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的一桩“疑案”
2022-03-22余宪文
余宪文
读过古典诗词的人,都熟悉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以激扬磅礴的文字,把祖国江山的一角——赤壁的景象,描写得多么壮丽,多么雄奇。
赤壁,说它是千古名胜,并非偶然。自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东吴将领周瑜率领五万人的联军,在赤壁打败了号称八十三万人马的曹操以后,赤壁就很有名气了。一些历史,地理著作都提到了它,吟咏它的诗词也多到几千首。唐朝李白有《赤壁送别歌》,杜甫写过“赤壁浮春暮”的诗句。晚唐杜牧的《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宋朝以后,不少文人都在他們的作品中吟唱过它。赤壁,已成为誉满天下的游览胜地。
江汉赤壁有五个,疑案未决已千年
但是,历代诗人们所吟咏的实际上都不是“三国赤壁”。说也有趣,可能是赤壁之战太有名的缘故了吧,自隋唐以来,湖北江汉之间竟然出现了五个赤壁;它们是蒲圻、武昌、黄州、汉阳和汉川赤壁。这五个赤壁,在古籍上都有记载。唐代的《元和郡县志》中说:蒲圻县西八十里有赤壁山,北临大江,同北岸乌林相对。又说汉川县西八十里有赤壁山。宋朝的《太平寰宇记》中也说:汉阳县西南的临障山南峰,称赤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武昌县西南七十里有赤壁山,同北岸的百人山相望。又说黄州有赤鼻山,在大江北岸,也叫赤壁。这五处赤壁都被说成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那么,究竟谁真谁假?自经苏轼在《东坡志林》里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引起长达千年的争论。已成为历史“疑案”。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这五处赤壁,又各有特色。黄州赤壁风景幽美,在古代已经成为游览胜地。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到黄州,那时,赤壁上就有栖霞楼、月波楼、竹楼、涵晖楼等著名的四楼。明朝,在四楼之外又修建了羡江楼、水月亭、问鹤亭等一些亭台楼阁。许多文人雅士也纷纷到此游览。宋代诗人陆游游览之后,结论是两个字:佳处。所以,黄州赤壁比另外四处的名声都大。明代茅端征说它是“湖北五赤壁之冠”。
黄州赤壁所以出名,倒不是由于三国之战,而是因为苏轼的缘故。苏轼,号东坡居士,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被贬到黄州的四年多时间里,曾多次游览了赤齄。除前面提到的那阙《赤壁怀古》以外,还写了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使黄州发出光采,从此,黄州赤壁就被称做“东坡赤壁”而誉满天下。
苏轼在词赋中虽都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赤壁来描写,但他明明知道黄州赤壁并不是三国赤壁。他在《赤壁赋》的后记中曾明确指出:曹操兵败之地(即赤壁),在江夏西南二里许,而不在黄州。他的这种写法不过是“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倒是清代诗人朱日浚一语道破其中奥妙:“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自然,把黄州赤壁当成三国赤壁,也不是自苏轼开始。李白的《赤壁送别歌》和杜牧的《赤壁》诗都是这样写的。不过,从苏轼以后,如陆游、辛弃疾、元好问、袁枚等人,都明知不是而有意当作“三国赤壁”来描写罢了。
三国赤壁在哪里,人们说它是蒲圻
黄州赤壁不是“三国赤壁”是肯定无疑的。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赤壁在樊口和武昌之上。大江之南。这当然不是黄州,也不是大江以北的汉阳、汉川赤壁了。那么是蒲圻赤壁还是武昌赤壁呢?目前多数人以为是蒲圻赤壁。近年来,从蒲圻赤壁出土了两千多件三国时代遗物,有刀、戈、剑、戟、斧、箭等等,说明这里曾经是个古战场。这大概将有助于说明问题了。
sdjzdx2022032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