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 “ 云 ” 社团模式下的传统文化外宣研究
2022-03-22丁晨瑶
丁晨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与新媒体结合,与此同时,社团模式也受到了影响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云”社团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通过“云”社团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更是一种创新思路。本文主要探究新型“云”社团模式下对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该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 “云”社团 ;传统文化外宣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1-0065-03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20211022536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媒体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正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利用新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更广更远?“云”社团作为一种新兴模式的出现,将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云”社团模式概述
(一)“云”社团模式概述
“云”社团是基于高效、方便、实时交互在线组织形式的云计算技术,针对一定目的,通过使用网络交互技术服务,实现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参与体验,是对交互体验模式的时空限制的真正完整地突破。群众参与社团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全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和促进个性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对文化意识和自我提升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社团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云社团”打破传统的单一离线活动模式,突破时空维度,开展线上通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扩大参与群体,使社团参与形式多元化。
(二)“云”社团的特点
1.灵活性
灵活性是线上“云”社团区别于传统社团最显著的特征,既体现在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上,也体现在受众群体的灵活性上。从社团活动形式来看,传统社团举办单一的线下活动,只能受众某一个地区,传播范围狭窄,影响力小,与此同时所需物资量大,人力多,还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与之相反,线上“云”社团利用网络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开创网络通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登陸特定的网络界面就能参加活动,其活动内容还可以通过录屏的形式永久保存,大大缩减活动举办的时间受限度。
其次,社团活动还可以综合线上线下的共同优势,既能实现参与者零距离接触,也能实现远程触控。从受众群体角度来看,“云”社团模式打破了受众年龄限制,只要传播力度大,任何对社团活动感兴趣的群众皆可参与。受众可依照自身条件自行选择线上模式或线下模式。
2.娱乐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也推陈出新,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无死角的覆盖和渗透,改变了人类固有的媒介生态环境。而随着3G、4G、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信息和手机通信设备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新媒体的又一个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云社团”与日益成熟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更是将社团的“娱乐性”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另一方面,以快手、抖音、微博、微信等形态为主体的自媒体的不断普及和逐步完善,也扩大了网民的自由言论空间,充分发挥媒体“娱乐化”,调动受众艺术审美,刺激视觉和听觉感官的特点,使传播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轻松愉快,从而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3.开放性
开放性是新媒体较为显著的特点。在当今资源共享的社会,移动互联网具备交互性功能强大、信息获取量大且快速、传播即时、更新快捷等优点,弥补了之前传统媒体的不足。“云社团”依托新媒体的功能使各种类型的信息能够被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利用,同时也使资源的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受益于“云社团”的开放性,社团成员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文章、观点、图片、音视频发布到社团平台,其他成员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新媒体的信息。这种开放性不仅让交流变得更加多元化,也让受众的思维和眼界变得更加宽广,并极大地享受到信息资讯共享所带来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需要更加严格的管控机制,这对于复杂的网络环境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言论自由不等于毫无约束,如果大众对于虚假不实或低俗的信息缺少足够的判断能力,就会受到他人误导,甚至还会对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4.服务性
“云社团”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将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社团活动的全过程,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从而不断提高人的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利用资源共享,以人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解决社员需求,努力为社员提供促进学习成长的机遇和服务的社会性平台,最大程度上让每一位成员受益。
5.自发性
自发社团是客观存在的松散群体组织形式,是不由外在刺激所引发的主动性的决定,是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的自愿结成的组织。自发性既体现在群体的自发形成,也体现在自发的扩展。
6.民主性
社团的“自发性”表明社团成员走到一起并不是趋于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的自愿结成的组织,因此社团的整体氛围表现出轻松、平等的特点。社团决策会遵从绝大多数成员的意见,而不是依照森严的等级制度遵从等级意识,更不会产生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就社团管理而言,社团的组织者是社团的服务者而非管理者,组织者需竭力施展自己的才干,服务群众,服务社团,因此自发社团的成员大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云”社团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积极影响
(一)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
就传播载体来看,传统的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单一的中小学课本和教师讲解来实现,其传播形式的单一性,受众群众少,传播方式无趣等特点无疑对于广泛弘扬传统文化是不利的。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凭借其丰富的传播形式势必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途径的主流,其直观性和多样性也为进一步增加文化内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数字技术也为“文化+产业”的多面整合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与产业融合,传统文化复兴的模式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平台”,而是进一步渗透到经济层面,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进一步融合的新形式。数字技术的跨境地域和一体化特点不仅为传统文化经济提供了持久的发展,这支力量也对传统文化的新形式和新的驱动因素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式的扩展注入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在如今我国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依托智能技术建立文化传播云平台,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共享与交互,形成了大众通信、人文通信、群体通信和网络通信的多渠道集成联动。文化的传播要紧跟近年来海外主流视频广播平台和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的兴起潮流,通过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质量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资源建设,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微观”表达,构建全面、多维、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向受众展示多彩、立体、文明、开放的中国文化。
“云”社团模式的出现使人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再作为被动的单一输入个体,而是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信息发出者进行双向传播互动。这样的互动也存在于受众群体之间,这不仅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也保证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满足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需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线下聚集的屏障,使文化传播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三)增强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被长期片面地宣传,在多数人看来,其存在形式只是文本上的。传播者无法将经典的古典音乐、舞蹈、书法作品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很多传统文化的学习都只是停留在初级层面,并没有深入地领会其精髓和意义。由此,原始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人們的认知差异变得简单而粗糙。这不仅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也影响到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团的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受众群体的言论自由。“云”社团模式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信息传播媒介,也满足了文化信息传播的迫切需求,提高了受众群体的参与度与兴趣性。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社团的传播形式,依靠网络直播、微信推送、QQ群、微信群等将传统文化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生动展现在大众面前,给观众随时留言互动,发表见解的平台,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加直观、易理解,也使文化传播不失其原有的深度和深意,真正在大众生活中渗透。
(四)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
智能设备的广泛运用加速了“数字化参与”对人们的普及,提供了一个多平台共享、多元化参与的简洁环境。利用庞大的搜索引擎,观看秒懂百科等能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新事物,或使用GPS实时导航附近的名胜古迹……与此同时,线上图书馆、网络音频、视频等学习管理系统也为终身学习提供多种选择。此外,VR全景展示技术与讲解技术的应用、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打造的VR+博物馆的线上景观展示平台——智慧博物馆,不仅突破传统博物馆展示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实现了参观体验的升级,成为线下博物馆的最有效的补充与延续。这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打造如今庞大而多元化的文化传承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云”社团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从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团模式建设来看,虽说现如今社团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已趋向成熟,但新的体系构建难免会产生新的问题。一个是社团的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的线下社团,由于线上“云”社团的受众群体组合和地域分布具有广泛性,加之新体系存在结构的不完善性,维护其管理秩序难免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社团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也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1];其次,在新媒的影响下,人们对社团缺少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将社团曲解为只是单方面的举行娱乐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与原则,从而阻碍了社团的良好发展。再者,社团的组建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受众在社团里获得的是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多,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较少[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社团活动缺少内涵意义。一些社团工作对思想政治引导教育的忽视,导致难以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向受众贯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3];从传统文化的传播的不平衡性来看,线上“云”社团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而成立的,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势必会受到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因此文化接受程度也势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正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播不均匀的原因。例如中国中西部一些偏远和落后的山区,它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成熟,新媒体传播的力度较小,这就不利于文化传播的普及;再者,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等内容。其形式不止是以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更多的是世代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人文思想与情怀,其中所蕴藏着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很难通过新媒体技术利用视频、语音、文字的方式让人们真正领会。
同时,由于网络充斥着海量快速更新的信息,人们越来越趋于快餐式阅读,个别媒体或个人会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刻意曲解文化内涵,注入新的娱乐思想,这使得信息虽然传播量大、速度快,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数字化的特点和优势还没有被很多传统民间文化继承人完全了解,其固化的传统观念认为数字传播成本更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他们对这个新事物持观望态度,不想加入新的传承大队。此外,他们认为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面对面的传授,新媒体的数字传播无法实现这种真实的文化体验,所以他们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趣很低。进一步讲,即使他们接受了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他们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技术训练,往往只会依靠简单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传播资源。
四、新媒体环境下“云”社团模式的建设对策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社团模式的建设
在构建“云”社团模式的过程中,与新媒体的结合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社团的价值判断和活动模式。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字手段是构建“云”社区的前提和基础。新媒体是新技术的产物,具有存储空间大、易于检索的特点,这保证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同时受众的阅读内容不再具有被动性,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社团来说,这更有利于信息的定向传播。其次,与传统媒体相比,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原有的传播界限,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更容易接受。此外,新媒体与互联网密切的关联性保证了受众与媒体间的互动。公众的言论更加自由,社团环境更加轻松。
(二)加强提高社团的内部管理机制
在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下,社团模式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新媒体的运用对于社团的建设起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网络大环境下社团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在社团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不仅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发展模式,还应该准确定位社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社团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运作章程。要全面强化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社团的稳步发展。在活动举办进程中,准确把握大众兴趣点,对外吸收资讯,结合热点,激发群体兴趣。梳理宣传渠道,预备充足的准备时间,全面推广,多角度尝试,并在活动后评估每个渠道的转化率。
(三)执创新之灯,演绎传统之镜
传统文化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在传统的内容和模式上进行创新,结合时代特色引领新一代文化潮流,提高其影响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进而吸引新一批人才投入到文化传播大队中去。有关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数字化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技术与应用技能。
五、结语
在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下,社团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轉变,“云”社团作为一种新兴社团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社团模式的建设,并提高社团的内部管理机制,使“云”社团能够有效、合理、持续地发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马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研究:以A学校为例[D].郑州大学,2016.
[2]王倩颖.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5):6-7.
[3]郭悦川,钟耀庆.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模式改革探索[J].公关世界,2021,(2):125-126.
16925017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