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一曲致富路上“乡电歌”
2022-03-21国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张海军黄倩倩仲莹莹
■ 国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 张海军 黄倩倩 仲莹莹
吴集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镇最边缘的一个自然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2012年起,靠养鹅生存的贫困村不仅纷纷脱了贫,奔了小康,还打造出了一张苏北“吴集老鹅”的金名片,培育出的鹅苗更是销往粤西、粤东、广西、海南等地,声名远播。
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说起这件事,最绕不开一个人……
给吴集村带来这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大鹅司令”吴孝中。他早年家贫,家中瓦房3间,妻儿3人衣食不周,婚后长期在外务工,异乡漂泊让他格外怀念家乡。2010年,村集体发现吴集村是盐碱地,地处环河,对发展大鹅养殖业有明显优势,这让吴孝中看到了曙光。
与土炕“共眠”的日子,鹅蛋“热”成了“温泉蛋”
吴孝中今年64岁,可当你看到他吆喝3万只“傲娇大军”时的精气神,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位花甲之年的人。现在的吴孝中,年纪虽长,但斗志坚,干劲大,这一辈子没啥比脱贫更令他欣喜了。老吴是真的穷怕了。他说,过去家里穷,孩子要念书,为了节省,烟戒了,酒也戒了,身上的衣服坏了就补,补了再穿,只凭种庄稼挣的钱,还不够孩子学费的。这不,老吴自己办起了鹅仔孵化农场。那一年,老吴自学了鹅孵化技术后,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抱窝孵化”。那时孵化房全靠土炕(秸秆锅炉)供暖,为了保证孵化温度,老吴开始了与土炕“共眠”的生活,他每天都得数次翻看温度计,观察母鹅就巢的情况,每隔12 h还得人工翻蛋,一晚上折腾几次下来,压根睡不好觉。但由于技术和经验的缺乏,孵化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孵化率低不说,很多鹅苗还没出满月就死了,老吴第一次孵化就折了本。2013年12月的一个雪天,想着天冷,老吴就给土炕多上点柴火,由于太困,没有坚持住,老吴睡沉了,等到老伴再叫醒他时,鹅蛋都被“热”成了“温泉蛋”,别提孵出鹅苗了,鹅蛋也卖不出去了。2014年初,由于土炕生明火,还把周边的3间房给烧没了,家人都劝他放弃,但老吴咬着牙坚信这行准能赚钱。
电力与科技交相辉映,鹅苗有了新的生命力
自遭遇了这些火烤之苦,老吴目睹一筐筐全军覆没的鹅蛋,满面愁容,但他是个聪明人,心里想着别人成功肯定有“秘诀”,于是他每天坚守“央视财经”频道,购买10余本养鹅类书籍,老吴潜下心来,一门心思扑在养鹅上。
出现转机的一天终于来了,全国有名的养鹅大户祁海龙被财经频道邀请做客,当老吴通过电视看到祁海龙的鹅棚里6700只鹅苗正在暖棚里撒欢,几万只鹅蛋规规矩矩“躺”在自动化的孵化室里,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让老吴大开眼界。时节正寒,看着祁海龙鹅棚里的工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工作着,再想想他的手常常被冻得通红,老吴是又激动又迫切。
说来也巧,正当老吴盘算着怎么将自动化孵化室设备引进家时,江苏宿迁沭阳供电公司吴集供电所台区经理周树军、陈卫国正好上门为老吴的养鹅场检查用电设备,一听到老吴有这个想法,再看到老吴实在困难,他们将这个事记在心中。
2014年9月,在供电公司员工周树军和陈卫国的帮助咨询下,老吴购买了2台自动孵化恒温室。来年开春就成功孵化了2万只鹅苗,再见到老吴时,简直变了一个人。脸上的愁容消失了,腰杆也挺直不少。
尝到甜头的老吴还在当地宣传推动养鹅创业潮,传授村民“养鹅经”,村支部还赞助了农资费用,老吴真正地致富起来了。这一年赚了9万多元,可把老吴一家高兴坏了。
增容增产增服务,“护鹅队”悉心守护
2017年4月,老吴正式成立了沭阳县孝中农牧专业合作社,信心满满地扩大了养鹅场面积,从原先的0.067 km2扩大到了0.2 km2,又新添置了6台孵化室,准备再次迎接鹅苗的喜悦。没想到,啪的一声,鹅厂停电了,老吴立马拨打了台区经理周树军的电话。
原来,老吴一心求产量,没考虑到用电负荷,吴集供电所员工周树军和陈为国针对老吴的鹅厂,立即成立“护鹅队”,沟通掌握合作社的养殖规模,测算合作社用电设备负荷,帮助电力增容改造,从45 kVA增到80 kVA。
巡视线路
2020年初,随着吴集镇内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供电所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推动个体户绿色发展,于是为老吴的合作社制定了电能替代方案,主动订制供热供水以及电气设备整体能源解决方案,不仅为合作社整体节省15%的改造费用,又实现了改造后内每年可平均节约用能成本6000元,老吴别提多高兴了。
2021年,沭阳县孝中农牧专业合作社在电能替代方案的实施和不断优化下,用上了200 m2的供暖大棚,窝暖和了,鹅苗们再也不怕冷了。老吴的合作社年初上市了优质鹅苗15万只,回收养殖户肉鹅2万只,销售总产值300多万元,成为全县最大的种鹅反季节种苗繁殖基地之一。
看着合作社蒸蒸日上,老吴一家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在他看来,“我的合作社赚钱了,说不定还能传承给我的子孙后代。”
亮了致富路,也暖了心。老吴琢磨着,哪天去吴集供电所,给所里做一顿“全鹅宴”,亲自给树军和卫国乘碗老鹅汤,当面道个谢。
如今,周树军和陈卫国成立的“护鹅队”组合在吴集镇出了名,“鹅厂要弄线弄电什么的你就去找树军和卫国,他们是当地供电所的,这些事门儿清。”
“可我这都好几个问题拢在一起,人家不会嫌我麻烦吧?”周边人听了哈哈大笑:“他们可是我们的护鹅队啊,专门处理你这种‘麻烦’的。”
从“贫困”到“富裕”,越来越多和老吴一样的地道村民,因电能替代,正从“凑合过日子”向“满意达小康”的状态切换。平淡日子里,吴集供电所“护鹅队”的守护一直在,万家灯火的幸福也在稳稳地蔓延开来,一首养鹅致富路上的“乡电歌”也越发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