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疆军区司令员忆穿越“死亡之海”
2022-03-22
缺水,成为行军最大的威胁。原新疆军区司令员高焕昌回忆:“因为缺水,有的人得了怪病,有的人喝了残存的苦咸水而肚子发胀,有的人干渴至极就含上一粒人丹,甚至喝自己的尿液。”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绿洲,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同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个像胡杨一样的英雄群体——沙海老兵。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紧急进军和田,粉碎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及民族分裂分子武装叛乱的阴谋。为了节省时间,将士们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历时18天,他们走完了700多公里路程,书写了解放军历史上的又一壮举。
如今,300多名沙海老兵相继离世,杨世福成为唯一在世的沙海老兵。
向 “死亡之海”进发
自1949年10月10日起,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官兵陆续西进,向新疆展开大进军。时年22岁的杨世福,行进在第2军5师15团的队伍里。经过近两个月的跋涉,杨世福和战友们到达了阿克苏。
还未站稳脚跟,因和田地区有敌人试图叛乱,部队又临危受命进抵和田。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三条,其中两条沿途有人、有水,行军方便,但要多绕行五六百里。
由于时间紧迫,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進得去,出不来”。晋代高僧法显曾路过这里,并在《佛国记》里这样描述:“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很多探险家在此失踪的历史记载,更让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前路充满未知,但困难只能吓住胆小鬼。将士们带着尚未洗去的征尘,沿着和田河古河道,向探险家口中的“死亡之海”进发了。
缺水,成为行军最大的威胁
“几天走下来,所有人的脚都打满了血泡。”杨世福回忆,“每个人背负一支七九步枪、50发子弹、4颗手榴弹、一把圆锹,还有水壶、干粮,足足30多公斤重。一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很多人的鞋走坏了,光着脚、忍着痛还继续往前走。”
最让杨世福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缺水。“夜里气温太低,水壶里的水都冻成了冰疙瘩。为了润润喉咙,有人用火烤水壶,结果把壶烤爆了。”杨世福回忆,“部队每天凌晨3点出发,只要碰到长植物的地方或者遇到干水坑,就会挖半天,直到没有一点儿指望才离开。很多战友的嘴唇都干裂了,队伍也变得安静了。就连平时爱唱歌的战友张远发话也不多了,因为一张嘴就会破口流血。”
缺水,成为行军最大的威胁。原新疆军区司令员高焕昌回忆:“因为缺水,有的人得了怪病,有的人喝了残存的苦咸水而肚子发胀,有的人干渴至极就含上一粒人丹,甚至喝自己的尿液。”
找水,从来没有如此迫切。此时,上级下达了“宰杀骆驼和战马”的紧急命令。战士们于心不忍,不少人抱着战马失声痛哭。为了早日解放和田,他们不得不饮血止渴……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历时18天,行程700多公里,部队于12月22日到达和田,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因为连续急行军,大家的眼睛变得血红,很多人浑身上下都是黄沙,像是在沙坑里‘泡’过一样。”回忆起抵达和田时的样子,杨世福脸上露出了微笑。
据悉,15团共有1803人挺进荒漠,排长李明因严重胃病再也没能走出来。为褒奖15团将士们穿越沙海的壮举,第一野战军首长发来电报:“你们冒着天寒地冻进驻和田,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
脱下军装拿起生产的武器
1953年,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15团将士们集体脱下军装拿起生产的武器,成为一名军垦战士。
“当兵打仗,千里进疆,穿过沙漠,解放和田,突然要脱下军装,你不知道心里有多不舍啊!”杨世福言语间充满了留恋。
最后,杨世福和战友们还是接受了这“扒皮之痛”。他说:“党中央、毛主席有指示,国家建设有需要,就是一百个不情愿也要服从,谁让咱是革命战士呢!”
他们秉持“不与民争利”的宗旨,把屯垦点选择在远离村庄的未垦荒原。
“人没地方住,就挖个地窝子,把树干支起来铺上草就是床铺了。”谈起垦荒岁月,杨世福记忆犹新,“没有开荒工具,就用红柳枝编筐,把桑木削成扁担;没有肥料,就到大街上捡粪,到老百姓家里清羊圈;一天在地里劳动十几个小时,实在累了,倒头就在地里睡着了。”
他们用小推车推走座座沙丘,用农具砍断层层草根,用人拉犁开辟块块良田。这片中国最大的沙漠埋葬过楼兰古国、精绝古城,但脱下军装的战士们却在这里开垦出一片片绿洲。自从抡起锄头,他们就把功勋深埋心底,把激情献给了新中国的农垦事业。
远离硝烟战场,他们生产劳动仍像战斗一样拼命;脱下难舍的军装,他们让这片荒原生机勃勃。历史的烟云虽已散去,岁月终会留下不灭的印痕。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