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2022-03-22金祖敏

今古文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恩格斯

【摘要】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为人们提供了区分不同世界观、方法论和不同阵营的基本方法,不仅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提供了提纲挈领的原则,也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在人类认识史上和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将通过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本身的理论逻辑来进行考察与分析。

【关键词】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费尔巴哈论;德国古典哲学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1-0056-03

为了解决黑格尔哲学的“革命辩证法”与“茂密的体系”之间的矛盾,认识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分裂与对抗,以及为了加深对整个人类的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理解,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必须要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找到一个总纲领。这个总纲领就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29该问题是学术界对哲学派别进行划分与归类的重要标志,其影响十分深远。

一、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程的概述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构成人类社会的两大类事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始终是贯穿哲学的一条主线。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经过长期历史证明的、不可动摇的科学理论。而哲学基本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哲学家所探究的主要问题,从愚昧无知到直观经验的观察,再到宗教神学,以及后来的实践唯物主义,始终表明了一个主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为了论证哲学基本问题这一科学原理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发生学与认识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远古蒙昧阶段

恩格斯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起源时,把人们带到了极为遥远的远古时代。他指出:“全部哲学的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1]230生产力水平的极度落后使得人类对外界、肉体、灵魂的认识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他们无法解释人为什么会做梦。由于不能弄清楚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人们便将梦理解为“灵魂不死”观念,简单地把人的思维和感觉的活动归结于离开人体之外的灵魂的活动。由于不能弄清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灵魂不死”的观念上将自然人格化,并进一步演变成宿命论和泛神论。后来,人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并且在当时还存在一种说法“神创世说”,由此远古时代产生了最初的神。这是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体本身问题的最初发端,是人类探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原始体现。

(二)古代哲学阶段

哲学产生后,哲学家们探讨的基本问题主要是:人的主观观念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恩格斯指出:“在古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2]古希腊哲学一开始以神话和宗教为基础来探讨世界的本原,被称为西方第一个哲学家的泰勒斯,他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观察得出世界的本原是水,成為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与之类似的还有德谟克利特,他将火看成是世界的本原。相反,一些哲学家将抽象的、非物质的东西当作是世界的本原。例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苏格拉底认为是神创造了世界。跟远古时期的人相比,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探讨更加理性。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当时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的认识十分浅显,对有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研究也因理论支撑的不足难以深入。这一时期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尚依赖于相对直观的经验观察,对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也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三)中世纪基督教哲学阶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写道:“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3]进入中世纪后,封建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将神学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氛围下,理性成为信仰的论证工具,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科学也被宗教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宗教世界里,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侍奉上帝是人生活的全部职责。而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上,人们被上帝创世说所蒙蔽,犹如处于思维的“冬眠”状态,难以去挑战上帝的权威。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却并没有完全停滞而以另一种隐晦的形式表现出来,经院哲学内部的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便是其中的集中体现。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究其本质是经院哲学内部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在这场争论的冲击之下经院哲学逐步趋于瓦解,而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唯物主义则借此产生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四)近代哲学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近代自然科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资产阶级要求产生一种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神学体系。封建主义与宗教神学连接在一起,其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冲突在思想领域得以突出体现,即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之间的尖锐对抗。哲学作为资产阶级的先导武器,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的地位和尊严,为了更好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便成为一个急需探究的首要问题。世界是上帝的创造还是自然的造物,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人究竟能不能认识外部世界,这些重大问题在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讨论都只是初步的、片面的,而在近代哲学却获得了它的全部意义。这个时期,人们将研究对象开始从宗教神学转移到人本身,回归到现实社会。

(五)实践唯物主义阶段

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从主体的、活动的、关系的、功能的形式来理解,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唯物”特征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实践性,这是人类认识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基础,体现了“唯物”的必然性和根本性。在实践唯物主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在对前人思想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道:“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本身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4]122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其他著作中又对这一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地阐述。直到后来,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全面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析

从上述对基本问题发展历程的分析和理解中,可以看出哲学基本问题贯穿了整个哲学领域,哲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分别对世界本原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划分出不同的哲学派别,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这个问题里所论述的第一性问题则是哲学最高问题。这也要求哲学家在探讨世界以及思考社会时要先回答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本原问题、谁决定谁问题。从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析,可以得出两大类问题,分别是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接下来,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两大类问题。

(一)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最高问题,人们通常称其为“本体论”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1]231根据不同哲学家对于哲学“本体论”的不同回答,恩格斯将其划分为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恩格斯强调必须要把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作为判断一种哲学思想所属流派的唯一标准。否则在浩瀚繁杂的哲学史上很难清晰地界定不同哲学思想的所属派别,就会造成学术界的混乱。恩格斯认为,要区分不同哲学派别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形态,就应当从人类实践状况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角度去研究不同哲学形态的演进,判断其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对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应当如此,这表明了思维与存在第一性问题的重要性。

(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另一基本问题,我们通常称其为“认识论”问题。凡是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归属于可知论的范畴,反之则归属于不可知论。可知论承认人具有完全认识世界能力,而不可知论在对世界的充分认识上则持否定态度。对此,恩格斯用实践的观念对可知论进行批判,指出世界是能够为人所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特殊机能,能够认识客观事物、感知客观世界。决定认识的尺度和界限的不是理性的反思和设定,而是源自实践发展的状况和水平。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里得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提升的,人的认识也是随之提高和发展,并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三、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当代价值

在《终结》中,恩格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明确地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将基本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帮助人们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模糊认识,并对人们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这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端正对待学习哲学的态度。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具有强大的实践性、真理性和科学性,回顾哲学基本问题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为划分哲学派别提供理论方向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不同性质,同时也为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只有在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正确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成熟的重要标志,为解决之后的哲学问题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深刻地阐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第一性问题的论述,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在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上,恩格斯划分了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视角同时分析了各种哲学形态会面临的问题,为之后的各种哲学问题提供了分类鉴别的依据,并进一步地梳理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

(二)为社会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无法避免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进行哲学研究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恩格斯将实践的概念引入哲学问题研究之中,首先明确了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解决社会以及生活领域里的所有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决定了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尊重并善于利用客观规律,以保证人类对客观存在的需要,进而有效地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三)为人们的哲学思维提供理论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首先为哲学派别的划分提供了理论方向,其次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导向,最后还为人们的哲学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看来,哲学家一开始的思维是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再到后来的宗教神学,以及最后的实践唯物主义。从中可以得出哲学家从一开始的研究对象为万物,再到神,最后逐渐地把研究对象聚集到人的身上,这种哲学思维的转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古至今,各个哲学家都为我们展现了哲学思维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哲学思维运用到各种疑难杂症中,只有正确地运用哲学思维,我们的社会实践才会更加理性与有序。

四、结语

从上述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到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为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述中得出,哲学从古至今始终为哲学家探究这个世界本原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每个哲学家的看法都有所不同。远古时期的人们便将梦理解为灵魂不死观念。古代的哲学家则依靠直观经验,将所观察到的直观印象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到了中世纪时期哲学家将宗教推到了顶峰。而近代人们将研究对象开始从宗教神学转移到人本身,回归到现实社会。现代,实践开始引入并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直到后来,恩格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29

恩格斯所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史的科学总结,它解开了笼罩在纷纭复杂的哲学理论上的迷雾,在展开理论研究和批判各种思潮时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时至今日,是否能夠深刻全面地理解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决定了我们能否进一步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认识和理解。对恩格斯提出基本问题的再思考,为我们认识哲学性质、哲学派别、哲学思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正确地掌握哲学基本问题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才能更加和谐地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金祖敏,女,汉族,贵州黔西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

1311501705293

猜你喜欢

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我国农村家庭城镇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实践观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
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无产阶级需要“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
伟人的友谊也有风波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恩格斯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