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娱乐功能浅析
2022-03-22王吟梅
王吟梅
摘 要:通过对博物馆功能的梳理,探讨博物馆娱乐功能的本质,明确博物馆娱乐功能的发挥应服从于博物馆教育与学习目的,在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满足观众的娱乐性需求。过度放大博物馆的娱乐性会使博物馆丧失区别于其他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的特质,给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在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需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与价值,正确使用网络科技手段,恰当地发挥娱乐功能,避免走向娱乐化误区。
关键词:云时代;博物馆;娱乐;功能;本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26
在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改变博物馆传统传播方式已不足为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向观众展现馆舍风貌,讲述藏品故事,传播历史文化,颇受好评。为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社会职责,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开拓一系列“让文物活起来”的传播活动,引发学界对博物馆与娱乐关系的再探讨。
此前,项隆元、陈建江在《博物馆观众娱乐性需求的认识与博物馆娱乐功能的确立》一文中从观众的需求角度出发,肯定了博物馆的娱乐功能①;王恒、朱幼文在《休闲娱乐,博物馆一项被隐没的重要功能》中强调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在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优势②……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具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的身份,娱乐功能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常丹婧《“博物馆娱乐”的特性及误区谈》一文则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博物馆娱乐的定义,指出博物馆发挥娱乐功能不应走向取悦观众而忽视教育的误区③。本文尝试从博物馆娱乐功能与博物馆整体功能关系的角度,探讨博物馆娱乐功能的本质,并期待云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发挥娱乐功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社会价值。
1 博物馆功能
1.1 博物馆功能分类与内部关系
对于博物馆功能,不同国家、组织、学者给出的定义与描述也有所不同。如美国博物馆联盟认为博物馆的功能是“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和展览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物体和标本”,英国博物馆协会则认为博物馆“征集、保护、展示文物和標本”的功能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博物馆功能构成要素包括了“收藏、研究、传播、教育”,而法国博物馆法则表明构成要素是“保护、研究、传播、教育、展示”④。《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直接指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⑤。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博物馆的其他功能进行研究,如博物馆的人文关怀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经济功能、观光功能等。对于上述功能,我们可以粗略进行性质划分,一类囊括为专业型功能,包括征集、修复、保管、研究、展示、教育等基本功能;另一类则为非专业型功能,包括休闲娱乐、观光、经济等其他功能。
从专业型功能的内部关系来看,博物馆的征集、修复、保管是为了保存好具有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的藏品实物,从而使人类的文化瑰宝发挥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藏品实物的基础上展开,并或多或少地转化为陈列展览项目供观众参观与学习,各展览项目配套如社会教育活动、出版物等也随之出现,以上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习的目的。
非专业型功能可以分解为场所性质和专业性质两部分,非专业型功能主要是由博物馆带来的特殊的场所体验与博物馆专业内容相融合的功能。举例来说,炎热的夏天,观众可随意走进博物馆纳凉或参观展览。对此,解决观众纳凉需求是由场所性质决定的,而在博物馆顺便观看展览、参与活动则是由博物馆专业内容决定的,它们一同构成了独特的博物馆体验,促成了博物馆非专业型功能的实现。再比如,在“积极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者进入博物馆以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场所性质考虑,他们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多处场馆选择以进行志愿服务,但博物馆在发挥其情感功能、人文关怀功能时,同时强调了专业性质。老年志愿者主要通过参与博物馆展览专业讲解、活动策划等志愿服务来满足自身心理需求,其本质也是促进博物馆专业型功能的实现。综上,博物馆非专业型功能与专业型功能密不可分(图1),共同为博物馆教育与学习服务。
1.2 博物馆娱乐功能本质
在博物馆功能实现的各环节里,藏品征集、藏品管理、藏品研究作为起点,即生产知识;而发布新闻、举办展览、出版刊物、开展社教活动等则进入下一环节,即知识传播;最后,传播主体是博物馆,传播对象为公众,传播目的指向博物馆教育与学习。博物馆被证明具有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双重身份,而这一属性也正是博物馆功能的本质。作为博物馆功能之一的娱乐功能,显然也离不开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进行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活动的功能本质。
与其他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一样,博物馆拥有固定场舍及娱乐内容。在场所性质方面,多数博物馆会结合自身文化特色,设计蕴含文化元素的外观,抑或场馆本身就是拥有厚重历史内涵、精妙绝伦的文物建筑,而不仅仅是普通的建筑躯壳;在娱乐内容方面,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包括电影院、KTV、网吧等都以某单一类别的娱乐活动为主要娱乐内容,将活动本身的娱乐性及观众参与的愉悦感视为第一目标。博物馆的娱乐内容主要是由娱乐功能中的专业性质决定的,表现为题材丰富的展览、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等。这些都是以博物馆馆藏实物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研究,最终呈现给观众成果展示的形式,这也是博物馆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型功能。若与同为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类如图书馆、文化馆相比较,此类都拥有固定场所;但从“场所—观众”单向性内容输出角度而言,图书馆、文化馆多以阅读推广、文艺表演活动等形式展开,博物馆则更加注重以藏品为基础的研究内容传播。因此,博物馆娱乐功能虽属博物馆非专业型功能,但却拥有自身特质,与专业型功能相辅相成,强调以藏品为基础,为教育与学习服务。
2 云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娱乐功能
2.1 博物馆娱乐性
娱乐性,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或过程具有供人娱怀取乐的可能,同时由于人的个體境况与个性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对“乐”的体验及评判也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主观色彩,可分为感性(感官)欲望满足的娱乐性与自我发展需求满足的娱乐性。⑥博物馆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以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推广活动等作为实行载体。从感性(感官)欲望满足的娱乐性层面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裸眼3D等来吸引观众眼球,新闻发布会也可以通过炫酷的灯光、精彩的话剧表演等方式让观众保持注意力。在满足自我发展需求层次方面,博物馆的展览可以贴近大众生活,发扬草根文化,丰富观众知识体系,让观众感到精神愉悦。
2.2 博物馆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
在云时代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娱乐功能的发挥拥有着更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在陈列展览空间中,能带给人们虚拟沉浸体验感的VR技术、Cave技术被不断运用,视频、多媒体也经常被安插在不同的展品组合中,用来丰富说明不同的目标内容。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网络预约、线上直播讲解、微博、微视频等已成为习以为常供观众学习娱乐的手段。相比较以往只有文物、文字展板的展览以及传统的场馆讲解,云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拥有了更多灵活有趣的途径向观众进行知识传播,并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娱乐性需求。这一类型的知识传播方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在博物馆实践中被证明拥有蓬勃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它们没有偏离博物馆娱乐功能的本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支持。
3 博物馆实践案例分析
3.1 博物馆直播
2020年,国内博物馆陆续闭馆并开启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最为典型的便是博物馆的网络直播活动。在直播间里,博物馆工作人员化身主播,带领观众领略馆藏文物的风采,探秘展览背后的故事,甚至带货博物馆文创商品。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人员白雪松老师的直播为例,白雪松老师在自家客厅用手机以及馆藏文物图片进行直播,直播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文物藏品的故事。通过幽默的语言及较多的互动,碑刻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被白雪松老师形象生动地传达给观众,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西安碑林博物馆官方淘宝店铺销售量甚至因此获得大幅提升。博物馆网络直播这一形式顺应了时代潮流,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带给观众的刻板印象,用走心、接地气的方式走入了观众的日常生活,满足了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同时,打破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让观众实现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知识,为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且无论哪一场博物馆直播,都实现了博物馆知识传播的目的。从内容看,直播内容离不开博物馆藏品本身,主播可以从文物的形制、年代讲到相关的文化背景,还有对文物的研究情况等。直播间载体更是促进了博物馆主播与观众的互动,无形中还以留言、问答等交流形式激发博物馆知识的再生产,提高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满足观众自我发展需求。观察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有以下展望,随着云时代背景下5G技术、VR等新技术的长期发展以及智慧博物馆的深入建设,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将会达到更高的层次⑦,而博物馆直播这一类型的博物馆娱乐功能表现形式也将得到大力发展,从而助力文博事业稳步前进。
3.2 文物戏精大会
“文物戏精大会”是博物馆与抖音平台合作的最火爆的博物馆网络项目之一,旨在借“国际博物馆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吸引观众来到博物馆。与博物馆直播相同的是,这里的短视频同样以馆藏文物为基础,不同的是抖音短视频是通过对文物形象的再改造来实现它的传播的目的。一系列拟人化的文物表情包、短视频出现在抖音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令人欣慰的是“文物戏精大会”等项目将博物馆推向了家家户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博物馆的门票常被一抢而空。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接受并爱上博物馆。但值得我们注意与深思的是,“拟人化”文物承载了文物以往的“严肃性”与如今的“娱乐性”带来的差异⑧,抖音短视频对此差异性的放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那么,观众是否其实是对“拟人化”的文物形态更感兴趣?文物背后的内涵是否被迫“隐形”?也值得深思。
3.3 网红打卡点
娱乐化是指娱乐性的过度放大与强化⑨,随着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以及流量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博物馆甚至成了“娱乐化”工具。如今一张网红照片、一则高赞视频,便可以带来成千上万的人流量,打造网红打卡点也成为众多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的首要选择,这对于曾被视为不接地气的博物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经过适当高科技手段、照片晕染包装下的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博物馆逐渐滥用多媒体、沉浸式等新手段,将其视为“博物馆正确”的传播方式,着重吸引观众前来打卡、拍照,忽略了博物馆自身责任与使命。作为文化传播机构的博物馆,应充分强调“知识”,而非“好玩”。过度放大博物馆娱乐性,将使博物馆不再保持教育与学习的目的,而是转向为娱乐服务,偏离了博物馆娱乐功能本质,失去博物馆作为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的特性。
4 结语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努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以及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在“娱乐至上”的社会时代,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也许会成为“娱乐化”繁衍的温床,而博物馆需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找准目标定位,在藏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坚守博物馆娱乐功能的本质,杜绝为“娱乐”而“娱乐”,只有恰当地发挥博物馆娱乐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注释
①项隆元,陈建江.博物馆观众娱乐性需求的认识与博物馆娱乐功能的确立[J].中国博物馆,2013(1):74-78.
②王恒,朱幼文.休闲娱乐,博物馆一项被隐没的重要功能[J].中国博物馆,1996(2):31-34.
③常丹婧.“博物馆娱乐”的特性及误区谈[J].中国博物馆,2019(1):62-66.
④魏峻.关于博物馆定义和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8(4):3-7.
⑤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⑥刘迪,徐欣云.媒介视域下博物馆陈列的娱乐问题探析[J].东南文化,2016(1):118-122.
⑦黄洋.博物馆直播大热的冷思考[N].中国文物报,2020-05-05(005).
⑧邵学达,张思梦.呈现与传播:从抖音看文物类短视频的实践与发展[J].新闻论坛,2018(5):23-25.
⑨刘迪,徐欣云.媒介视域下博物馆陈列的娱乐问题探析[J].东南文化,2016(1):118-122.
sdjzdx20220323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