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角丸水提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2022-03-22何俊辉伏雨思蒲文华刘湘渝肖锐华
何俊辉 伏雨思 蒲文华 刘湘渝 肖锐华
摘要:目的 研究升角丸水提液对痤疮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acnes,P. acnes)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算升角丸水提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实验组升角丸水提液,阳性对照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 ,在实1-实2血平板上血平板均未见菌落,自实3血平板起可见菌落生成,故其MIC为201mg/ml;阳性对照组 MIC结果,在阳1-阳3血平板均未见菌落,自阳4血平板起可见典型菌落,故其 MIC为12.6μg/ml;阴性对照组 MIC 结果,在阴1血平板即有典型菌落生成。结论 应用升角丸水提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显著,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关键词:升角丸水提液;痤疮丙酸杆菌;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好发于面颊部、额部以及下颌部,临床表现为粉刺、结节、囊肿、丘疹、脓疱以及瘢痕等,并多见于青少年,其发病率高达 70%~87%(俗称青春痘)[1]。升角丸是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依据古方犀角升麻丸配伍生产,医宗金鉴有言:“宜常服犀角升麻丸,并治一切粉刺、酒刺等证”,现升麻丸已用于痤疮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利用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究升角丸水提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并为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菌株: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 ;受试药液:升角丸水提液、乳糖酸红霉素、灭菌生理盐水。将升角丸水提液作为实验组 , 并以乳糖酸红霉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 , 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
1. 2 升角丸水提液的制备 称取 20 g 升角丸(药物组成:水牛角、升麻、羌活、防风、白附子、白芷、生地黄、川芎、红花、黄芩、生甘草、玄参等),加入 250 mL 超纯水,浸泡 25 min 后,超声振荡,75℃提取 1 h,过滤;在滤渣中加入 250 mL超纯水,再于相同的条件下振荡提取 1 h,过滤;合并滤液,离心 20 min(255
000 r·min-1),取上清液浓缩至 20 mL(相当于原药物 1 g·mL-1),置于 4℃冰箱中保存,并在 12 h 内使用完毕。
1. 3 实验方法
1.3.1液体培养基的制备:选用改良GAM 肉汤粉 60 mg 以及 1000 ml 蒸馏水于錐形瓶内, 加热溶解灭菌, 降温至50 ℃后再加入无菌脱纤维羊血 50 ml,摇匀,封口,制成液体培养基。
1.3.2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菌悬液的制备:将痤疮丙酸杆菌菌种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放入厌氧培养箱,再放入恒温细菌培养箱,37°C厌氧培养48h, 取后再将细菌培养物制作成细菌涂片 , 予以革兰染色法 , 并在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一般为呈 X状、Y状、或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的革兰阳性杆菌 ,即为痤疮丙酸杆菌。再用一次性接种环挑取血平板上菌落 , 同时转种于两个血琼脂平板上 , 将其中一个血平板置于厌氧培养箱,再放入恒温细菌培养箱, 37°C厌氧培养48h标记为 1 号 , 培养后可见典型菌落 , 另外一直接放置于恒温细菌培养箱培养37°C培养 48 h 标记为 2 号 , 培养后未见菌落产生。挑取1号血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以蒸馏水稀释,用麦氏比浊计调整为0.5个麦氏浊度单位(MCF),其细菌数约1.5* 108cfu/ml,备用 。
1.3.3抑菌实验:实验组:取6支实验灭菌试管,编号为实1-实6,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升角丸水提液1ml;阳性对照组:取6支实验灭菌试管,编号为阳1-阳6,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乳糖酸红霉素溶液1ml;阴性对照组:取1支灭菌试管,编号为阴1 ,加入生理盐水1ml,待所有试管灭菌后 , 再分别于每支试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 1 ml,采用移液枪,分别吸取新鲜配置的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菌悬液100ul分别加入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各组的1-6试管以及阴性对照组阴1试管中,均匀振荡,再将试管置于37°C恒温厌氧培养箱培养 48 h, 各组试管培养结束后,取13个血平板,进行编号方法同试管,再采用平板浇筑法,分别吸取各组试管内混悬液lml接种于相同编号的血琼脂平板上,放置于37°C 恒温厌氧培养箱培养48h,观察实验结果。实验重复三次,分别记录结果。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受试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若血平板未见菌落生成 , 则表明该浓度的药液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若平板上可见菌落生成, 则表明该浓度的药液不能抑制细菌生长,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MIC。
2 结果
2.1实验组MIC结果 实验组实1-实2血平板上均未见菌落 , 自实3血平板起可见菌落生成 , 故其 MIC 为 201mg/ml。结果见表1。
2.2 阳性对照组MIC结果 阳性对照组阳1-阳3血平板上均未见菌落 , 自阳4血平板起可见菌落生成 , 故其 MIC 为 12.6mg/ml。结果见表2。
2. 3 阴性对照组 MIC 结果 阴性对照组在阴1血平板即有典型菌落生成。
3 讨论
中医认为痤疮是内热偏盛,又外受风邪或脾气不足,湿浊化热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膏粱之人,内脏滞热。痤......皆肺气内郁所为”“汗出见湿,乃生痤痴 ”具体可分为肺经风热、肺经血热、胃肠湿热、毒热蕴结、血瘀痰凝、肾阴不足、心火上炎、冲任失调等, 中医常用清肺胃湿热、凉血解毒的方药治疗[2]。现代青年不良饮食起居习惯也是导致痤疮出现的原因,常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易生痤疮,经常饮酒抽烟,常坐在电脑手机前也比较易患痤疮。痤疮和皮肤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关系,中性皮肤和偏油性的皮肤患痤疮的较多。女性化妆品不当使用,也易患上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杆棒状或略弯曲、无荚膜,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厌氧菌,其主要寄居于皮肤、皮肤腺、肠道、生殖泌尿道,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痤疮丙酸杆菌(P.acne)局部异常繁殖是痤疮四大经典发病机制之一[3]。近年来研究发现,P.acne可通过多个途径影响到痤疮的发病。活的P.acne可通过以下3个方面影响痤疮的发病:①诱导炎症的形成,P.acne一方面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LR)-2/4、上调抗菌肽(AMPs)表达、诱导蛋白酶激活受体(PAR)和MMPs表达以及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巨噬细胞、皮脂腺分泌炎症因子等途径激活天然免疫,另一方面通过诱导CD4+T细胞活化和产生高滴度的抗P.acne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共同促进炎症的形成;②激活皮脂腺功能,P.acne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脂腺细胞,促进皮脂分泌增加及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激活皮脂腺功能;③促进毛囊口角化,P.acne可通过诱导丝聚蛋白、角蛋白1、角蛋白10和角蛋白17等表达,增强角质形成细胞角化,促进毛囊口角化。因此,P.acne在痤疮发病中作用不仅重要而且涉及到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所以有效杀灭抑制 P.acne 是控制痤疮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升角丸是由水牛角、升麻、羌活、防风、附子、白芷、生地黄、川芎、红花、黄苓、玄参、生甘草等药物,蜜调为丸。方中重用水牛角,与升麻共为君药,同起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4]。生地黄、玄参清热养阴、黄苓凉血解毒,白附子解毒排脓,四药共为臣药,能加强君药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羌活、防风解表祛风胜湿,白芷消肿排脓,红花、川芎行气活血祛瘀,五药共为佐药。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是为佐使药。綜观全方,苦寒辛甘合用,于大量苦寒药中配伍少许辛甘药,既防止苦寒伤中,又不失清热凉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散瘀之功效。因此,升麻丸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非常显著 , 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纪青,张佳宾,蔡宏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680例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04):402-404.
[2]吴美玲,朱延涛.中医药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0,52(12):13-15.
[3]许德田,刘玮.痤疮丙酸杆菌和痤疮:进展与悖论[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03):234-237.
[4]綦雪巍. 升角丸治疗寻常型痤疮(肺经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项目基金: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长医教[2021]47号-109
第一作者:何俊辉(2000.6-),男,本科,针灸推拿学
*通讯作者:肖锐华(1994.5-),女,本科,助教、针灸推拿学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