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讲述“何以中国”
2022-03-22
走过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的传统文化IP(知识产权)从另一个层面回答着“何以中国”的问题,这样的探讨也是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走过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的传统文化IP(知识产权)从另一个层面回答着“何以中国”的问题,这样的探讨也是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从古代文物到现代舞蹈的艺术转化
舞台上,当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时,“惊艳、古风”几乎是所有观众的共同感受。再往下看,感动随之而来。舞蹈《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天才画家王希孟创作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被抽离出来,抽象成舞台上的女性人物形象。当舞者们呈现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化时,是在模拟山峦的层峦叠嶂。
舞蹈的细节,也高度还原了这种象征意义。舞者高耸的头饰,就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可以想象成山间瀑布。可以说,《只此青绿》为观众呈现了“每一帧都是画”的视觉盛宴。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此青绿》之所以出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已经提供了相当成熟的艺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构图之磅礴、意蕴之丰厚,本身就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对图画意境几乎进行了一比一再现,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舞剧很自然地共享了图画的审美层次。诗剧和图画,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只此青绿》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艺术转化,实现了气脉上的贯通。”
这种艺术审美的成功“转化”,也和去年出圈的《唐宫夜宴》有相似之处。舞蹈《唐宫夜宴》讲述了博物馆里唐俑造型的一群唐朝女乐官在赴宴路上发生的趣事。观众仿佛看到一群真正的唐俑,在舞台上“复活”。
无论是《只此青绿》还是《唐宫夜宴》,不少观众发出了类似的感叹:“国宝真的动起来了!这才是中国文化!”
若无遗迹悉心保护,何以得见“雪中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湖北省赤壁市因三国经典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获得一席之地。该市怎样保护文化遗迹?如何讲好三国故事?
赤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鹂介绍说,作为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赤壁古战场景观众多。在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刻着“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
当然,这里还有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在拜风台上,诸葛亮羽扇轻摇,巧借东风,借出三国鼎立新格局……
赤壁文化学者冯晓光说,近几年,赤壁市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建章立制,落实文物安全责任,積极发展文化产业。历年来,赤壁市配合生产生活建设工程,联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多次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三国军事文物达2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说,文化和旅游走到一起就像诗和远方在一起,传统的旅游叫衣食住行游购娱,现代旅游与时俱进,更提倡文商养学闲情奇。发展学习型旅游、举办古风穿越节等活动将为赤壁文化传承与发展再添助力。
人大代表建言,传统文化“何以中国”
其实,将传统文化保护进行机制化的做法,值得形成一种规范,并且形成示范效应,甚至形成法律将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常态化、系统化。
今年两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围绕如何更科学、更专业地传播传统文化提出了两条具体建议:
一是在线上,建议政府要提出要求,让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推流。
二是在线下,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共领域户外广告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内容的比重和覆盖面。
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真正目的是传承,而且是创新性传承。文化要美美与共,要尊重每种文化的独特形态。从这一角度讲,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中国历史,其实也是在给世界作贡献。
(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