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和森与二大宣言

2022-03-22尹洁

环球人物 2022年6期
关键词:蔡和森宣言中国共产党

尹洁

蔡和森(1895年—1931年)

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口号的人。他27岁时参与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二大宣言),已经成为珍贵文物,那字里行间散发的人类理想之光,在百年后仍令无数人血脉偾张。他的人生只有短短的36年,但他的名字不朽——蔡和森。

1922年6月,从法国回国不久的蔡和森,为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并发表在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报刊上公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当时,普通中国人还不知帝国主义为何物,自由主义文人胡适甚至讽刺说,“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上的根据”。

针对胡适的言论,蔡和森、陈独秀等人都撰文进行了驳斥。李立三曾回忆,正是“打倒帝国主义”这一口号,“推动了中国千百万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左图:二大宣言原件。(资料照片)右图: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蔡和森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鉴于中共一大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小会则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

据张国焘回忆:“起草一个政治宣言确是这次大会唯一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大会推举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组成宣言起草委员会。在多次討论的过程中,蔡和森提出了许多补充和修正意见。宣言最终在二大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

这份宣言意义重大。早在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就在陈独秀的主持下起草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但在中共一大上,这份草案的部分内容引发了代表们的激烈争论,最终未能通过。这个遗憾在二大上得到了弥补。

二大宣言仍以《中国共产党宣言》为标题,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指明了党的最低纲领。宣言也指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又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至此,中国革命的形势向着更清晰的道路前行。

蔡和森之所以被推选为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是因为他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刻的认识。1922年5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蔡和森为这次大会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筹备工作。他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指出:“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哪派军阀财阀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蔡和森是最早用“半封建”一词形容中国社会的人。同年9月,在《中国国际问题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一文中,蔡和森又明确提出“半殖民地”的概念,认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已被国际帝国主义夷为半殖民地”。

蔡和森对于中国社会本质的精辟分析,与当时中共党内对此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甚至是超前的。

蔡和森任主编的《向导》周报。

当选为中央委员后,蔡和森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中共二大决定出版一份新报纸作为党中央的政治机关报,这项任务就由蔡和森负责。

创办一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蔡和森多年以来的愿望。他满腔热情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很快就创建了《向导》周报。

《向导》是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为指导国民革命而创办的第一份政治机关刊物,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停刊,共出版201期。

这份报纸主要发表时事政治评论文章,蔡和森任主编,高君宇、李达、瞿秋白、彭述之、张国焘任编委及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撰写过稿件。作为主编,蔡和森在《向导》上用“和森”的署名发表了130余篇文章,并用“记者”等署名发表了不少文章,对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等进行了有力宣传。此外,他还在《向导》上开辟了“外患日志”专栏,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由于人手很少,蔡和森一个人几乎承担了《向导》的所有工作,写稿、组稿、编辑、校对……他身体瘦弱,还患有哮喘病,但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一整天坐在房间里埋头阅读或写作,太累了就倒在床上休息,连衣服也不脱,睡醒了又爬起来继续干。书刊资料堆满了他的房间,几乎找不到可以坐下的地方。

利用《向导》这块舆论阵地,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量报道全国各地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激发劳苦大众反抗封建军阀的革命斗志和信心。《向导》的发行量最初是3000份,很快激增到4万份,最高时达到10万份。

蔡和森的革命道路始于湖南。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结识毛泽东后,两人因志同道合而成了挚友。当时朋友们对“毛蔡”的评价是:“和森是理论家,润芝是实践家。”

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陷入军阀混战,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蔡和森和毛泽东团结了一批有志于改造社会的青年,努力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1918年4月,他们组织了新民学会,后又创办了《湘江评论》。

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希望到法国学习、考察。1918年6月,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到北京联系旅法勤工俭学事宜,见到了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交谈之后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蔡和森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蔡和森结识了与自己志向相投的女青年向警予。在他的影响下,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两人的接触逐渐增多。

1919年12月,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在35天的航程中,蔡、向二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交流思想,感情迅速升温。1920年5月,他们在法国蒙达尼结婚。结婚照上,两人还拿着一本《资本论》。

留法期间,蔡和森“猛看猛译”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他两次致信毛泽东,一次致信陈独秀。在这些信件中,蔡和森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地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毛泽东在复信中说:“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除了研究理论外,蔡和森在法国期间也做了很多实践工作。他向中国学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一批先进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他先后三次領导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逐渐成长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筹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12月,他在陈独秀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机关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向警予也同期回国,后来在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中共妇女部第一任部长。

1923年,蔡和森参加了中共三大,强调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应保持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他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性和中派的动摇性,提醒共产党人要保持警惕。1925年5月,蔡和森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同年冬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后又兼任中央秘书长。

左图:1920年,蔡和森在法国期间。右图:蔡和森等人创办的《湘江评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蔡和森极力主张武装工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连写7封信给中央常委,提议中央“重新号召土地革命”。他批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力荐毛泽东进中央政治局,提议举行秋收暴动。

1928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牺牲于武汉,年仅33岁。虽然当时二人已经分手,蔡和森得知消息后仍陷入巨大悲痛之中,他在悼念文章中写道:“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中,蔡和森出席了中共六大,发言总结了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初期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并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此后,他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回国后又被派往广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931年6月,因叛徒出卖,蔡和森在香港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对于蔡和森的一生,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回想1918年,蔡和森满怀一腔救国热情,在去北京的路上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少年行》,其中几句是:“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他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1931年被捕牺牲。

1972501186323

猜你喜欢

蔡和森宣言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Father's Day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潮涌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