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2-03-22陈雅雯
陈雅雯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发生改变,主要包括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左室肥厚、左房增大等[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处于代偿期,患者仅表现高血压病相关症状,如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出现急性左心衰,久病引起右心衰竭,最终可发展为全心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4]。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心电图检查有显著优势[5]。本研究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明确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5.2±5.8)岁;高血压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6±1.7)年;高血压1级35例,高血压2级29例,高血压3级18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脑血管疾病9例;临床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其中心律失常26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所有患者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6]中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的方法及目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缺血性、瓣膜性、炎症性、扩张性和酒精性心脏病等其它心脏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肺等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病例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分析者。
二、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 设备使用飞利浦公司的EPIQ 7C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参数设置为探头频率2~4 MHz,选择侧卧体位,然后把患者胸前相关部位都充分的暴露出来,再将耦合剂有效的涂抹好实施常规探查操作,记录测得的左右心室及心房内径、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瓣膜左右径、心率等系列参数。
心电图 选择ECG 2203B 心电图机(购自上海三崴医疗)24 h动态监测,让患者选择平卧体位,酒精擦拭后,将导联心电仪全都连接好,对其心脏活动予以监测并记录。
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7]心脏彩超诊断标准:左房增大(内径>40 mm)、左室肥厚(室间隔或左室壁绝对厚度>12 mm)、左室增大(男性>55 mm、女性>50 mm)、主动脉扩张(>38 mm)等均视为阳性。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提示左房肥大(PⅡ出现双峰、PⅡ时间常>0.11 s、峰距>0.04 s;Pv1负向波>0.04 s、深>0.10 mV;P波与P-R宽度之比>1.6,符合上述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左室肥厚(女性SV1+RV5>3.5 mV、男性SV1+RV5>4 mV),并观察心律失常情况,包括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检查结果相关评价工作 检查获得的所有结果分别安排2名资深级别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医师复审,最终得出一致性的复审结果。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或校正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
结 果
一、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8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左房增大35例、左室肥厚43例、左室增大26例、主动脉扩张40例、心律失常5例(均为早搏)。心电图检查发现左房增大10例、左室肥厚19例、左室增大13例、主动脉扩张3例、心律失常47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早搏1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23例、心房颤动8例。心脏彩超对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左室增大、主动脉扩张的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P<0.05),心律失常检出率低于心电图(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查结果比较[例(%)]
二、两种检查联合诊断及单独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比较
8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者59例,心电图诊断阳性者47例,二者联合诊断阳性者74例,联合诊断及心脏彩超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独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联合诊断及单独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比较
讨 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高发病率、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等特征[8]。同时,由于患者血压控制不良、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增加左心室负荷,引起心脏功能改变,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状,到疾病后期出现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结构改变,致使心脏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8-9]。因此,早期诊断有利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防治。目前,临床多采用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查费用低、操作简单,能快速记录心动周期的电活动变化,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可呈现出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ST-T改变、P波或R波异常等特征,但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10]。心脏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费用偏低等特点,能清晰的显示患者心脏断面,且能连续观察,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评估较为准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者59例(72.0%),心电图诊断阳性者47例(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90.2%(74/82例),高于单独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诊断阳性率(P<0.05),提示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同时,心脏彩超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左室增大、主动脉扩张等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但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低于心电图,提示心脏彩超对心脏结构的变化较为敏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快速有效,与江娟[12]报道基本一致。任军勇等[13]研究表明,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至90.00%,证实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优于心电图,二者联合使用更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性心脏病单独采用心脏彩超检出率达90%以上,心电图检出率达70%以上[14-15],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仪器的差异性及医务人员知识的差异性有关。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常采用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