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活动中区域材料的科学投放策略

2022-03-22傅丽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

傅丽芳

摘要:美术活动中区域材料对于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对美术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按照幼儿的发育特点投放材料、没有因材施教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美术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需要科学的投放策略,既要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又要结合园区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布置愉快的环境,有层次的材料投放,增加材料的来源包括废物利用等,提高材料的丰富度,实现幼儿能够自由创造、自主创造。

关键词:美术活动;区域材料;科学投放

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艺术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并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环境,艺术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幼儿,要做到有针对性等。《指南》中对艺术的要求是全面的,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指南》明确了美术活动的环境布置,要能够提供幼儿舒畅的环境,能够引导幼儿的激情去观察美、体验美,创造美,尊重幼儿的想法及创造;要针对不同时期幼儿发育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既要全面又要做到因材施教。

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因此,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是物质基础,对美术教学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投放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国幼儿园投放材料存在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材料投放没有针对性,缺乏层次感。分配给幼儿大、中、小班的材料没有体现各个阶段幼儿发育的特点。各个班级幼儿使用的材料基本没什么差异,小班投放的材料油画笔、水彩笔、彩色纸、卡纸等,中大班区域投放的材料大致相同,只有在数量上显示不同。其次,投放的部分材料和幼儿的发育并不适应,虽然大部分材料适合幼儿发育特点。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缺乏有意义的参考。

一、美术活动中区域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一)丰富的材料投放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合适幼儿特点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中。例如“制作小动物”,幼儿能够想到很多种小动物,然后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如火柴盒、橡皮泥、小玩具等制作各种小动物,充分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成就感,提高幼儿的自信能力。

(二)丰富的材料投放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幼儿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离不开材料,通过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与需要能激发幼儿在操作方面的主动性,使幼儿更善于观察、发现、探究、思考并解决问题。投放的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那么,幼儿就会对材料产生兴趣,幼儿会主动接触材料并以幼儿的思维研究材料,发现材料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创造性等。

二、美术活动中区域材料投放的科学策略

(一)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于幼儿对材料的认知有限,正处在一个认知材料的高峰期。投放的材料不仅要注意清洁卫生等问题,也要主要投放的材料材质、大小等。如果活动区域需要用到小纽扣、珠子等小件物品时,教师应在操作之前,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不可将这些小件物品放进嘴巴,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材料投放的兴趣性

由于幼儿认知发育的特点,某一阶段的幼儿可能对某些材料感兴趣,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可以适当增加这些材料。如果幼儿在美工区中快乐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多投放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寻找,自主搭配材料。

(三)材料投放的差异性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材料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也需分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投放材料;小班段幼儿的材料投放需要根据小班幼儿年段特点,小班幼儿的小肢体动作还不够发达,因此,在技能上不能够有过多的要求。在材料的投放上尽量不能用硬筆,用油画棒、刮画纸、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孩子的知识。

中班幼儿在其能力上有所提升,会画出和制作各种图形来表达简单的物体,此时幼儿的手部发育进一步完善,能够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能够操作剪刀等刀具进行简单的剪纸,裁纸等。能够利用纸张折叠一些简单的动物、图形等。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上根据其中班幼儿的特点上增加了剪刀、纸张等。如下表:

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会把观察的事物、所见所闻画下来,并且能够初步完成构造简单的物体,能够对常用的工具如胶水、绳子等的应用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比小、中都要增加一些基础材料如胶水、绳子等用来制作构造复杂的物体。

(四)材料投放的动态性与层次性

(1)注意观察,适当更换材料

当发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淡时,教师应及时更换材料;在原有的材料上进行升级,加大目标难度,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水平。

(2)提高要求,适时添加材料

当幼儿对原有的材料逐渐失去兴趣时,教师应添加或提供新的材料,并提高操作目标与要求,在原有的活动中生成新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关注细节,适时重组材料

随着幼儿对投放材料的熟悉,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兴趣也逐渐减少,在组合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组合的细节;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既可以当做新材料使用,又能重新激起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五)材料投放的新颖性

(1)从大自然中选取材料

打破原有的思路与想法,从身边入手。大自然中有着我们很多美工区所需要的材料,如树叶、树枝、石头、松果、木块等。自然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又能对幼儿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增加幼儿对落叶、干枯树枝等的知识认识。

(2)从生活废旧物品中选取材料

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是美工区的“宝藏”,破旧衣服的纽扣、奶茶的吸管、牙膏的盒子、矿泉水瓶盖子、废旧的报纸等等。我们将这些废旧物品放入美工区,让幼儿们进行分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放。例如牙膏盒,我们需要的时候把它剪出来,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动物,也可以打开进行绘画,既环保,也可突破原有的教学。

三、美术活动中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指导

1.加强幼儿对材料投放的掌握

美工区里的材料操作除了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把成品展示出来。而这些投放的方法和技能除了幼儿自己能动的操作中探索获得外,还离不开教师的直接、间接指导。因此,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我们在增加新材料时,教师有必要通过示范、讲解、操作等方式,让幼儿有效的掌握材料的投放方法。当然这种介绍材料的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所不同,也可以选择先让幼儿自己熟悉材料的特性,经过自己的认知与探索以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提升。

2.重视家园合作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获得感知方面的作用。例如:布置一些具体的主题活动任务时,让家长和孩子在家收集活动中需要带的材料,与孩子在整理物品与材料中,亲身体验实践获得爱的滋养和情感的满足。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旁观者,更具有引导幼儿行为的责任。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或需求,给予幼儿帮助。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合作的愿望。

在材料投放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介入幼儿材料投放活动。这里的时机包括:适时的提出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对材料投放的深入;当幼儿的材料投放出现困难难以继续时,教师需要适当地给予提示和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展开活动。在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平时的教育经验积累。在介入的方式上,老师可以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的加入到區域活动中去。在幼儿遇到投放瓶颈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找到突破点;在幼儿产生放弃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可以通过言语上的激励和暗示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从而使得材料投放顺利进行。

总之,美工区域投放的材料对幼儿的认知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投放策略更能提高美工区域的价值。因此,美工区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同阶段、兴趣,发展水平去选择材料,激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操作能力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红.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0)

[2]陶珺.浅谈幼儿园美工区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6(29)

[3]吴静怡.美工区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发展[J].教育:周刊,2016(16)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分享,为美术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符号
农村幼儿园趣味性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研究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活动策略研究
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