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式心理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及血压的影响
2022-03-22赵荣菲
赵荣菲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放松式心理护理对术前焦虑情绪及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方法:遴选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19年9月—2021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0例)和观察组(开展放松式心理护理,40例)。比较两组干预结果:术前焦虑程度、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SAS评分、术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放松式心理护理实施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有助于控制术前血压水平稳定,同时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放松式心理护理;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焦虑;血压
白内障属于常见眼部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盲性等特点,随着疾病进展病情加重,严重者会发生全盲。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力差、代谢减退等,眼部容易老化,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浑浊,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较大。现阶段,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方式,但受到患者认知缺乏等因素影响,术前存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引发不良应激反应,血压波动,影响手术顺利进展。因此,临床需重视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护理干预,通过有效干预措施,维持最佳身心状态,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确保术后顺利进展。为评估放松式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此次研究取选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19年9月—2021年9月)展开对比研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明确手术指征;②精神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③临床资料真实可靠、完整。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障碍;②凝血功能不正常;③并发传染性疾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文件。以“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患者分2组:对照组(病例40):男、女各22例、18例,年龄62岁-77岁,均龄(66.42±4.48)岁。观察组(病例40):男、女各24例、16例,年龄60岁-79岁,均龄(66.69±4.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开展基础健康宣教,介绍手术及疾病相关知识,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如滴眼药水、保持眼部卫生;术前完善检查,掌握全身状况、血压水平、病史等,用药予以控制,并检查患者视力、眼压、体温、大便等情况,可进行内科会诊;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及鼓励,告知患者术中配合要点,如转动眼球,避免打喷嚏、咳嗽等。
观察组:开展放松式心理护理,实施措施如下:1)音乐疗法:术前为患者播放轻音乐,选择欢快、放松的音乐,如民歌、摇篮曲等,帮助患者放松,并结合患者兴趣爱好,配合小故事、相声等,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2)冥想放松:在音乐配合下指导患者冥想,唤起放松反应,转移转移力,或提出某件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或词语,指导重复默念、沉思。3)深呼吸放松:进行深呼吸放松,气体缓慢从鼻子吸入,屏气后经嘴缓慢吸出,反复呼吸训练。4)注意力分散:将注意力在躯干某一部位集中,使该部位肌肉放松,或出现温热感、沉重感,再集中注意力到另一部位,反复多个部位交替练习,逐步使患者心态保持稳定,规律心跳,放松呼吸。
1.3观察指标
①于干预前、术后2个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均满分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重。
②于干预前、术后2个时间段测定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 )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状态比较
观察组术前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详见表1。
2.2两组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术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详见表2。
3讨论
白内障作为一种常见老年人眼部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局部营养、眼部老化、中毒外伤等因素有关,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全盲,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临床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但多数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疾病预后等存在顾虑,存在不良心理应激,导致术前血压波动,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放松式心理护理是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术前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开展心理干预,通过注意力分散、音乐疗法、冥想、呼吸锻炼等手段,提高患者对治疗及视力恢复的信心,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控制血压水平稳定,进一步提升疾病预后[2]。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前SAS评分、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可见,放松式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度,降低术前血压,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分析如下:针对术前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深呼吸、听音乐、自我放松等手段,自我调节情绪,并以患者认知、文化水平、个性特征等为准,给予有效疏导,促使患者术前放松,缓解焦虑情绪,并激发机体代偿潜能,提高组织血供,增强应激能力,进一步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降低疼痛应激反应。此外,心理放松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儿茶酚胺释放,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眼压[3]。
综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开展放松性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术前焦虑情绪,稳定控制血压,维持良好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丹.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5):2.
[2]贾静, 苏磊.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質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7):3.
[3]赵香玲, 苗义芹. 心理联合互动宣教式访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