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赖国”来

2022-03-22赖理宙

闽南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仙山先祖河南

赖理宙

在朋友店里,偶遇一河南信阳老乡。一开始从他的口音本能地判断不是福建人,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中原一带人氏。后来聊到茶,他说,“我们那只喝绿茶,盛产毛尖。”我脱口而出,“老乡好!我祖上也河南的,我从赖国来。”

老乡身材魁梧面相周正,在打电话谈工作中,也不忘主动跟我打了个招呼,令人倍感亲切。我一般不主动跟陌生人拉呱,能这样第一次见面就跟人聊得火热,记忆中少之又少。

我祖上是从河南信阳来。河南祖地离我目前居住的福建漳州相距一千多公里,从唐朝大迁移以来也有一千多年了。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来说都太过遥远,可为什么碰到遥远的老乡会感到亲切,为什么近来越来越喜欢跟父母聊过去的事,聊祖辈?

2019年4月20日,来自世界各地近三千名赖氏宗亲和罗氏、傅氏宗亲云集于河南信阳,参加“古赖国文化园”落成典礼、赖氏始祖叔颖公神位入祠和祭祖大典。我虽早已定好行程,临了却因其他因素未能成行,错失“祭祀先祖恩泽,传承中华文化,企盼家族兴盛,祈祷国运隆昌”之庆典盛况,深感遗憾。

从小就听父辈津津乐道关于明朝崇祯年间老祖宗赖垓的事迹。往上溯源,赖垓的先祖就来自“赖国”。据说当年商纣王无道,武王讨伐。赖垓先祖叔颖公带兵随兄出征,英勇善战。武王念其弟叔颖功高,便就地封赖国,后以为姓,以颖川为食邑。

那颖川是哪儿呢?我在2011年编修的《琼溪赖氏族谱》中看见一列字:“颖川即河南颖川府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褒信县有‘赖亭’标志”。那我的先祖又是如何来到泉州德化、我的出生地的呢。我翻着厚厚的祖谱,像看着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盘根错节,树桠四展,叶茂如盖。

河南固始根亲文化资源丰厚,素有“中原第一侨乡”的美誉。我想我的祖先也许是随着唐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一路艰难,入闽平乱,也可能是随着王审知兄弟入闽,一路征战。不管如何,他们的出发点是河南固始。足迹从固始开始,从此,继继绳绳,延续不断。

我多次到过位于福建泉州市德化县九仙山上的摩云洞。小小石洞口矗立着一块高大石壁,上刻“面壁”两字。相传赖垓小时候把牛牵到九仙山上任其闲逛吃草,自己则猫在摩云洞里面壁读书,最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管理国子监祭酒印务。崇祯皇帝赐袍托玺,屡次命其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赴楚、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明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张瑞图为其立匾“代天行玺”,因此,民间有赖垓“权君七日”之说。再后来风云变幻,清兵入关占领紫禁城,清廷屡次差使征召,赖垓均托病固辞,归隐深山20年,寄情山水,诗酒自娱,自撰山楼联:“皎月高悬薜萝夜,苍天长放蕨薇春”,以表心迹。生前著有文集10余卷,皆轶失。流传下来的诗篇《重游九仙山》《登石壶洞》《飞仙山》等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四十年前,父亲游九仙山有感,也在摩云洞面壁石前写下一首小诗:

秋日名山摘云彩,摩云洞里访赖垓。

面壁攻书成大器,代君封王有归期。

洁寨隐居拒新主,危难施计逼藩离。

今朝乾坤更多别,天门击鼓迎君来。

这首题为《九仙山游记》的诗句,曾一度为亲朋及德化一中师生广为吟诵。这或是父亲写的唯一一首比较满意的诗,如今想来,兴许当年赖垓先祖给了他灵感,诗句从心里自然而然流露。

少年时期,我就随父亲举家从德化南迁漳州工作生活,由于时间工作冲突等原因,宗族诸多如祭祀扫墓等一般性事务,我们家未能都亲历亲为,大多都是委托堂兄代办。农村乡下很重视很讲究这些敬祖慕宗的民俗活动,对我们家偶有些议论。乡亲们觉得我们深受祖宗恩泽,可以出门“赚吃”,却没能履行宗族义务,认为我们家乡观念淡薄,没有积极深入参与其中。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诸多考虑。首先住宿就是个大问题,农村不比城里有酒店有宾馆,亲戚们的房间有限。其次是时间上的约束,光路上来回车程就需兩天时间。还有就是我不爱打扰人,前几年曾带几位朋友回乡拜谒祖厝,路过二堂兄家门口没有进去讨碗水喝,过后他知道了,被他念叨了好久。

我对家族宗亲等虽只是略知一二甚至一知半解,对先祖的教诲却是了然于胸。曾多次带着妻儿到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山、琼溪的祖厝。

2019年春节前夕,父亲带着我们几家子热热闹闹到琼山琼溪两处祖厝祭拜先祖。赖氏祖厝群错落有致,坐落于山坳里。所在九仙山发自巍巍戴云山脉,祖厝前有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清风朗朗,鸟鸣山更幽。琼山“赖垓文化室”大门的对联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红木阴刻金色楷体,“鉴古通今赖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垓不忘初心”。作为赖垓第十二世孙的我,看到这副楹联时止不住热血沸腾,内心感慨我赖氏一族文化底蕴深厚,村野乡民亦能作出如此工整又与时代如此相契合的对子,自豪感倍增。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宗族亲族慢慢有进一步了解。知道宗祠颖川堂始建于宋朝,文前堂是赖垓祖父赖孔教所建。懂得谁是始祖、开基祖、正祖、私祖,一脉而来,生生不息。明白当年为什么父亲总是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先祖赖垓出身世代书香世家,祖父赖孔教、父赖燫皆贡生出身,性至孝,并长期执鞭山区塾学,勤恳教学不倦,爱士如子。是颖川堂的16句家训成就了一代名臣赖垓,才衍生出颖川堂的二房次祖,史称“太史第”的文前堂。如今的文前堂飞檐翘角,古意盎然。

族里老人指引我,远远望去,在文前堂后不远的山坡,老人说那是先祖赖垓出生地。那儿至今完整保留着那一眼泉,相传赖垓母亲很贤惠,身怀六甲还在干活。她正打水时,腹痛难忍,回屋不及,就把赖垓生在了泉水边。和所有名人不同凡响的出生一样,这儿代代相传赖垓出生时,漫天红光,泉水蒸腾。

文前堂我去过多次,一次不经意间发现,捐资芳名录的石碑上,石匠竟然把我名字里的“宙”错打成“雷”,这事被妻子调侃了好多年。其实,换种思维想来,也许冥冥之中是先祖寄望于我能有雷霆万钧之力也未可知。

我与老乡相约什么时候回去追根问祖,带上我常喝的武夷岩茶,他也要请我尝尝老家河南信阳的毛尖。茶的滋味蕴藏着岁月的厚重,我们在茶的底韵中细细地追寻祖地久远而曲折的来龙与去脉。

sdjzdx202203231034

猜你喜欢

仙山先祖河南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仙山福洞
爬九仙山
Jokes Today
苗家歇饮
大河村奇遇记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