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党和政府有信心带领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2022-03-22
进入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下经济复苏乏力、乌克兰局势持续剧烈变化,地区热点问题和冲突不断……和平还是戰争?发展还是衰败?进步还是倒退?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特殊背景下,中国两会如期召开,为世界注入了难得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沉甸甸的数据,充分展示了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具体阐释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传递出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中国韧劲、中国意志和中国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出现76次“稳”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去年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都再创佳绩。最大的亮点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比预期增速高。这样的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国内经济依然处于恢复发展的艰难进程中取得的。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2022年的中国经济,那么一定是“稳”。
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字出现76次,贯穿全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被列为明确的政策取向;“稳增长”被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出口要“保稳提质”,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有这一系列的“稳”,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方能“行稳致远”。
“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已经提出多年,“稳”字在今天意义尤其特别。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充满变数和动荡,中国经济曾经有过率先企稳、逆势上扬的奇迹,却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中国经济能否企稳,不仅关乎国家前行的动力和14亿人的生计,更将牵动全球的脉搏。
重重考验之下的“稳”,是需要付出超凡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又是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
而备受关注的经济增长目标“5.5%左右”一经公布,就受到外媒热议。
此前,不少外媒都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进行预测。
日本大和综研首席研究员斋藤尚登称,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很可能设定为“5.0%以上”,并认为“这个门槛绝对不低”。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在报道中提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在5.5%左右,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英国路透社援引专家的观点指出,在稳字当头的基调下,政策的火力点如何集中于“六稳六保”备受关注。在两会前夕中国诸多部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无一例外地介绍了其如何在稳增长方面发力加码的努力。
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没有任何可比性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明确表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在哪里?事实很清楚,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王毅强调,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多位学者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体现了大陆对台大政方针的一脉相承性、连续性;纳入的新表述,亦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统一路径的实践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有三大新亮点值得高度关注。”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指出,首先是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其次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放在突出位置,最后发出两岸同胞“和衷共济”的深情呼吁。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认为,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在大陆对台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看,这一概念的使用频次会越来越高、场合越来越广。李振广则表示,该论述是在继承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为党的对台工作理论注入新血液、赋予新动力,将成为新时代指导对台工作的基本遵循。
在“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王英津认为,这既是大陆高层对台海局势判断后的结论,也是其应对台海局势日趋复杂的策略选择。近年来干涉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显著增多,为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新挑战,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力干涉。
“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正成为极为危险的乱源。”李振广表示,为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就必须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并将其放在对台工作的重要位置。
紧绷的台海局势显然不符合两岸同胞的最高利益和共同福祉。对此,李振广强调,两岸同胞应和衷共济,在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融合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共同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展望今年对台工作,王英津谈到,台海问题与中美战略博弈、亚太秩序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问题交织叠加,使台湾问题的解决更具复杂性、艰巨性,“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
看惯美国“长臂管辖”,外媒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水土不服”
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刚报道完美国国情咨文的外媒,似乎对中国在报告中没有具体点名别的国家不习惯。
外媒为何会如此大惊小怪?在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看来,这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有着根本的不同。他表示,干涉他国内政、对他国指手画脚向来不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传统。
李克强总理没有专门提某个国家的具体名字,但他在讲话中提到,习主席在联大、在20国集团领导人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的视频讲话以及中国主场的很多重要外交活动,其中包含了很多国家乃至全世界,充满了合作共赢的精神。相反,美国总统拜登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充当世界警察,就俄罗斯问题一开头讲了1000多字。他在讲话中还两次提到中国,都是不怀好意的。
曾常驻华盛顿多年的陈卫华表示,他已经对外媒报道中国时的这些“特别关注”见怪不怪了。外媒之所以对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惊小怪,究其原因还在于美国国情咨文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二者行文风格不同,处世、处事方式更是不同。
首先,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讲的是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包括具体的行动措施。而拜登的国情咨文,“很多都是口号式的,他还不停地去谴责自己的前任,谴责共和党的对手”。
其次,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腐败等问题毫不避讳。而拜登的报告“根本就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再次,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毫无吹嘘的成分”,而拜登的报告,不停地在吹自己怎么样有功劳。拜登说自己创造了600多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去年经濟增速5.7%。其实,600多万的就业机会是因为这几年疫情失业几千万造成的结果,并不是他一个人创造了那么多就业岗位。
最后,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的自贸协定。而美国现在因为国内政治,根本不敢提任何自贸协定。“拜登在国情咨文中不停地讲Buy America! Made in America!(在美国购买,在美国制造),其实是充满了保护主义的措施”。
动荡世界,两会如期召开更显可贵
进入2022年以来,人们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席卷,全球难言走出疫情;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下调;哈萨克斯坦发生骚乱、乌克兰局势持续剧烈变化,地区热点问题和冲突不断……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败?进步还是倒退?人类再次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特殊背景下,中国两会如期召开,为世界注入了难得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交出了时代的答卷: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实现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中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这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的自然结果,也是对“和平与发展”主题把握的生动体现。
如今,世界对中国两会的如期召开已经习惯成自然,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稳定性的高度信心。客观地说,今天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并不多,特别是几十年始终保持稳定节奏。我们看到,过去这些年有太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被各种内外因素干扰、打断,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外部世界的跌宕起伏,反衬出中国人民和平稳定并快速进步的生活是多么难能可贵。当然,这也是来之不易的。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是两会不变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社会的强大共识。两会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一直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推动民生发展上,用在保障本国人民的福祉上,用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发展和繁荣上。这始终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主基调。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包括稳经济、保就业以及疫情防控等,也都是围绕着人民切身利益而展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事实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计划2025年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这将意味着全球高收入群体增加一倍以上。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国的两会成为和平稳定发展的象征性符号。以“两会时间”为节点,中国人民保持着节奏和定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好的民主,一定是实现良政善治、推动国家发展的,绝无国家治理“失灵”“失效”,国内问题成堆,民主却是“世界样板”的荒谬现象。中国以两会的窗口,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中国用稳定和发展,持续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人民网、环球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