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定林寺塔的现状监测与评价
2022-03-22周鹏穆保岗
周鹏 穆保岗
摘 要:南京方山定林寺塔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是定林禅宗派系独特寺院的建筑遗存。南京市定林寺塔几经修缮与保护,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最新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其仍然有微小变化的趋势,需要继续加强长期健康监控,以确保文物本体安全。
关键词:文物保护;倾斜;沉降;监测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54
南京方山定林寺塔,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西北麓,1982年3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定林寺最初建于南京钟山,是为上定林寺,后废。南宋孝宗乾道时期 (1164—1173) , 高僧善鉴将“上定林寺”匾额移至方山,重建定林禅寺,与南京钟山上定林寺在子午线上南北正对,同时建定林寺塔。据《金陵梵刹志》记载:全国佛寺“轮藏”之祖—傅(翕)大士即在方山定林寺建轮藏并广为弘法,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来自天竺的达摩祖师留在建康期间,曾到方山定林寺举行佛事活动,为禅宗之祖达摩偃坐之地,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说。定林寺曾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 )和明天顺年间(1457—1464 )得到居士朱福宝及其诸子重建和大修,之后即遭到破坏,至清同治年间寺庙已毁,至太平天国时更被毁殆尽,清光绪年间由世称“道明师祖”的僧人向四方化缘重建,增其旧制,规模宏大。而不幸“文革”期间,寺遭劫毁,仅塔尚存。
由于方山特殊的地理条件,定林寺塔不断发生位移,塔整体一度倾斜至7°30′,接近坍塌的极限值,1996年,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对塔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在2003年实施了纠偏加固施工,使塔身基本保持稳定。
本文以南京市定林寺塔的保护为主线,总结了其长期以来的科学保护历程,期望为类似工程的保护提供思路。
1 价值判断
定林寺系指佛教众多定学比丘的禅院,是定林禅宗派系的独特寺院。就全国来说,有南京钟山下定林寺、上定林寺、方山定林寺,山东莒县定林寺,河北正定定林禅院。就全球来说,在今天的韩国、日本也留存有定林寺的身影。六朝时期的南京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大量文化要素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东列国和东亚、南亚及西亚国家发生交流,其中就包括佛教、建筑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泓先生甚至认为,在韩国扶余发现的百济定林寺遗址的寺名很可能亦源自南朝,即仿自南朝都城建康钟山当时有名的上定林寺。公元 552 年,我国南朝佛教经过百济传入日本,592 年日本始建最早的佛寺法兴寺, 又名飞鸟寺。我国南朝风格的佛教建筑传入日本,并迅速推广。从现有资料看,日本早期佛教寺庙所用莲花纹瓦当与中国南朝及韩国百济时期寺庙所用莲花纹瓦当风格基本一致,这反映了中、韩、日三国早期佛教寺庙建筑之间的联系。
定林寺塔是定林寺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也是南京现存最早的砖塔。它见证了定林寺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高僧善鉴于方山重建定林禅寺的历史事件。南京定林寺的興衰演替,对研究佛教在南京的发展以及传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 保护历史沿革
1973年进行初步维修。
1981年3月30日,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和江宁县方山乡横岭村签订文保合同,横岭村负责文物安全保卫工作。
1982 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 年7月26日,进行文物巡查。
1989 年11月,进行文保单位现状巡查。
1992 年7月,进行文保单位现状巡查。
1995—1996年,由东南大学建筑系等单位对塔进行了勘测并制定了维修方案。
2003年,由省市文物部门共投资 150 多万元,对定林寺塔施行了纠偏加固工程,成功纠偏至 5°35′57",使塔身基本保持稳定。
2008 年 11 月,根据省文物局审批同意的维修方案,江宁区文广局在南京市文物局的帮助支持下,又一次组织施工单位对定林寺塔塔体进行了灌浆加固、破砖修补和部分环境整治。
2015年7月2日,南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对定林寺塔进行了垂直度检测,定林寺塔的倾斜度为 5°59′58"。
2015年7—12 月,江宁区文广局委托南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对方山定林寺塔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沉降观测,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上述工作总结表明,一直持续进行着保护工作。但2019年10月,发现该塔本体结构南侧塔基位置处地面有两条东西向裂缝,南侧塔基正南方洞口位置处砌体表皮有疑似脱落形状。为实时了解定林寺塔的变化情况,确保本体的安全,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旅游局对该塔的倾斜、沉降、应力应变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
3 监控方案
3.1 测点布置
鉴于定林寺塔周边情况,分别对塔周边地基土和塔本体进行监测。对周边地基土的监测主要为沉降观测,分别在塔北侧布置2个沉降观测点,南侧、西侧、东侧各布置1个沉降观测点,并分别对塔基底部、塔基顶部的西侧和北侧各布置1个共4个倾角传感器,布设位置如图2所示。
鉴于塔身的倾斜会导致塔基受力发生变化,尤以塔基底部为甚,故在塔基底部南、北两个边上,靠门洞边上位置,选择疑似开裂砖体,表面粘贴电阻式应变计(图3)。
3.2 监测结果
经过一年的观测,截至2021年3月3日,定林寺沉降观测点的累计沉降量分别为:D1测点下沉2.57mm、N1测点下沉2.35mm、X1测点下沉1.88mm、B1测点下沉2.86mm、B2下沉2.22mm(图4)。按照沉降速率,远远小于0.04mm/d的限值,可认为基本稳定。但是绝对沉降尚未停止,需要继续长期观测。
相应的一年期间塔基部分的倾斜值是存在变化的,如表1所示(﹢X为向北,-X为向南,+Y为向东,-Y为向西),相比较纠倾完成时的竣工状况(北偏西倾斜 5°35′57")和2015年观测结果( 5°59′58"),说明塔基部分的倾斜值是缓慢增加的。
同时,截至2021年3月12日,南侧应变监测点的累计变化量为32µε,北侧应变监测点的累计变化量为-85.6µε,侧面验证了塔身砖体应力的增加状况。
上述变化本质上是方山定林寺塔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由于塔身所处位置分布于不等厚的①-2、①-3层素填土上,南薄而北厚,后期虽采用注浆加固处理,但是由于土体的离散性和压密注浆施工的不确定性,在周边地表地貌环境变化之后,地面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对塔体的地基存在扰动的可能性,需要高度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是定林禅宗派系的独特寺院的建筑遗存,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前期的纠倾处理使塔体倾斜度从 7°27′34"这一危险状态回纠至 5°35′57"这一基本稳定状态;由于方山定林寺塔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绝对沉降尚未停止而极其缓慢的发展,需要继续长期观测。
参考文献
[1]谈金忠,徐宁,汤国毅,等.定林寺塔纠偏技术[J].岩土工程界,2009(5):81-83.
[2]穆保岗,曹双寅,戴轶苏.倾斜砖石古塔纠偏的设计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5(7):90-92.
sdjzdx2022032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