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自主游戏《沙地冲浪》
2022-03-22周勤琴王荣荣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实验幼儿园
◆周勤琴 王荣荣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实验幼儿园
前段时间,孩子们“迷”上了玩遥控汽车。幼儿园操场旁有一个沙池,瑞瑞的遥控车路线偏离,不小心撞到沙池边。去捡小汽车时,他突然提出:“小汽车放在沙地里开怎么样?”就这样,遥控车开进沙地这一“突发情况”,引发了一场有趣的探索。
游戏分享时,大家一起交流,“汽车真的可以在沙地里行驶呢!”瑞瑞说道。“暑假爸爸带我们去宁夏玩了‘沙漠冲浪车’,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煜煜兴奋地说着。“我们也在沙地里建车道吧。”煜煜喊道。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件特别炫酷的计划,当遥控车遇到沙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一、绘制沙地车道设计图
有了想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设计车道。当完成各自的设计图后,孩子们开始争论究竟采用谁的设计呢?最后孩子们达成一致决定采用投票方式,分别在自己喜欢的设计图上贴一个贴画。就这样,投票最高的成为最终方案。
二、上坡、冲吧!
坡道多次重建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设计图和遥控车如约来到沙地,开始搭建。刚开始孩子们各自堆沙坡。煜煜说:“沙子老是掉下来,堆沙坡太慢啦。”瑞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对煜煜说:“我们一起堆沙坡吧。”煜煜表示赞同喊来贝儿,三个伙伴共同堆沙坡。可是沙还是流得很快!瑞瑞说:“这个沙是干的,很松。”贝儿说:“这个沙加点水也许就好了。”煜煜说:“遥控车是装电池的,遇到水会坏的!”我问:“那可以怎样做个坡呢?”瑞瑞环顾四周后大喊:“有办法了。”他拿来平时用来玩滚珠的竹片和竹筒,把竹筒插在沙堆上。贝儿扶着竹筒,瑞瑞和煜煜铲着更多的沙将竹筒一端埋进沙堆里。瑞瑞又找来一截长的半圆形竹片,把一端放在竹筒的上面,一端放在沙里。“这样好像个滑滑梯哟!”贝儿高兴地喊起来。孩子们设计的第一个车道搭建出来了。
瑞瑞试着让小汽车上坡,可是车刚碰到竹片就掉下来了。试了几次都是如此。瑞瑞说:“这个坡太窄,车子过不去!”他又找来一根半圆形竹片,想把两块拼在一起,可是只有一根竹筒比较窄,竹片很快就掉下来。贝儿又想到用长方体积木进行垒高作为支撑。“看,这样竹片就有地方放啦!”她说。瑞瑞再次尝试遥控车上坡,可是连同木头积木一起倒塌了。
贝儿又抱来一根竹筒,“我们再埋一根,两个要一样高才行!”贝儿说。
(尝试利用一根竹筒拼搭)
瑞瑞和煜煜明白了她的意思,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很快便搭好了,孩子们还用手使劲向下按了按竹筒和沙堆,确保坡道稳稳的。
坡道建成,问题依旧存在
瑞瑞又将车开向坡道,这次坡道没有倒塌,可是车开了一半后就再也上不去了。煜煜说:“是不是太滑了,给它加点沙。”失败了。瑞瑞说:“我把车子往后倒,给它冲过去。”还是不行。贝儿说:“是不是坡道太陡了上不去?”她尝试着降低竹筒的高度,让坡道稍微变缓,可小汽车还是上不去。连续几次的尝试,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孩子们显得有些烦躁。我说:“我发现你们用的材料比较特别哎?”听我这么一说,贝儿仔细观察了一番,突然她说:“这个竹片是半圆形的,不是平的,如果小汽车两边的轮胎不能对上就会歪的。”瑞瑞也激动了:“对,肯定是我们的汽车轮胎和这个半圆形坡道没有对齐,所以总是歪倒,我们再来试试!”
孩子们将轮胎比对着,调整两块竹片的距离再次尝试,小汽车顺利爬坡,孩子们高兴极了。一边玩一边说:“上坡、冲吧!”
经验迁移,完成下坡
下坡啦!贝儿说:“下坡简单,和上坡一样倒过来就好了。”不一会儿她就搭建好了。期间,贝儿还不停地调整两块竹片之间的距离。瑞瑞操控小汽车,没想到一次便成功了,平稳落地。
(汽车顺利上坡)
教师思考:
幼儿参照设计图用一根竹片搭建坡道,这是幼儿平面思维向立体空间思维的转换。然而在这过程中,出现了想象和现实的偏差。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尝试行动——调整解决办法——再次尝试”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具有丰富的发展价值。
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当坡面或者辅助支撑,沙、积木、竹片多样化材料的结合,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灵感。幼儿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经验,获得了车轮与物体接触面、摩擦力、附着力的相关科学知识。
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得以展现。在不断尝试、反复试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幼儿的专注、坚持和主动。作为观察者,我试图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当汽车上不了坡时,通过提问间接引导幼儿去观察材料的不同,发现平面与曲面的差异。
三、车道升级,建造波浪坡
孩子们继续建波浪坡。波浪坡很快建好。瑞瑞拿来遥控车,刚上了一个小坡,车子就不动了。“怎么不动了?”瑞瑞嘀咕着,又试了一次还是一样。贝儿说:“车陷进去了,你看车轮一直转就是不走。”“那我再试试。”瑞瑞一边说一边将车往后倒,再试图让车加速往坡顶上冲,可是又陷进去了。“会不会是遥控车没电了,换电池试试。”孩子们猜测,我马上找来新电池,孩子们换上后还是没成功。贝儿突然喊道:“肯定是这个沙又松又软,我们的小车就像大人开的车陷进泥巴地里一样,我们可以给它铺上硬的东西。”说着她把木板条铺在沙坡上。并向瑞瑞喊道:“试试。”遥控车开上去,但还有一个轮子陷在沙里。瑞瑞说:“不行,窄了。”他们又找到更多的木板拼在一起。再试一次,谁知刚开上去,小车就冲出了板面。瑞瑞有些沮丧。我问:“为什么车子还会掉下去呢?”贝儿说:“没有东西挡着。”她跑去拿来几块环形积木,竖起来放在木板两旁当护栏。瑞瑞再次尝试,这一次遥控车顺利通过。
孩子们还用树枝、砖块完善车道!车道建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沙地冲浪”。当遥控车顺利到达终点后,孩子们高兴地欢呼着,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冲向终点)
教师思考:
游戏的不断推进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坡面硬化”和“制作护栏”问题。波浪坡建好后,幼儿发现车轮陷进沙里,瑞瑞想到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加速冲上去,二是换电池。在两种方案都失败的情况下,贝儿想到用积木加强沙坡的硬度。这也说明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能有效支持幼儿充分表达经验,产生更多无限可能。随后,坡道无护栏的问题又出现了,借助生活经验,桥的结构设计让幼儿有了灵感,这些都是已有经验外化于行的体现。
四、教师小结
(一)顺应兴趣:共同进入自主游戏世界
游戏的开展源于幼儿想在沙地开汽车,从而衍生出“沙地冲浪”的主题式游戏,这不是教师的预设或者强行引导,是游戏自然向纵深展开的过程,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与大班幼儿乐于挑战、喜欢探究、深度学习的特点十分契合。
(二)材料支持:低结构材料带来的惊喜
谁说玩沙必须有水,也可以有其他更有趣的玩法。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更易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游戏行为。木片、树枝……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材料,幼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有机整合创造性地使用。
(三)深度学习:在解决问题中自主学习、启迪智慧
游戏中,幼儿始终是主体。在沙地建车道,通过不断观察、尝试、对比等,建立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坡道建好了,但小汽车上坡却屡次失败……孩子们在不断试错中,通过亲身感知和实际操作持续获得新经验。汽车冲出木板掉下去,该怎么避免?幼儿发现问题后主动寻找答案,通过联想幼儿园走过的桥,认识到增加护栏的必要性,这是一种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的迁移。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共同协商、合作解决,游戏水平和学习品质也随之提升!
一沙一乐园,孩子们在这里收获的是快乐,是成长!放手赋予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利,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