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三角”地区县域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研究

2022-03-21李现伟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

李现伟

关键词:黄三角  水资源  优化配置  管理

一、沾化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随着经济发展对淡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黄河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黄三角地区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著,如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项紧迫又重要的任务。除了发掘水源本身外,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优化水资源配置,才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对洪涝、干旱、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水资源流域上下游和谐发展,推动水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对于稳定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黄三角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主要依赖于黄河水。因此,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是黄三角地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滨州市沾化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地下淡水资源少,赖以生存的黄河水又逐年减少,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近年来沾化区对水利事业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一)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对此,沾化区抢抓全省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机遇,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实施了徒骇河坝上闸除险加固工程、秦口河下洼闸除险加固工程、徒骇河沾化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徒骇河沾化区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等各类水利工程90余项。实现了对徒骇河的全线治理,全区河道排涝标准大大提高,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新增河道拦蓄水能力1060万方,改善排涝面积9.78万亩,进一步发挥河道排涝、灌溉等综合效益,为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徒骇河以成为集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家乡河。

(二)突出节水优先,打造水资源集约利用高标杆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沾化区狠抓惠民政策落实,建设高标准农田7.7万亩,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在全区引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44.3万亩范围内,投资3.89亿元实施沾化区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完善配套灌区渠系及田间工程计量设施,达到引黄灌渠农业灌溉节水化,计量设施精确化,水费征收规范化的目的。建设内容包括骨干渠道整治、末极渠系整治、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测水量水设施安装及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农业用水刚性需求与供水不足的矛盾,把沾化引黄灌区打造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按方计量收费的现代化节水灌区。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节水管护模式,泊头节水示范区探索建立了“五级管道、三级管护”模式。一是推行以村为单位配水管理,充分发挥村级合作社作用,实现有序灌溉,责任到人,精确计量,统一收费;推行精确计量,按方收费,泊头项目区一体化泵站实现了手机刷二维码和射频卡结合水电双计、数据实时上床平台系统的计量方式,古城项目区通过管道电磁流量计+电磁阀控制,精确配水和计量;推行冬枣节水+水肥一体化新型灌溉节水模式,在泊头项目区,探索冬枣滴管+绿叶菜套种新模式;在古城项目区,探索冬枣滴管+精确水肥配置到田间的新模式;推行村级泵站“站长制”,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站长,站长也是村级河长、湖长、湾长。推行农业节水信息化管理,建成引黄灌区农业节水信息化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GIS技术为支撑。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巩固提升城乡供水工程建设

饮水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沾化区自1999年率先完成了农村户户通自来水工程,走出一条“农村供水城市化”的成功之路,随后又在全市率先实行水务体制改革,对城乡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在全省第一个迈入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轨道,水价稳定,放水时间延长,水质明显提升,最大程度发挥好监理、检测、跟踪审计等三方职能职责,使全区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全区城乡供水和管理工作也迈入了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新阶段。目前,沾化区正在全力推进农村供水一户一表和村内水管网改造的“全覆盖”工程,也将构建起沾化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新格局。沾化区毛家洼平原水库供水厂是山东省鲁北地区建设标准最高、供水规模最大的农村供水工程之一。水厂现日供水能力6万吨,覆盖7个乡镇(街道),收益人口,32.7万人。2020年8月,毛家洼平原水库获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其规范化管理代表了全国农村水厂的最高水平。

二、沾化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來,沾化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狠抓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不断夯实民生“底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仍存有不足。

(一)资金缺口是制约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一是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未落实到位,缺口较大。水利工程面广、量大,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管理。自2020年以来,我区列入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有徒骇河沾化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秦口河下洼闸除险加固工程、徒骇河坝上闸除险加固工程和徒骇河沾化区下游段治理工程,共计4项,过半资金尚未到位,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资金瓶颈。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投资最高1500元,远远不够高标准农田各项建设所需。

(二)水资源总量短缺和灌溉用水上升之间的矛盾凸显

沾化区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大,水资源需求大,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受黄河调水调沙实施,造成滨州市引黄灌区引水能力下降65%。沾化地处黄河尾闾,农田灌溉基本靠引用黄河水,来水量越来越少。沾化区全年引黄指标仅为1.14亿立方米。受引黄总量控制和很难集中大流量引黄限制,我区东北部僻远乡镇引黄灌溉困难,特别是北部的冯家镇、滨海镇,东部的利国乡、下河乡以及西部的大高镇、古城镇部分村,这些乡镇是棉改粮的主要区域,小麦、玉米等耗水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可达44.68万亩,比上年增加8.41万亩,这也造成了引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基层水利技术人员薄弱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利人才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取。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当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还不能满足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人才队伍整体文化水平仍然偏低,专业技术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不能满足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技能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尤其是基层水利专业人才更为短缺。基层水管部门担负着水利工程日常管护和运行的重任,对防洪、排涝、灌溉至关重要,但沾化区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不仅人数少、而且老龄化严重、新鲜血液补充不上来,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严重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后期管护。

三、沾化區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沾化区要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外部开源、内部挖潜、厉行节约、循环利用的思路,多措并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一)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

抢抓国家建设机遇,对于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积极列入中央、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同时,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相关扶持资金,加大管理经费投入,尤其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此外,要拓宽思路、广开渠道,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投入,加强工程维修养护。

(二)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对沾化区重点推进水库连通、秦口河沾化区段综合治理,确保严格按照计划节点和标准要求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秦口河沾化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已列入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用地预审、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等工作,下一步也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对马新河、胡营河河道进行扩大治理,增加蓄水,维修配套桥涵闸等。实现区内水资源的引调,一是西水东调工程,引调徒骇河水到东部缺水地区;二是沾化北部引调水工程,扩大治理江河渠道,引调南部徒骇河、潮河淡水至沾化北部,挖掘北沙河、滨海三支两条北部截滲河,引调和拦蓄雨水资源,衬砌渠道,新建提水泵站,配套桥涵闸等建筑物。

(二)提升集约用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加强引黄用水管理,全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落实黄河水资源超载区区域取水许可限批制度。加大淡化海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开展节水循环改造,提升中水回用水平。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有效举措。农田建设中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整合农业项目建设发展资金,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创新投资、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针对农业生产中用水粗放等问题,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大力开展节水灌区建设,实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和现代化灌区建设,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质升级,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区域化发展,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三)加强基层水利管理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分级分类制定差别水价,推进农业灌溉定额内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达到压减农业用水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真正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行规范、良性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夯实农村供水基础。加快农村村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2021年实施了对150个村的供水管网改造,并对235个村逐步更换远传智能水表,在此基础上,应该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全区438个村的供水管网改造的“全覆盖”,实现一户一表,远程抄表及网上缴费。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受益农户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发展新思路、新模式,逐步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基础水利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水利调研,根据实际需要妥善解决人员配置。加强基层水利人才培训力度,有效破解管护人员“平时管什么,如何去管护”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优化基层水利人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拓宽人才。统筹推动基层水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严格人事管理,完善多方参与人才培养格局,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把握新时期流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家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需求,将构建更有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作为优先举措,更好地平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实现水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沾化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黄河生态“重在保护,重在治理”的重要指示,以打造鲁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龙头为目标,书写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靳晓莉,王君勤,高鹏.中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人民珠江,2018,39(3):62-65.

[2]张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21,(24).

猜你喜欢

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