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22张桂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主题式教学策略

张桂平

【摘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讲”,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串讲法”,即教师讲逐字逐词细分析后,再疏通句子,直至全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再讲解写作技巧。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来审视文言文教学,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学生自学文言文的兴趣及能力并没有有效提高,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笔者认为,把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一读、二译、三析、四评、五练、六诵、七结”七步走的基础上,主题式教学是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主题式;教学策略

一、前言

当今网络社会催生的“快餐化、口语化、戏说话”的文字表达,初中学生在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中丧失对文言文解读的兴趣与能力是既定事实。主题式教学以文本和大阅读观为立足点;以文本阅读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引领,整合课内外的相关教学资料,实现初中文言文培养学生深度解读、多元解读文本的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言文主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主题,使学生逃脱有“言”无“文”的学习困境

文字仅是文言文的外衣,如若文言文教学只是注重从头到尾字词句堆砌、解释,这种教学过程只是一个按图索骥的过程,做不到探索文言魅力的目的,更谈不上构建语言和文化传承。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止步于字词句理解和背默,长久以往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鲁迅《五猖会》中提到:“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出发之际,父亲让年幼的孩子去背《鉴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一个几岁的孩子面对生僻、枯涩的文字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填进去,并无实际的收益。同样,文言文课堂想要做到“授之以渔”,单靠字词讲授、积累是不高效的,确立好文本主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文言文中的文化主题、体裁内容主题、历史主题……

如,言志篇,具体有《爱莲说》表达作者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活态度;《五柳先生传》讲述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存之道;《桃花源记》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文章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追求。

在教学设计时,把文言文归纳成不同的主体,把相似的篇章相联系,让学生在课程中围绕这主题展开学习,一来确立好文本的主题能够让学生明确通文本故事的解读感悟思想情感,二来能有避免只注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和记忆的枯燥困境,做到有兴致深度阅读,实现解读文本的目的。

(二)立足文本,巧抓主题,实现“文”“言”共赢

文言文主题教学以文本为立足点,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将相关的文言文拓展材料串联在一起,挖掘文本的哲学主题或文化主题。如果过于强调文言文的“文”的功用,则会导致课程架空与文本之上。所以,应巧用主题实现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记忆与文言文的美、趣之间的融合。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笔者做过以下几种尝试:

1.创设好主题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进入教学内容前,想给学生看相关的历史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桃花源记》时,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为导入材料,让学生认识陶渊明为保持气节而不食的人格,感悟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归隐思想,借此顺利导入新课。

2.培养学生自我解决“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文言文学习的“言”,也就是文本翻译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放手培养学生借助学习资料自我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的习惯,做到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对于不能理解的字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者小组学习交流的方法解决,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检测、验收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课外文言文的题感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3.根据主题,扩大阅读,做到因“言”释“文”

文言文学习,追求文与言的统一,需要通过学“言”达到“文”的目的,每一个文本的存在不但是文字的堆垒,更是历史文化、思想的承载。所以,对于一个文本的理解局限于文本有限的文字是不够的,应做到联系作者的背景、生活来加以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扩大阅读,是做到“言”释“文”的关键。

讲李白如若不讲他“五岁诵六甲”的天资聪敏,不讲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心路历程,怕是难以李白的乐观豪迈影响学生。讲杜甫若不讲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怕是难以理解“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的忧国忧民。由此可观,文言文本并非是独立存在的文字记录和解释,增加文言课堂的整体性,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才能提升学生文言文的解读能力。

做到文与言的统一,根据主题,听到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触摸文本的精神内涵,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文本,结合相关的资源,做到文与言统一。

二、结语

文言文课堂不是简单的“介绍作者—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肢解课文,按刻板的语法规则来理解文本虚实词,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巧用主题式教学,遵循学生学习原则,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解读文本,领会文本的精神。面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顽症”,主题教学力求为其找到一种可操作的范本。本模式以学为中心,旨在寻求培养学生立足文本的有效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天保.遵守幼者本位的道德: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中心[J].文学教育(上),

2016(7):164-166.

[2]付宁.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J].课外语文,2018(4):75-77.

[3]曾永成.“大而化之”说“诗圣”——从孟子论“圣”看“诗圣”的人格内涵[J].杜甫研究学刊,2010(4):1-10.

責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主题式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