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媒介产业资本化*

2022-03-21曼弗雷德诺切杨嵘均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业资本资本化政治经济学

曼弗雷德·诺切 /文 杨嵘均 程 琳/译

以政治经济学为视角,媒介产业的经济化或商业化是近年来媒介与传播研究中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这也是私营部门组织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基本结构特征。自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来,媒介的所有权就被私营经济的商业组织部门占有。然而,直到20世纪末,德国学术界从事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学者才惊讶地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中传播行为正日益经济化。和其他领域一样,在这一问题上,学界普遍忽视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它目前的发展对上述现象的回应和分析。如若不然,相关学者便不必惊讶于传播媒介以及传播行为的经济化,甚至可以更早意识到这些问题。目前,媒介产业的部分创新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化或商业化,这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因而,相关学者开始关注媒介产业经济化及商业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与此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得出的学术成果也能够得到广泛认可。

一、以经济化看待媒介产业资本化

然而,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经济化”的概念不足以描述今天媒介产业的发展。“经济化”本质上只是私营部门媒介产业在逐步实现“资本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1本文不涉及讨论公共服务媒介商业化的具体问题。——作者注而“资本化”指的是资本在增殖过程中彻底吸纳整个媒介系统。这就意味着媒介系统比以往更加彻底地整合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从而也就更深入地整合到了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中。上述情况表明:媒介产业资本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更高级阶段,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媒介的资本化,首先意味着媒介生产比以往更全面地纳入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的整个经济体系中。因此,媒介生产也更加强烈地受到生产规律、资本增殖,利润最大化、竞争以及资本积累和集中趋势等“运动法则”和“约束”的限制。而与上述发展相伴而生的,则是信息、教育、政治、文化、娱乐以及工作、生活条件等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领域的进一步资本化,通常被称为“商业化”。这些领域商业化和资本化的过程,是新自由主义所秉持的、将整个生活领域“全面资本化”的现实基础。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资本化运动,乃是长期资本化进程的一部分。这一过程,建立在最初非资本化的部门实现私有化的基础上,并对媒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上述媒介产业资本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在欧洲,媒介产业作为国家或公法意义上的(垄断)部门,通过私有化、去管制化和商业化实现资本化。虽然,这些部门尚未完全实现资本化,但通过广播、电视、电子通信、互联网等行业能够间接实现资本增殖;

2.媒介产业的结构变化,尤其表现在媒介内容生产的日益商业化、国际经济和新闻行业日益集中、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之间在经济和机构上互相兼并以及其他产业参与到兼并过程中;

3.国家与媒介产业关系进一步受资本化影响,同时国家传媒政策日益被视为媒介经济政策;

4.在资本主义全球结构转型过程中,媒介产业在经济政治领域进一步履行调节宏观经济功能以及相关社会职能。

通过去管制化、私有化、商业化、全球化、媒介多样化、媒介与不同产业融合、数字化、集中化、资本隐匿化、电子商务等方式,媒介产业实现了完全的“失控”,并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因此,在我看来,将媒介产业的发展与“失控”资本主义一般发展趋势紧密联系起来分析,似乎比以往更为恰当。这种分析模式意义至关重要,因为媒介产业资本化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媒介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影响深远的相互渗透。

二、媒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媒介产业渐进资本化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在传播学研究中,采取以资本和资本主义为中心的批判路径,合乎发展需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的冲突导致了以西方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相关研究被“边缘化”,更有甚者,禁止学界进行相关研究。1北美、英国、德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研究存在着大量分歧。关于不同的研究路径的发展以及互相之间的批判,参见Vincent Mosc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1996。——作者注如此一来,一种有利于批判政治经济学被接受和发展的“学术氛围”便无法形成,而以批判政治经济学路径研究传媒产业经济化或商业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就成为天方夜谭。

在英语语言国家的学术界中,“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著作零星地提及了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路径。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这些批判路径也得到了部分发展。但是,在那时,社会中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无疑属于“被遗忘的理论”。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德国学者才试图恢复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路径,并在使用它们去分析德国的媒介同时,开展传播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霍斯特·霍尔茨(Horst Holzer)、沃尔纳·梅尔(Werner Meier)、曼弗雷德·诺奇(Manfred Knoche)、迪特·普罗科普(Dieter Prokop)以及克里斯蒂安·施泰宁格(Christian Steininger)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题,是基于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实证分析。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路径与“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形成鲜明对比。“新政治经济学”囊括了对社会背景以及政治背景的分析,同时有意将这些条件与时下流行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联系起来,并以此进一步发展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参见Marie Luise Kiefer, Medienökonomik. Einführung in eine ökonomische Theorie der Medien, München/Wien: Oldenbourg, 2001。——作者注政治经济学批判,旨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前提以及结构条件,从而对其功能和运作过程进行动态的分析和批判。换言之,其侧重点在于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即一切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人类文化生活进行分析和批判。在此,资本主义被视为一种从历史上发展起来并且能在根本上得以改变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

三、资本主义中的媒介产业

就本文的研究对象而言,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性有待考究。本文提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它要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对社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1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不是在政治意识层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而是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阐释的分析方法以及原理进行批判性的运用与发展。——作者注在德国等地的学术界,通过积年累月广泛研究相关国际学术文献,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已经拓展了这一研究路径。这种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要求对以下几点着重进行批判性考察:

1.当代资本主义的转型过程,尤其关注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转型;

2.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市场的迷思与经济危机;

3.当下的经济政策;

4.竞争、集中化以及全球化;

5.金融市场的政治经济学。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看,对当代私营部门媒介产业资本化的研究,需要放在当前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而作为高度集中的且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私营部门(以欧洲的媒介产业为例),在媒介产业私有化和去管制化之前,它只不过是一个欠发达的“舶来品”。同时,它们也是资本增殖以及资本主义利益扩张的阻碍。国家组织的垄断部门(如邮政服务以及电信)、公共服务相关行业(如广播和电视)以及非资本部门(如互联网)等,尚未允许资本投资准入。上述部门的作用,由于被限定在基础设施技术—组织合理化的框架内,所以他们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实现“商业化”。这些部门不能广泛地融入“全球”营销、广告以及公关策略当中。以新闻行业和图书出版业为代表的传统私营媒介部门中存在的“资本管控”现象至今仍然可见,并且存在范围不小且具有全国性的联系。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阻碍媒介产业资本化的障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整体的经济利益考虑,由于在民族国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作用下,以及,在欧盟高呼的“开放国内市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宣传口号的影响下,传媒行业的“管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克服了。而欧洲媒介产业由于在政治、经济领域上的“落后”,所以它成了欧、美传媒企业为实现生存进行战略扩张所要克服的阻碍。对于新兴的欧洲传媒企业而言,需要通过努力参与国际兼并、战略联盟以及企业“全球合作伙伴”网络来突破国家权力边界。

媒介产业资本化的性质、程度、历时和进程,是由媒介产业长期经济利益和基本问题所决定,而这些问题又是与国家整体国民经济中类似的利益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是,相关经济政策以及解决资本结构性过度积累这一重要问题的中期战略,时常导致新的周期性“危机”以及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长期问题。

在资本结构性过度积累(投资率下降)以及(技术驱动的)合理化投资的压力下,使得用于资本扩张的投资减少,并进而导致劳动力减少(失业)。而由于劳动密集化以及薪资水平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又是伴随着福利国家相关政策逐渐被强制废除而发生的,所以在上述发展因素共同作用下,整个社会购买力下降,并进而导致消费疲软。与此同时,上述发展因素却加剧了基本饱和且停滞不前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此背景下,媒介产业资本化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制定必要的中期战略也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媒介产业资本化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这一角度看,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社会总资本增殖带来的利益(以及与其共存、根本上由危机导致的风险)与媒介产业中特定资本增殖产生的利益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媒介产业的资本化进程。一方面,由于媒介产业有利可图,所以它成为吸引过度积累所产生的“过剩”资本的新兴投资领域。非媒介产业的资本开始关注媒介产业。另一方面,非媒介产业资本主要关注媒介领域的广告、公共关系、资本的流通功能。鉴于资本过度积累、社会购买力下降以及相关企业间竞争加剧等危机,整个经济领域都将媒介上述功能视为危机中必要且适当的问题解决战略。

虽然上述行为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公司的运作中,但是这些与媒介产业相关的利益和策略,理论上是媒介产业资本化进程的诱因之一。与媒介产业相关的利益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宏观战略,促使欧洲各国政府为维护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消除媒介产业资本化和商业化的障碍。在此背景下,法律赋权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媒体部门实现私有化、去管制化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上述的发展趋势不断向媒介公司施压,所以这些公司的生存高度依赖广告收入。这样,为了整体的经济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利益,相较过去,它们则要在媒介生产资本化和商业化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履行广告、公关和流通职能。因为,这是它们生产的必要条件。与此相关,媒介公司对媒介领域以外的资本需求日益增加,也更愿意通过公开募股(IPO)来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

然而,根本问题在于,媒介产业的资本化,即使被用作解决整体国民经济中期问题的战略,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相当多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由于个人资本行动导向的战略目标以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政治上被合法化,所以个人资本间的竞争也在政治上被合法化了,而这一策略只能系统地暂时解决个体经济出现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做法却导致个人资本和整体国民经济存在问题的恶化。因为,媒介产业的资本化导致资本和利润发生了再分配。这一过程的特点,体现在分配越来越不平等;存在暂时的“赢家”(资本集中)和部分“最终”的“输家”(资本毁灭)。即便对赢家而言,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相反,这意味着问题的恶化。正如之前提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固有的基本问题(结构性过度积累、利润率下降、竞争加剧),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下一次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从结构上看,上述的现实发展,同样也是长期社会问题引发的后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介产业的资本化而加剧。各种消费品在人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再分配,同时由于工资削减、大规模失业以及福利国家被废除而导致经济和社会不平等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这些因素引发了下一轮的经济“危机”,最终演变成下一场社会政治的“危机”,尤其体现在大众购买力不足方面。因此,媒介产业资本化不可能成为解决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合适手段,例如,媒介产业化就无法在整个社会中实现分配正义。相反,媒介产业化促进了整个社会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资本化和商业化,其导致的负面后果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四、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原因、形式和后果

本文认为,对资本主义的一般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业已成为合理分析、解释和部分地预测媒介产业资本化进程的基础。这种研究路径,能够提供一种学理上自洽的方式来侧重分析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原因、形式、后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本文具体的出发点是,将市场激进主义者所描述的“失控”媒介产业作为资本主义不可分割的功能领域,并将之与“失控”资本主义的全球转型过程相结合进行观察。学界已经用诸如“涡轮”资本主义、“股东”社会或“纯资本主义”之类的关键词,描述资本主义全球化转型过程。

从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视角看,1采取这一研究视角并非要提出一个“封闭”的媒介政治经济学理论,而是要从“政治、经济的结构”中去分析媒介产业的发展。从理论上看,这一研究路径不仅合乎理论发展,而且得到了“经验证明”。本文正是通过参考大量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对媒介产业发展的研究,对媒介产业发展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证明了这一视角的合理性。——作者注当前媒介产业的资本化,是与资本主义的一般发展进程以及所有相关经济领域内的资本增殖问题密切相关的。然而,相较于其他经济领域,对媒介领域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在经济—政治结构中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同样尤为重要。媒介领域的特殊性,尤其体现在私人部门的媒介,在生产过程中履行了额外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以及相关社会政治功能(超越了媒介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实现资本增殖这一“传统”经济功能)。首先,媒介产业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承担不可或缺的经济职能(一般广告及商品流通的职能,促进资本增殖的职能,即生产职能);其次,媒介产业承担了不可或缺的意识形态功能,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合法化并得到保障;最后,媒介产业通过媒介消费,承担了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

导致媒介产业资本化的一系列原因可以区分为三类:

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原则上同样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资本运动规律的影响;

2.当前,面临的媒介资本增殖“危机”与资本主义目前的转型过程以及“失控”资本主义的形成存在因果联系;

3.媒介资本采取的具体战略与“失控”资本主义国家媒介产业经济政策,例如私有化、放松管制、促进集中化等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本化。

(一)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原因

首先,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原因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上,包括:

1.资本关系的具体形式表现为法律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在私有制基础上资本家拥有雇佣工人的处置权(劳动力成为商品)、仅由资本决定生产目标以及确定产品价值等;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具体的矛盾关系;

4.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表现为价值生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中资本所有者实现交换价值支配着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

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资本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

6.劳动者强制劳动、资本增殖、资本所有者盈利与资本竞争、积累、集中之间存在具体联系;

7.资本所有者通过与国家的联系来保障资本主义的统治;

8.将人类生产、再生产过程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条件等不平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社会资本化。

如果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述基本因素考虑在内,我们就会发现在私营媒介产业中,所有部门理论上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受到资本化过程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媒介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新闻、书籍、电影、录像、音乐、广播电视等产业部门存在着推动资本化的新动力。迄今为止,媒介产业中的一些大公司,虽然在经济上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形见绌,但其正在利用资本化战略“弥补”资本化的不足。例如,贝塔斯曼股份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附属投资银行的媒介集团”。这意味着,多年来,贝塔斯曼股份公司占比最大的利润来自股市交易以及公司股份的买卖,而不是生产媒介。

其次,资本主义以及媒介产业当前面临的危机也是导致媒介产业资本化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能够绵延不断,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本结构性的过度积累。而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的供需失衡也成为经济危机的主要诱因。从理论上看,供需失衡意味着生产大于消费,换言之,媒介产业能够明确一个适当的利润率实现资本增殖,亦可以解释为由于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从而减少生产。以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和生产过剩为特征的资本结构性过度积累表明,相较于可实现的利润率而言,资本积累过多,会使资本存在贬值的危险。故媒介公司采取战略行动旨在应对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的风险。资本过度积累以及供需失衡是媒介产业内部公司及相关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些公司和部门希望在产品销售的竞争中“获胜”,因而进行过度生产以至于生产超越了需求,而需求从根本上受到大众购买力不足的限制,这也可以理解为,是需求饱和或需求未被完全开发(消费不足)的限制。

从根本上上看,工资、薪金水平降低、失业、社会福利下降、日益沉重的负担要求养老金、保险削减,以及“绝对的”人们生活所必要的需求普遍得到饱和而导致购买力下降等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危及了资本增殖。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防止资本利润减少的风险,在各门各类的生产公司的竞争中,经常使用以下生产策略:

1.生产的(部分)转型,即从为生存和满足绝对的必要的需求而进行生产转向为相对需求进行生产;

2.生产由第二(工业)部门转向第三(服务)部门;

3.生产从物质生产转向非物质生产。

由于上述三种生产策略相互作用,为经济增长开启了“机会之窗”。因而,媒介产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高增长且有利可图的经济领域。

在此背景之下,当前媒介产业资本化的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是对于传统媒介公司而言,通过将剩余资本投入到新的私人媒介领域、新媒体市场以及创新媒介产品等方式,能够解决资本过度积累以及竞争导致的利润率降低的问题;

二是对于其他领域的公司而言,通过增加在媒介领域上的花费进行促销广告和公关能够实现资本增殖;

三是对于其他领域的公司而言,将剩余资本投入到高度资本化的媒介产业能够实现资本增殖。

最后,媒介产业资本化与“失控”资本主义的转型以及媒介产业的“失控”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当媒介资本像其他产业资本一样,通过国际化和全球化将自己从民族国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失控”。类似的“失控”,还包括从阻碍资本增殖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将国家经济政策与广播、电信和互联网等领域内进行私有化和去管制化结合实现。

在国家制定促进产业集中以及竞争的政策框架内,媒介产业克服了难以集中的障碍。

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框架下,媒介资本摆脱了福利国家和议会民主的“枷锁”。而对媒介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它摆脱了媒介生产和媒介政策的公众服务导向以及媒介生产和媒介政策的文化导向等落伍观念的“枷锁”。

(二)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形式和后果

推动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形式在表1所示的不同的媒体部门大致相同,除了推动媒介产业资本化以外,在新闻行业产品多样化及产品创新等方面也有所贡献。上述种种推动资本化的形式包括:将媒介生产全面融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及剩余价值生产的整个经济体系、面向消费者的广告体系;更彻底地推动资本生产及增殖、利润最大化及资本的积累与集中。个人媒介部门资本化的进程基本相似(但因媒体部门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特例)。导致个人媒介资本化进程相似的原因归根到底源于其前提条件一致,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且均具备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私人媒介部门的组织形式。此外,不同媒介部门资本化进程的相似性还能够通过一个事实体现出来,即技术与经济制度相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媒介产业资本化,在此过程中不同媒介部门的特殊性日益被打破。

首先,我们可以从扩大的媒介产业和传播产业两个不同媒介领域部门来认识到推动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具体原因、形式和后果。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下面两种类型的资本进行区分十分重要:

1.用于制作或复制节目以及其他内容的媒介资本,例如,新闻机构的媒体部门、报刊、书籍、广播、音频、电视、电影、录像、在线制作;

2.媒介产业相关资本以及投入媒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通常部分用于媒介相关产业的生产,即压缩/存储、传输、加密和接收等技术的生产。

媒介相关产业长期以来一直遵循资本化的相关原则。例如,电信部门私有化之前,这些相关产业的公司已经依据私人企业的商业原则对外提供媒介技术。媒介产业的资本化过程更新颖、更全面、更有价值,资本通过制作或复制节目和其他内容来实现增殖。通过媒介产业资本化,本文开头提及的所有基础领域资本化过程都能实现预期成果:在欧洲曾经由国家组织的垄断企业以及公共服务部门通过私有化、去管制化和商业化实现资本化过程;媒介内容生产日益商业化;广告行业的影响力日趋扩大,媒介被整合为销售媒介,例如,电话购物、电子商务等;调节宏观经济功能(广告、销售功能、消费者环境)、资本主义全球范围内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在政治(政治意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及社会(通过娱乐使劳动力再生)领域履行媒介生产的功能。

其次, 我们可以从媒介生产的收益进一步认识媒介资本化进程的差异。人们可能会认为,完全或主要依靠广告实现盈利的媒介产品相较于完全依靠分销获取利益媒介产品,面临着不同的资本化压力。然而,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电影/录像和音频(音乐)等媒介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有助于广播以及电视广告部门盈利。广播、电视部门的资本化,不仅符合相关公司和广告行业的利益,而且同样符合电影产业以及音乐产业的利益。向私人广播电视公司出售播放权不仅创造了更多的销售机会,而且有利于解决购买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因为,不需要像CD或视频销售那样直接向消费者单独出售实物产品。此外,电视产业资本化的另一特殊形式,即无广告的付费电视,也有助于资本实现增殖。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电影以及其版权生产能力过剩,因而仅仅通过广告补贴不足以满足过剩的生产能力。

表1. 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形式及后果

最后,我们可以从“传统”及“新兴”媒介部门之间的区别洞察媒介产业资本化进程中存在的差异。一些传统媒介部门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实现高度资本化(尤其是电影产业和音乐产业),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及21世纪初前后,互联网和网络媒介的资本化才处于起步阶段。当下也有许多针对新媒体部门的“数字经济战略”(据1999欧洲通信理事会报告)。据推测,由于在线通信领域的资本化是建立在包括媒介产业在内的整个经济体系高度资本化的基础上,所以其资本化进程将迅速进行。

随着媒介产业逐步实现资本化,其比以往更加强烈地受到经济体系、社会制度一般变迁以及媒介具体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使其符合资本增殖的利益。与此同时,媒介产业也在反作用于上述变化。随着媒介生产商业化的扩张,其后果体现在:

1.将媒介产品作为消费品与其他商品竞争;

2.媒介作为广告活动的手段以及发挥推动商品流通的功能得到扩展,并对整个经济体系以及媒介产品内容的生产产生相应影响;

3.国际资本以及国际市场集中化程度加强,媒介产业正在实现全球化;

4.媒介产业中结构性失业以及不稳定就业现象蔓延;

5.依据资本的利益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

6.营造一种够推动销售的 “消费氛围”,同时创造出与资本主义利益相符的政治意识;

7.国家制定的相关媒介政策与资本主义利益保持一致;

8.尤其是在当前新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中,国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统治地位被合法化并得到法律保障。

五、结 论

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对私营媒介产业渐进资本化进程中的经济化以及商业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媒介产业资本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这一进程中,媒介生产比以往更加全面地纳入到资本主义商品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整个经济体系之中。信息、教育、政治、文化、娱乐等领域的资本化,被视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及社会政策所主张的,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全面资本化”的推动力。媒介产业的资本化遵循着对其他产业部门同样有效的规律,媒介产业资本化的规律对其他产业部门同样有效。通过凭借其独特的广告、营销和公关措施,媒介产业资本化在整个经济体的问题解决战略框架内发挥重要的资本流通以及商品流通功能。媒介产业资本化的特殊之处在于,除了发挥使资本增殖的经济功能外还具备不可或缺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合法化,同时能够通过娱乐和休闲文化再生产实现群体劳动力的再生产。从理论上看,媒介产业资本化的原因、形式和结果与其他经济部门资本化的情况别无二致,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固有特征的危机现象中得到解释。显而易见,媒介产业资本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很难如民主理论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促进媒介生产功能实现的合适手段。

猜你喜欢

产业资本资本化政治经济学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文献述评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