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班委选拔困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21赵唯唯
赵唯唯
摘要:班委是班级的核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大学班级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班委的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后班级内部管理状况。目前地方高校在班委选拔过程中存在选拔时间过于短暂,学生竞选班委目的单一,缺乏对所选岗位的明确认识等困境,为了更好地推动班委选举,提高班委选拔质量,就要进一步增加师生地了解沟通,帮助新生正确、全面地看待和了解班委地具体职责,从而树立他们地班级主人翁意识,为日后的班级管理打好牢固基础。
关键词:高校班委;选拔;对策
班委是学生群体基层的重要管理力量,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抓手,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当前,地方高校的班委在选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势必会影响班级日后的建设和管理。
一、地方高校班委选拔困境现状
(一)班委选拔时间快速短暂
新生自九月入校后,大部分的学生事务工作已经开始,因为缺乏相应的班级管理对接者,大部分高校会尽快确定班内的具体班委,班委的选拔时间非常短暂。班委选拔的方式可以分为任免制和竞聘制两种。任命制是指由辅导员直接指定班委人选的班委选拔方式。刚入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不相识,不熟悉彼此的性格和特长,缺乏了解。这个时候通过辅导员和其他高年级班委翻阅入学新生的个人档案资料来了解新生高中时期的个人履历,经过与候选人的谈话,从而最终挑选曾经有班委经验的新生来担任大学班级的班委。竞聘制是指通过班内的学生提交申请表,班内召开竞聘大会,参与者通过即兴演讲的方式展现自己,班内采用公开投票、公开唱票的方式最终确定班内的班委。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互相了解的机会,给想要担任班委的同学展示的舞台,形成班内的民主氛围。学生参与投票投出的班委,在班内拥有更高的认可度。
目前而言,这两种方式中的竞聘制是大多数高校在使用的。虽然民主投票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方式,但是新生班级的正常运行急需一个班委队伍的支持与领导,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1很多高校急于选出班委尽快帮助辅导员完成新生军训、入学的相关工作,有些仅仅凭借新生的档案履历或者简短的谈话了解就敲定班委,时间短暂,做法仓促的选拔很可能会给以后的学生工作带来诸多隐患。
(二)学生参与选拔目的性过于单一
因为多数高校选择竞聘制作为班委选拔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参加竞聘来争取想要的班委职位。通过竞聘,班级内的班委职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局面。班长、团支书作为主要职位受到追捧,而其他的职位却频频遇冷,竞聘人数稀少,甚至出现某个冷门职位无人竞聘的局面。班委、团支书是班委重要职位,班长承担着班委团队核心和枢纽的重要角色,与老师的交流最多;团支书则是学生意识形态和党团教育的最基层,能够频繁接触到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学生对于重要职位的争取折射了他们竞聘班委的部分目的。存在部分学生当选班委主要是希望能利用自己班委的身份,争取到各种奖项以及获得入党、保研等发展的捷径,而锻炼能力、协助老师帮助同学是其次。当选班委目的是为了利用官职为自己铺路,这样单一的目的造成大学生参与班委竞聘时岗位出现“扎堆”现象,给后续的工作开展带来难度。
(三)新生缺乏对所选岗位的明确认识
由于高中和大学在学习方法、学习氛围、学习要求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加上班委设置存在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因而即便很多有班委经验的竞聘学生也会缺乏对所选岗位的明确认识。任命制的班委选拔是班级管理者对班委职务进行任免,很多被任免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了解大学班委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内容。而对于竞聘制,学生在选择班委职务的时候很大部分出于自己的个人需求,想要入党的学生选择竞选团支书,想要保证大学期间在校好成绩的选择学习委员,但是对于团支书和学习委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他们并不知晓,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和部分职务字面的意思曲解了原本班委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上网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大学的班委具体的工作内容。虽然提前了解的竞选态度良好,但是学校之间的班委工作也存在着差异,因而依旧不能很好地了解本校的班委工作要求。如果新生缺乏对所选岗位的明确认识,那么将很难结合自身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委岗位。很多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担任的岗位工作并不是自己之前所想的工作,或者发现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性格并不适合这个职务,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疲于应付,影响班级学生工作;部分学生甚至提出离岗、换岗的要求,给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四)未参选者行使投票权利随意
班委竞聘制选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班级的民主性,让学生选出自己的班委,但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投票权利行使非常随意。
随意最大的表现在于“投亲不投优”。客观而论,因为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短,大学生进入大学首先是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因而对于班上的其他学生并没有过多了解;又或者班上的部分学生本就是曾经的朋友或同学,所以彼此之间比较亲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看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与其他人同台竞争时,这些小团体有着共同的情感和利益基础,极易错误使用投票权,而非以候选人的个人能力为选举标准。2
部分学生的随意还表现在游离于班级之外。在进行公开演讲、投票、唱票的过程中,班级内的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关心和沉默。既不参与竞选,也不认真倾听竞选者的自我介绍,仿佛班内的所有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这样的态度很明显不能够进行公正有效地投票。如果学生在竞聘制班委实行的过程中随意行使自己的投票权,那班委竞聘制的优势将会完全丧失,班内认真投票的学生的努力也会白费。
二、地方高校班委选拔困境对策
(一)适当减慢班委选拔时间,增加师生间的了解
充分利用军训的时间,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在新生入学后,可以充分利用军训的时间,让新生进行一段时間的相处,彼此互相加深了解,同样也给班级管理者相应的时间熟悉新生。
作为班内的管理者,无论班委选举采用的任免制还是竞聘制,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了解班内的学生。首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正面接触和沟通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其次积极关注新生参与军训集体活动的表现,深入军训场地认识学生;再次通过走访宿舍,深入学生日常居住的环境了解具体情况;最后可以查阅学生的档案材料,对班级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班级班委未选举出来的时间里,面对繁琐的学生工作,可以充分调动高年级学生,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模式,选举高年级“带班”学生协助学生工作。
(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班委工作
充分把握新生入学初期时间,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班委工作。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召开新生班会和一对一的师生谈话。
召开新生班会更多的是面向班内全部的学生。通过班会营造班内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管理者通过给班级的学生制定各学期的学习、活动目标,去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要完成目标,就离不开班委工作的辛苦工作,让全体同学理解班委作为师生“纽带”的作用,从而消除其他同学对大学班委的偏见和误解。在班会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回顾,建立起集体意识,激发班内学生的凝聚力,鼓励学生配合班委的日常工作。在倡導大家积极参加班委竞聘的同时,端正参加竞选的同学的动机,最大程度保证班委队伍的质量。3
一对一师生谈话主要面对已经被选举出来的准班委学生。通过单独谈话来引导有意向担任班委的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班委应当拥有的“服务意识”和即将面临的挑战,树立正确的班委工作观念。一对一谈话同样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学生竞选班委的动机,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对班委进行管理和教育。
(三)加强班委具体工作和职责的普及
刚入校的新生往往对于各个班委的工作存在刻板印象,这便需要班级管理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及时普及,让新生全面了解班委的具体工作和职责所在。比起教师召开班会来讲解每个班委承担的具体工作,新老生联合座谈会的方式更适合进行班委工作的普及。积极发动学生会、优秀班委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的力量,以座谈会的方式让新生老生面对面,对新生关于班委的问题答疑解惑。学生对于班委工作的问题比较细致,比起辅导员和班主任,从事过具体工作的高年级班委能够准确地帮助新生了解目前学校对学生班委的要求。通过学生间的座谈交流会,可以让新生快速对于各个班委的具体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性格和优势选择班委职位。
(四)增强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
部分学生在班委竞选过程中漠不关心往往因为个人缺乏班级主人翁意识,认为无论谁当选都对自己没有影响,因而出现“投亲不投优”,弃权,随意投票等现象。要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就要给予学生班级的归属感。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度时,往往会脱离集体,或者是仅仅止步于周围人的小集体,这些都是在班委竞选中引起投票随意的重要原因。在新生刚入校期间,班级管理者要深入新生,走到新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适应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适应期的种种问题,让班级和宿舍充满温度,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班级,融入大集体,形成班级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
注:
[1]大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启航——新生班委的选拔与培养[J]. 李玉安. 价值工程. 2010(13):256
[2]孙委委.高校班委选拔过程中选举冷漠现象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 ,2016(12):147-149.
[3]高校班委选拔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马琳. 现代交际. 2019(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