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22李景初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

李景初

[摘 要]目前,专业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的过程中,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升,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课程思政实践的相关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课程思政实践不断得到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专业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推动者,必须通过健全专业课教师培训制度、制定专业课教师楷模担任班主任的制度、构建专业课教师与各类教师交流的平台、加大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力度,使专业课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育人主体,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2-0041-03

一、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教师要高度认同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把教书与育人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把自己摆到立德树人践行主体的位置,把专业课知识教学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合力育人。但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对思政教育主体的认识存在障碍

高校专业课教师要积极贯彻思政教育的理念,成为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主力军。专业课教师只有端正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并高度认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会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实践的工作,将思政元素贯穿专业课程中,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但是,部分专业课教师认识不到自身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将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育人环节视为辅导员的事情;不少专业教师并没有肩负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总之,专业课教师对自身思政教育主体角色的认识并不理想,对自己在课程育人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比较模糊。教学过程中,应将育人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的全过程,做到教书育人并重,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二) 对课程思政的时间投入较为欠缺

教学活动占据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80%以上的时间,专业课教师是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至关重要的群体。在教育与科研的活动中,高校专业课教师以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崇高的师德师风、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但是,不少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结合社会热点合理分配时间进行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提出的思想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回应。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完成繁重的专业课授课任务的同时,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是值得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三)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挖掘程度不足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宽广的视野对大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进行剖析,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扛起历史使命,及时讲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紧贴时代脉搏,创新课堂内容,点点滴滴地感染学生。但是,不少专业课教师不能对大学生当前现实思想状况进行课堂剖析,不重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总之,专业课教师授课中缺少丰富的思政育人素材,需要引起高校相关部门重视。

另外,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选择跟谁走”的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识别、选择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专业课教师要秉持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底线思维,授课过程中针对现今社会的错误思想要给予批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营造好的舆论氛围,做到课程中讲政治、守规矩、有纪律,对大学生有正确的引导。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专业课教师要做到课堂上讲授和课堂下言行有纪律、守纪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存在思政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

高校要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定力,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的工作,增强大学生的辨识力,使“四个自信”深入师生的心里,需要专业课教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教学环节中言传身教,解决好思政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健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和培训制度

要想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规范专业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提升专业课教师的道德水准。

高校应该分析影响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因素,制定对应的措施,使专业课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思政。第一,高校在招聘专业课教师时要设计严格的挑选流程,通过审查申请资料、组织笔试和面试等环节将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整体素质不高的求职者淘汰掉。第二,学校、院、系、教研室各层级管理者要制定关于课程思政及课程思政实施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保证具体以便让专业教师明白要以什么样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观点来从事课程思政工作、以什么样的政治素养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也要比较宽松以便让专业课教师有灵活处理问题的空间。第三,管理者在课程思政方面领导教职工,高校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教职工的表率,不但要倡导课程思政建设,还要力行课程思政建设,奖励那些课程思政实践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同时也要对课程思政实施不力的专业教师进行惩罚。第四,高校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高校要在专业课教师上岗之前对其政治素养、政治观念和思想观点进行培训;分层次对任职期间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根据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同程度的不同进行培训;认同度高的可以降低培训力度,结合教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素养。高校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校级联合培训,以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共同举办师德师风交流会,组织以师德为主题和以党的大政方针为主题的培训会,鼓励课程思政建设好的专业课教师举办讲座,为他们提供外出交流和考察的机会。除了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线下培训,也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网络培训,通过网络思政与课程思政两种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五,通过建立反馈与预警机制,对存在不良思想动态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培训和诫勉談话,严重的要开除教职,使专业课教师能够以又红又专的姿态培训新时代的大学生。

(二)健全专业课教师楷模担任班主任的制度

目前,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但是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人选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不少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有些高校的辅导员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聘用的,这些年轻的辅导员因为年龄与大学生接近,与大学生就某些问题容易达成一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这些年轻人能否在政治立场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思想认识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心理杂症方面对症下药,并得心应手地解决学生问题,值得商榷。要使辅导员在育人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从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甄选出架构合理的辅导员群体,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进行强有力的引导,部分专业课教师因其优秀的综合素质可能是学校辅导员的最佳人选。

专业课教师因与大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大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有些专业课教师又因其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师德师风被大学生崇拜和追随,为专业课教师成为辅导员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一,高校应该制定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的规章制度,为有意愿和有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成为辅导员开辟通道,拓展专业课教师培养学生的路径,使专业课教师有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和辅导员的身份去引导学生成才成长,壮大课程思政的育人团队;第二,高校要制定一套选拔考核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的制度,考评小组成员由思政教师、优秀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大学生代表等组成,从多个角度考核评估专业课教师,选出最适合担任辅导员的专业课教师;第三,高校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需要为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职位建立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构建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机制,使专业课教师的课程育人功能得到发挥,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担任辅导员不是为了获取额外收入,而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也应该对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兼职做辅导员的教师构建科学的激励性条款,对担任辅导员的专业课教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使其在专业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发挥模范与带头作用。

(三)搭建专业课教师与各类教师的交流平台

首先,高校应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开拓渠道。专业课教师应把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合至各门专业课程中,通过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课程體系、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为突破口,融思政教育元素进课堂,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应在思政教育教师和专业教育教师之间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加强两类教师的沟通与探讨,使两类课程相互协同,构筑思政教育的同心圆。

其次,要完善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渠道。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和班主任相比,对大学生的了解程度比较弱。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开展学生管理实务相关工作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能掌握大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能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便于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但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相比,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恐怕难以解决好。专业课教师应加强与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主动参与班主任主持召开的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配合班主任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增进对大学生的了解,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最后,专业课教师之间也应有充分地沟通。高校要为专业课教师搭建起授课、科研、树人工作的交流协作平台,要制定专业课教师工作研讨交流的相关制度,使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制度保障。交流不仅限于学术问题,还应该把事关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政治、思想、生活问题纳入研讨的范围,通过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可以丰富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素材,缩短备课时间,将专业知识与大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讲出大学生喜欢听的课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四)加大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力度

高校应创造条件和渠道,支持和鼓励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资源,建设好课程思政。

首先,高校应该协调配置更多的人、财、物用于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做好专项的经费预算。由于不同专业所蕴含的思政资源不尽相同,在对不同学院、学科、专业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其次,加大对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的人力资源的支持,理工类专业课程应该通过提供最新产品模型给大学生进行接触和试验,使大学生亲身感受我国科技的高水平发展,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也可以以认知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参观,由高科技企业的专业人员模拟和展示高科技成果的开发过程,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强大带给祖国的荣光,从而激励自己踏实求学、勤勉创新,以使自己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文科类专业也可以结合本专业对应的产业进行横向比较,专业课师生成立专门的制片小组,把相关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制作微型影视剧,不但可以使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的课题,激发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梳理,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成为新时代励志的奋斗者;最后,高校要成立课程思政资源挖掘研讨机制,由专门机构推动,由专项经费支持,通过专业教师集体研讨,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创造出教学知识与思政教育能最佳结合的思政教育的要素。

参考文献:

[1]靳诺.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N].人民日报,2018,05(17):17.

[2]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 [N].人民日报,2018,05(31):10.

[3]郑义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破解四“关”[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4-205.

[4]陈立思.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

[5]李文晋.“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34-36.

[6]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7]薛娟.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48-150.

[8]任志锋,孟茹玉.美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历程、特点与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7(4):106-111.

(责任编辑: 刘洁)

1303500511374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