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漠长歌,金石遗响

2022-03-21崔玉坤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寿山石

摘要:寿山石为清代治印篆刻者偏爱之名石。喀喇沁旗博物馆藏两方寿山石印,属于清朝蒙古喀喇沁右翼旗末代亲王贡桑诺尔布,一书“世守漠南”,一书“喀喇沁王之宝”。贡桑诺尔布的一生致力于推进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近代化改革,维护蒙藏地区与中央的友好关系,是近代史上一位极有作为的政治家、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富文人修养的书画收藏家。馆藏两方寿山石印,苍莽古朴,为贡桑诺尔布所珍爱,一度失落民间,幸而复得。这两方寿山石印,见证了贡桑诺尔布作为改革者的光辉一生,也反映了其作为文人对金石收藏的热忱,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键词:贡桑诺尔布;寿山石;黄少牧

治印,属金石碑版之学,与书画墨艺相通,历来为我国文人所善。《四库全书·砚山斋杂记》云:“篆法贵古不贵巧,汉印白文皆铸成者,但记爵名而已,无为字者,其篆体亦方正,无多转折。至唐,用朱文,刀刻,始有字及道号,而印玺之法从此日趋于巧矣。然自唐及明隆、万以前,书翰家亦不多用印章,用者只是铜、牙章及黄杨木。”宋明书家重书篆而轻材质,至清人治印则重印石,尤钟寿山石。寿山石产于闽地,为我国四大名石之首,种类繁多,其中有“石中之王”美誉的田黄石,抚之如温玉,视之如流云,更是寿山石中的珍品,备受清代皇室喜爱。皇帝甚至用其篆文祭天,清代重要的官员玺印也多用寿山石制成。

喀喇沁旗博物馆藏有两方寿山石印,属于清代镇守喀喇沁的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明清易代,为了维护关外的稳定,巩固北部边防,清廷以“南不封王北不断亲”为原则,长期奉行这一国策,与漠南蒙古之间通过联姻保持了长远的友好关系。贡桑诺尔布的家族是清代世袭的蒙古贵族,他于光绪年间袭札萨克郡王爵,便开始着手推动治下的教育改革。此后,他前往京师、日本考察。壮年正值清廷崩析,洋务维新的图变之风盛行,于是其在治内革新旗政,兴办实业,颇受各界嘉许。这两方属于贡桑诺尔布的寿山石印,篆刻精美,一书“世守漠南”,出自名家之手;一书“喀喇沁王之宝”,为藩王专用印。两方印章见证了清末民初的风云变幻和贡桑诺尔布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喀喇沁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振兴漠南的喀喇沁亲王

贡桑诺尔布(1871—1930年),字乐亭,号夔庵,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人,世袭札萨克郡王爵。他精通汉、蒙、藏、满四种语言,擅诗词歌赋,文学造诣颇深,喜收藏,在清代蒙古外藩诸王公之中亦可归为极富人文修养的一类。贡桑诺尔布17岁袭爵,此时正值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也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之年。虽然变法失败,但革除弊政、求变图强已成为朝野上下、南北诸藩之共识。贡桑诺尔布甫一袭爵,便立即着手布行教育新政,在此后的四年内,先后创办了多所新式学堂。蒙古族第一所新式近代学校—崇正学堂,即为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建。为筹备建校,贡桑诺尔布广聘各地的新式人才和知名学者如陆君略、钱桐等人任教习。除以蒙、汉语学习为主要课程外,还开设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绘画等一系列新式课程。这所学校的创建,既响应了维新之风的号召,又是深处内陆地区的蒙古喀喇沁右翼旗迎接自海外而来的近代化潮流的重要标志。贡桑诺尔布作为蒙古贵族出身的世袭藩王,能看清世界大势,率先在思想尚未完全开化的地区推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式学堂,着实难能可贵。

崇正学堂成立后,贡桑诺尔布继续在邮电、出版、商业、通信等领域推动改革,并选派成绩优异的学子前往北京、日本等地深造。学堂成立翌年,贡桑诺尔布还亲自赴日考察。有感于外洋教育模式之齐备,归国后,他又主持兴办了蒙古族第一所军事学校(守正武备学堂)和第一所新式女子学校(毓正女子学堂)。在贡桑诺尔布的努力下,喀喇沁右翼旗先后出现了工厂、商店,市场交易盛况空前,时称“塞外京师”。贡桑诺尔布还在旗境内架设了电报和邮政系统,新式书刊、报章、新闻消息终于能及时从北京等地传来,使当地普通民众和学子得以“开眼看世界”。

贡桑诺尔布的一系列举措,不仅率先推动了喀喇沁的近代化进程,还带动了其他蒙古族地区的上层治理者,他们共同实行地区性的蒙汉联合,主张开矿练军;武昌起义后,贡桑诺尔布呼应各省举义独立声浪,对清廷主张地方自治。入民国,贡桑诺尔布长期任蒙藏院总裁,协助民国政府管理蒙藏事务,在任长达十六年之久,虽为羁縻之职,但也始终致力于维护中央与蒙藏地区的友好关系。他在北京创办了蒙藏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培养了无数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他还安排迎接西藏九世班禅入京访问,并协助册封。贡桑诺尔布身体力行地推动赤峰地区乃至北部中国的近代化浪潮,其政治生涯,足以证明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改革家和先驱者。

二、书画收藏家贡桑诺尔布

贡桑诺尔布的另一个身份是书画收藏家,时于北京的收藏界亦稍著声望。贡桑诺尔布天资聪颖,幼年师从湖湘学者丁锦堂,通晓四种语言,钟爱汉文化和书画金石艺术。赴京任蒙藏院总裁后,贡桑诺尔布更是在闲时四处购求文玩字画,遍访吴昌硕、李瑞清等书画名家,与之相谈甚欢。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已成定局,该年蒙藏院因故废。次年6月,革命军攻入北京,张作霖仓皇北顾,7月即改蒙藏事务院为“蒙藏委员会”。贡桑诺尔布自此结束了贯穿其大半生的政治活动,闲居北京太平街王府,兼顾一些蒙藏学校的校务。贡桑诺尔布工诗词,擅书画,更醉心收藏,其作品题款多自号“夔翁”,与京中诸学者文人,如严复、梁启超等人志趣相合,唱酬甚密。王府内露红烟紫,芳林秀园,自然也成了京中文人的雅集之所。

貢桑诺尔布收藏颇丰,民国十四年(1924年),江西水灾。在末代帝师朱益藩的倡导下,北平各界与书画家、收藏家们联合于中山公园举办“江西赈灾书画展览会”。会上所展唐寅《山水卷》、董其昌《行书卷》等多件珍品,皆出自贡桑诺尔布自藏。此次展出全部收入皆用于赈灾,亦可见其心系灾民之情切。

晚年的贡桑诺尔布纵情诗酒,多与北京的金石书画名家交游往来,其中就包括“甲骨四堂”之一的罗雪堂(罗振玉)、大画家陈半丁等人。清末篆刻家黄士陵(牧甫)之长子、民初著名篆刻家黄石(少牧)亦为贡桑诺尔布刻寿山石印两方,其中一方“世守漠南”印,现正藏于喀喇沁旗博物馆。

三、馆藏贡桑诺尔布两方寿山石印赏析

喀喇沁旗博物馆现藏两方贡桑诺尔布的方形寿山石印,其一为清末民初篆刻家黄石所作,刻“世守漠南”。“世守漠南”四字为清廷赐给历代喀喇沁王,褒其镇疆抚远之义,贡桑诺尔布以此四字请少牧作印,抑或以此明其心志否?据已故的文博大家史树青先生叙述,少牧所作另一方印,刻“牗迪蒙疆”,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赐崇正学堂题匾匾文,斯文犹存,惜此印亡佚,至今未见。另一方印与“世守漠南”印同时在“文革”期间发现于百姓家中,阳文篆刻“喀喇沁王之宝”,造型雅致,应为贡桑诺尔布的专用印信。

(一)“世守漠南”方形寿山石印

黄少牧所刻这方“世守漠南”寿山石印,高10.8 cm,面长7.2 cm,面宽6.2 cm,印呈方形,随形纽,印石为黄色寿山石。印身多处有磕碰痕,缕裂较多,其图案为浅浮雕,前侧雕绘松、石、亭、桥和负竿渔夫,右侧部分残缺残存亭树,左侧山松石桥之畔,有一持杖老叟静立(图一)。后侧残存山间松石,一人于石上端坐。转动印石,犹如漫步山间,云气缭绕,寿山石的石色又为山云松风添了一抹古意。印顶凸凹雕如意云纹,有一圆孔,孔上方楷书阴文“上”。印面阴文篆字“世守漠南”(图二),未见明显边栏,“世守”二字部分残缺。

黄石,名廷,字少牧,以字行。其父黄士陵为清末与吴昌硕齐名的篆刻大家,吴昌硕擅长在工笔中求写意,钝刀治印;黄士陵则能在写意中刻工笔,薄刃冲刀。少牧为士陵长子,印法师从乃父,虽不及“二王”般子胜于父,青出于蓝,但也能如“二米”般前后踵继,对家学一脉相承。在篆刻之道上,后人的评价是少牧虽无创新,但谨守家法,深得父风。少牧亦精通乃父所用的冲刀法,以片锋细刃,先审慎作稿,在纸上多次改易,再执石而刻,对石则一气呵成。观此印面四字,疏密有致。“漠”字皆为弧笔,下刀干净利落,走刀酣畅淋漓,一笔一画皆有揖让之态,灵活的字态于安闲中见庄重,更见以“世守漠南”四字入石的分量,惜有残缺,不得窥其印文全貌,但岁月的洗礼亦使此印更显古莽沧桑。

(二)“喀喇沁王之宝”方形寿山石印

馆藏另一枚“喀喇沁王之宝”方形寿山石印(图三),高10.8 cm,长7.2 cm,宽6.8 cm,重1 258 g。印呈方形,寿山石质,随形纽,印石有浅黄、深黄、普黄三色。印一侧缺失一角,印身缕裂较多。印身图案为浅浮雕,与“世守漠南”印在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较“世守漠南”印的图案保存情况则更完整。前侧松柏山峰错落有致,有一老叟持杖,于山间漫步;左侧云松山石之下,两老者于一平台席地对坐。左老者双臂随意下垂,右老者双臂抬起,姿态谦和,二人似促膝长谈;右侧为山峰松柏,左下露出云阁一角,似后侧山水松云农耕图景中的亭阁,右下一农夫牵牛,肩负农具,牛半身被掩,似从山后悠然走出;后侧残存山水松云农耕图,松柏参天入峰,松枝呈簇状,半球形,松树间有亭阁,应为右侧仅露一角之建筑。阁中窗前一人,似观窗外秀色,又似掩卷冥思。亭外远处近景,隔河两农夫正耕耘稻田,右部远景树木呈羽毛状林立,水稻田右有鳞片状草。印顶凸、凹雕房屋、蝙蝠纹、如意云纹等,与四侧衔接,顶部中间有一磨制圆孔。印面方栏阳文篆字“喀喇沁王之宝”(图四),排布有序,笔画颇有汉风,曲处有韵而不软,折处从容不迫,棱角分明,印面“喀喇”二字多半已残缺。

康熙时高兆编《观石录》,将毕生所见寿山石分门别类辑册,极称寿山石印“美玉莫竞”“入手使人心荡”。这两方寿山石印,造型古朴,印文规整灵动,各有千秋;雕刻画面均依石色纹路经营布置,内容恬淡悠远,于方石之四壁各绘出一幅环环相扣、妙趣横生的山林图景,深得苏东坡“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的出世真味,极其符合贡桑诺尔布的收藏家身份和文人情结。贡桑诺尔布得此二印,也应是爱不释手,时时把玩,怀瑾握瑜之间,也鞭策自身勤政爱民,心系蒙疆。

四、结语

喀喇沁旗博物馆所藏贡桑诺尔布的两方寿山石印,气息高古,篆文遒劲,是清末寿山石刻印中的臻品。除了文物品鉴的意义之外,两方石印还反映了贡桑诺尔布的政治家、改革家、收藏家等诸多不同身份,因此更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今人前往喀喇沁旗博物馆,观赏这两方寿山石印,依旧能从“世守漠南”四字之中,回望这位“开朔漠风气之先”的蒙古亲王不凡的一生。

作者简介

崔玉坤,1982年1月生,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文博中级,学士。

参考文献

[1]陈亚洲.论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18.

[2]林瑞香.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探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学,2014.

[3]王冰.黄牧甫篆刻艺术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4]张国强.贡桑诺尔布对赤峰地区近代化的贡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91-96.

3476501908208

猜你喜欢

寿山石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浅谈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浅谈寿山石的印章文化
寿山石雕的玩赏价值探析
浅谈田黄石雕鉴赏及收藏价值
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与技法传承
宫军
寿山石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
浅谈寿山石田黄雕刻艺术及石皮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