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硬新闻文本翻译

2022-03-22李亚楠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摘要】 校园新闻英文版是高校外宣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硬新闻的范畴,硬新闻在某些程度上对大众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是新闻英译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对翻译的微观操作层面起到直接指导作用。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为校园新闻英译探究新的视角和指导理念。生态翻译学具有整体性,三维转换视角具有内在关联性,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进行硬新闻英译的过程中要秉持大局观和整体意识。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新闻翻译;硬新闻;校园新闻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126-03

一、引言

高校英文网站是高校进行国际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新闻栏目是高校最新动态的集中展示。对于期待来华留学的学生及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来说,高校英文网站新闻是了解该高校发展和近况的最直观、最便捷方式,因而高校网站新闻的英译对高校外宣意义非凡。同时,高校新闻虽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硬新闻翻译研究现状

新闻又分为软新闻和硬新闻两种类型。根据张威的定义,时间性是区别硬软新闻的首要因素:硬新闻主要指动态新闻,而软新闻则侧重唤起读者的情感呼应[1]。高校校园新闻为动态新闻,其目的在于向大众通报学校近期发生的事件,侧重于即时性以及描述性,在情感态度上采取中立客观的态度,以达到形象展示、对外宣传为最终目的。因此,可将校园新闻归于硬新闻文本的范畴之中。

近年来随着全球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文化对外开始逐渐“走”出去;新闻翻译,特别是汉语新闻对外英译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于新闻翻译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例如,有关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研究认为英语新闻标题具有多用名词和简短小词、注重事实陈述等特点[2]。尚亚宁探究了汉语新闻英译的效度和策略,认为影响英语新闻英译效度的主要因素是译者、受众和环境[3]。司显柱提出我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目前只注重内容翻译的研究,对受众反馈和传播效果缺乏关注[4]。朱巧莲研究了高校英文网页新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译写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5]。也有学者从生态翻译论角度出发,从追求译者责任的伦理观、追求文本的生态美和“多维整合”三个角度入手,探究对外宣翻译的启示[6]。

截至目前的新闻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新闻大类的翻译研究或者对新闻标题的翻译研究,鲜少将新闻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翻译研究。这表明对于新闻具体分类,即软新闻文本和硬新闻文本的英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新闻反映了学校的最新动态,是学校进行国际推广和发展的加分项,高校新闻翻译应该引起重视。作者参与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新闻英译实践约2年,对于校园新闻翻译略有心得,因此本文将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新聞英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的硬新闻翻译策略及方法。

三、生态翻译学简述

生态翻译学这一概念最早由胡庚申提出,侧重于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方面的研究[7]。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活动首先是适应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译语对源语的适应,因其生态平衡性,也源语也影响译语的表述;同时,翻译过程又是做选择的过程,大到翻译策略,小到词汇的选择,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翻译过程通过译者实现,因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翻译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翻译活动存在的基础与底线则是翻译生态环境,即源语环境和译语环境的交叉融合,作者、译者、读者都身处于该生态环境之中,涉及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由于该概念兼顾生物学和翻译学的双重属性,生态翻译学隶属于跨学科研究。

生态翻译学是对中西方译学思想的继承和超越[8],是从中国视角出发的中国理念。生态翻译学的发展来自贯穿其中的创新意识,该理论创新主要包含关联序链、生态范式、“三生”论域、新生态主义四大方向[9]。生态翻译学的三个核心理念为: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10]。翻译即动态平衡强调的是译者在翻译动态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翻译即文本移植确定了文本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基础地位;而翻译即适应选择则侧重于翻译过程中策略及方法的抉择问题。

第五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中也指出生态翻译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涵盖面涉及对应用文体翻译的指导[9]。新闻文体作为应用文体的一种,适用于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三维转换”理论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1]。三维转换是翻译适应选择论在具体翻译操作方面的体现[12],翻译操作过程中涉及翻译策略及方法的有机选择。“三维”转换理论为生态翻译学的十论之一,在新闻翻译操作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的硬新闻翻译策略及方法

(一)语言维视角下的硬新闻翻译策略及方法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1]。英汉从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必然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词汇、句子结构、语篇等方方面面。读者群体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程度也不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皆不同。考虑到新闻语言的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语言必须地道简练、通俗易懂,应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及方法在语言维度上进行转换,尽量照顾到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使译语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有效信息。

例1:我校79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译文:79 Projects of SDUT Selected into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原文为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灵魂所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新闻主题。汉语原文直接阐明事实,没有过多的修饰词,也不涉及中国特色文化,因此可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保留原文特色,这里可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汉语的时态不一定要借助于时态标记,通过语言内在的联系就可表明时态;英语需要明确的时态标记。汉语新闻的时态较为灵活,可根据新闻事件进行调整。英语新闻时态使用较为固定,标题往往用一般现在时态以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而文中则多用过去时态,表明对已发生事件报道的真实性。汉语原文是过去时态,“入选”表示已经发生的事件,因此转化为英语时需要转为现在时态。汉语思维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习惯主观表态;而英语则重理性逻辑,多客观陈述,因此多用被动语态。加之考虑到新闻语言的节俭性特点,英语新闻标题往往省略掉系动词和介词等虚词。因此汉语新闻标题中“入选”一词需要转换为“(are)selected”。翻译过程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生态过程,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此外还要注意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习惯,需要将所有实义词首字母大写,因此省略了非实义动词“are”。语言的地道性表达,有助于读者阅读的流畅。

(二)交际维视角下的硬新闻翻译策略及方法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交际意图的实现[11]。交际维转换的焦点在于交际意图的传达,因此语言上必须通俗易懂,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可理解性。

例2:13个核验项目、46条核验内容均达到核验细则相关要求。

译文:The 13 major items together with 46 minor ones all met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verification rules.

为顺利传达交际意图,译者在翻译生态平衡中首先要成分理解新闻原文的交际意图,而后转换为译语将交际意图表述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拉近读者心理距离,消弭歧义,增强阅读理解效度。“核验项目”指的是核查内容的大致分类,而“核验内容”则是具体内容,两者都是需要核验的项目。通过意译的方式用“major items”和“minor ones”清晰地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差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了交际意图,缓解了目标读者的阅读压力,降低了交际过程中歧义产生的可能性。交际意图往往隐含在原文的字里行间,交际维上的转换更要注重言外之意和隐含之意。要注意的是,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静止的过程。交际意图的不同、表达习惯的不同要求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不能固定程序化;任何能够最大程度传达意图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都可以采纳。

(三)文化维视角下的硬新闻翻译策略及方法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11]。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文化,侧重点在于文化意象与文化内涵的转换。汉语新闻英译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同的文化意象,甚至同一文化意象也会存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为充分传达文化内涵,在文化维转换时,可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例3:检测结束后,学生随工作人员由小绿龙摆渡车送至各公寓楼下。

译文:After that, the students were escorted to their dormitory apartment.

原文中提及的“小绿龙摆渡车”是对山东理工大学校内摆渡车的昵称,属于山东理工大学特色校园文化。“龙”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始终是积极的象征,有祥瑞之意,用“小绿龙”来形容校园摆渡车可拉近心理距离,产生亲切之感;而英文新闻的预期读者是外国读者,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文化意象“龙”有着消极的象征,象征邪恶和暴力,不可翻译成对应词汇“dragon”。考虑到可理解性因素,可采取归化策略和仿译法,弱化文化意象,忠实传达文化内涵。采用归化策略的弊端在于损失独特的文化意象,新闻作为非文学体裁的一种,据其节约性特点,篇幅不可过长,采用归化策略往往需要进行解释,篇幅过长。作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小绿龙摆渡车”没有现成的翻译,只是代表一种搭乘工具,原文的中心思想是“学生被工作人员护送到楼下”。为实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这里可将次要信息“小绿龙摆渡车”省去不译。

文化维的转换考虑到语言的地道性和译语读者的可理解性,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从而使读者获取新闻阅读的信心和动力。译者需要有机结合原文新闻、译语读者等各方面因素,统筹协调,确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达成传播新闻事件的交际目的。因此,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的转换不是孤立存在,也是相互协调的有机生态过程。

五、结语

高校新闻英译在高校外宣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学生、学者、家长通过高校官网的实时新闻对该高校产生直接的认知。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翻译微观操作层面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理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依据能够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使新闻译文与原文传达出同样的新闻效果。但是,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抉择并不能固定程序化,需要根据实际语境和预期读者进行灵活调整。生态翻译理论作为近些年新兴的、植根于中华大地的翻译理论,对硬新闻翻译的产生积极的影响。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在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理论之一,其三维具有内在关联性,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并非孤立存在。在硬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树立三维转换整体观,秉持三维转换大局意识,有机联系新闻原文与目标读者,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看待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转换。

本文仅以山东理工大学官方网站英语新闻为例,初步探究了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硬新闻体裁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要注意的是,高校新闻英语仅是硬新闻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代表性,但不能完全涵盖硬新闻的所有特点。此外,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中,从其他本文未涉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入手进行新闻研究具有极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威.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J].国际新闻界,1998,(4):58-65.

[2]武会芳.英语新闻标题的“达意”与“传神”[J].新闻爱好者,2011,(1):96-97.

[3]尚亚宁.论汉语新闻英译的效度及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2,(9):30-31.

[4]司显柱.论我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及传播效果研究[J].外国语文,2016,(3):109-115.

[5]朱巧莲.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高校英文网页新闻译写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11):79-81.

[6]张丽红,刘详清.生态翻译论对外宣翻译的启示[J].中国科技翻译,2014,(5):43-46.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92.

[8]孟凡君.論生态翻译学在中西翻译研究中的学术定位[J].中国翻译,2019,(4):42-49.

[9]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与国际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74-186.

[10]陶友兰,边立红,马会娟,思创·哈格斯.东西方生态智慧交融的生态翻译学研究[J].中国翻译,2016,(2):74-77.

[1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95.

[12]陶李春,胡庚申.贯中西、适者存: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国际化——胡庚申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6,(5):92-97.

作者简介:

李亚楠,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3539501908277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