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的故事
2022-03-21严慧英
□ 严慧英
严济慈
1923 年,正值居里夫人发现镭25 周年,巴黎大学举行纪念大会,宣布法国参众两院全体议员通过的议案——以国家的名义赠予居里夫人酬劳金每年4 万法郎,表达法国政府和人民对科学家最崇高的敬意。也正是在这一年,遥远的东方,一个青年学生漂洋过海,来到巴黎求学,日后走进了居里夫人实验室。这个东方青年就是我的爷爷严济慈。
1923 年10 月,爷爷从上海登船赴法。在巴黎大学,爷爷以聪慧的天赋和超常的努力,仅一年时间取得了三门主课文凭,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建校以来尚无前例,这使得他一夜成名,为人瞩目。1925 年7月8 日,他写信给未婚妻报喜:“物理已于昨晚出榜,吾取甲等(共有九人,无一人为特等者)第五名,前三名为高等师范生,第四为居里女士Irène Curie,乃居里夫人之女公子。”显然,能够比肩居里夫人的女儿,同科出榜,爷爷的欣喜溢于言表。
主持物理口试的主考老师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法布里教授。结束考试时,法布里教授当面夸奖这个东方青年:“严先生,你的考卷是最好的一篇。”之后,法布里教授特聘这个东方青年到他主持的巴黎大学光学实验室工作。
1925 年10 月,爷爷进入法布里教授的实验室。教授交给他的研究课题是“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这在当时是世界级难题的一个分支。这道难题起源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的指导老师李普曼的理论推测。刚刚拿到硕士学位、年仅25 岁的爷爷,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担起了这个与居里夫妇有关的课题。
爷爷钻进实验室,舍弃了一切社交,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他用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完成了法布里教授交予的课题,更进一步拓展、完善了法布里教授当初命题的内容,依实验所得写成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1929 年3 月26 日,爷爷给居里夫人实验室投寄了一封求职自荐信。4 月3 日居里夫人就寄来了亲笔复信,约请我爷爷4 月6 日到她办公室面谈。这样,爷爷就进入了居里夫人领衔的镭学实验室工作。正巧此时居里夫人刚刚购置了一架显微光度计,便让我爷爷帮着安装调试。后来,爷爷还用这台光度计做了一些研究中的测量工作。在法国历时两年的访问研究中,爷爷不仅向居里夫人当面请教、切磋,也与居里夫人书面交流通信。
1930 年12 月,爷爷从巴黎回到北平(今北京),应李石曾院长邀请,到北平研究院筹建物理研究所。离开巴黎前,居里夫人向我爷爷表示,愿意送给他一些放射性氯化铅,以支持他在中国开展放射学研究。因而,爷爷按照居里夫人的意见,向北平研究院提出建议,希望创立镭学研究所。这个提议得到了李石曾的支持。于是爷爷在北平研究院做了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的所长。
居里夫人不仅热情地指导爷爷在中国创建物理学、镭学事业,更是帮助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青年科学人才。1929 年秋,爷爷写信向居里夫人推荐正在法国留学的郑大章到居里夫人实验室。居里夫人欣然接受并悉心指导。郑大章于1933 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成为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的主要科学家之一,是中国放射化学的创始人。
1934 年7 月4 日,居里夫人与世长辞。噩耗传来,爷爷含泪写下四千多字的祭文《悼居里夫人》。
1935 年,爷爷和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一同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56 年,爷爷与约里奥—居里再次会面,两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缅怀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说:“你的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收,却收了你这个中国青年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