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2022-03-21钟传娣
钟传娣
摘要:深度学习是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学习所提出来的理念,符合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当然,深度学习不是一味挖深难度,也不是用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来刻意为难学生。崔允漷教授提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应用这种理解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探索、理解和建构的完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真正实现数学知识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深度思维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某个具有挑战性的知识进行全身心积极的参与,理解概念的内涵并能进行延伸,快速连接与建构所学知识与个人已有知识的关系,在生活中体验成功,促进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及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背景,有效进行小学数学单元的设计和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整体、更全面地把握所学知识,构建及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多元化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建议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尽力提高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循序渐进的单元教学目标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明确的教学目标,诚然,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也是如此。在深度学习的大背景下,学生需要更整体、全面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和层层递进的原则。这样环环相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做到有条不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整体设计评价练习,促进思维深度发展
深度学习是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主动关联建构,自主变式探究的能力。同时,深度学生对于课堂评价练习的设计也有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以模仿书上例题为主的练习,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倡导:设计对比练习,提升学生变式迁移的能力;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灵活思辨的能力;设计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操作创新能力。
(一)设计对比练习,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
有些分数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搞清楚,想明白,与其让学生反复训练,不如设计一些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在比较中感悟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学习完“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对于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的分率总是混淆不清。那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对比练习:(1)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2)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分之几?(3)把3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4)把3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分之几?(5)把3个桃平均分成4份,2份是几个?2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经过对比,学生发现(2)、(4)和(5)的第二个问题都是把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要求的几分之几是部分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而(1)和(3)对比,则发现是把具体的数量平均分,求每份是几个,求的是具体的数量,如果能整除就可以用整数表示,如果不能整除,就用分数表示。
(二)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
教学中,学生总是习惯于一道题目只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对于开放性问题存在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灵活应变能力的提升,而开放性练习则能训练学生缜密思维。
例如“分数的意义”单元有一道这样的练习: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它的1/3,另一根剪去1/3米,哪一根繩子剪去的长一些?多数学生认为两根绳子剪去的是一样长,可仔细一想显然不对,第一个1/3表示的是剪去的绳子与这根绳子总长度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1/3米表示的是具体长度,两者无法直接比较。因为1/3表示的是关系,无法确定,而1/3米是确定的数量。这时,有同学提出要分类讨论,根据绳子的总长度大于1米、等于1米和小于1米分类讨论。当总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剪去的就长,如果小于1米,第二根剪去的长,如果等于1米,则两根剪去的绳子一样长。
(三)设计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那么,我们在设计练习时,也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是师生课堂沟通的桥梁,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提出。这些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老师,当然并不是“乒乓球式”的问答,而是能够引发学生深思的探究性问题。
(五)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单元情境助推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进入课堂状态,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童话情境……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与理解数学,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时,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点拨,从而很自然地、顺利地达成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候,我们可以创设园林设计的情境,请学生担任园林的设计师,用多媒体展现出园林的平面图,并抛出问题:为了美化公园环境,设计师想要在公园内的草地种上不同的花草,已知种植的区域形状都是多边形,用你喜欢的方法设计一下种植的布局,并且想一想每个区域内分别需要准备多少花草的幼苗?这样开放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即生活的道理,领悟到了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辛苦。同时,对运用分割法、填补法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温习了前面所学的四边形的面积、混合运算等知识,将单元知识进行串联与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洋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2]李超.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J].智力,2020(23):105-106.
[3]崔迎春.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圆柱与圆锥》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06):25-26.
23885017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