾气、除邪毒,领诸药直达膜原。这15味药整体上体现了“解毒通络益肾”的治疗大法。

3.3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组方规律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物组合有土茯苓-丹参、土茯苓-黄芪、土茯苓-大黄、土茯苓-厚朴、土茯苓-草果、土茯苓-槟榔、土茯苓-榛花等。置信度最高的五个组合是丹参→土茯苓;土茯苓→丹参;黄芪→土茯苓;土茯苓→黄芪;大黄→土茯苓,可以发现土茯苓配合其他药物的出现频率最高。现代药理研究[18]表明,土茯苓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伤。任继学教授常用土茯苓配伍泽泻、薏苡仁利水渗湿,给邪毒以出路[19],土茯苓配伍诸药,有解毒、除湿、通络之效,由此验证了南征教授将“解毒通络”作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的思想。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有:解毒通络,给邪气以通路的车前子-茯苓-山药、车前子-藿香-连翘-金银花、车前子-茯苓-连翘、土茯苓-茯苓-山药;益肾护咽的地骨皮-木蝴蝶-枸杞子;补气滋阴生津的生地黄-知母-人参;补气通络的丹参-土茯苓-山药-黄芪和丹参-山药-黄芪-土鳖虫。

3.4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药物组合及新处方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5个新处方。新方1 中的覆盆子补益肝肾、固涩小便;枸杞子滋肾润肺;地骨皮[20]“入肺降火,入肾凉血凉骨”“甘淡微寒,补阴退热”;木蝴蝶行少阴、护咽喉;穿山甲破积通络;槟榔善疏利、除伏邪,全方攻补兼施,可以作为消渴肾病的常用配伍。新方2和3与《医宗金鉴》的茯苓车前子饮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中茯苓渗湿利尿;车前子“利水通小便”;藿香“利湿除风”;山药补脾气、益脾阴;金银花、连翘解毒;土茯苓解毒除湿,适用于水毒之邪导致的消渴肾病(患者临床出现小便不利,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甚至见湿毒所致双足疮疡、溃烂等症),体现了南征教授善用利水解毒法治疗消渴肾病水毒证。新方4由《景岳全书》中的地骨皮散加榛花化裁而来,善治“疮疡气虚内热,烦渴不宁”。现代药理研究[21]证实,榛花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此方可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肾病。新方5 中丹参活血祛瘀;土鳖虫破血逐瘀;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补气可加强活血之功;土茯苓解湿毒、通关节;山药既可同时补脾、肺、肾三脏,又可益气养阴,适用于瘀毒之邪所导致的消渴肾病。

综上,南征教授用药平和,慎用有毒之药。临证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将解毒通络益肾法贯穿治疗始终,灵活运用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进行辨证论治,常用土茯苓配伍诸药,以达通络解毒之效。本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以南征教授的临床处方为基础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得出了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挖掘了5个新处方和10个药物核心组合规律,可为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加之此挖掘方法尚有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南征教授的用药经验,如临床常用的“草果、槟榔、厚朴”可引诸药直达膜原,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22]这一药组并未体现,存在人机分离现象[23]。期待今后可以更加系统化地进行研究,扩大样本量,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挖掘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猜你喜欢

土茯苓通络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土茯苓的故事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