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21韦富媚
韦富媚
摘要:目的 研究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绝经前患者57例(A组),绝经后患者63例(B组),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 情况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两组在病理类型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子分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绝经前患者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期较高,应重视其早期筛查与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分子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明确病理特征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
关键词: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分子分型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以中老年女性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死率,据调查,乳腺癌在45岁左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有70%左右患者发生在45岁以上,中国45岁以上女性乳腺癌占所有病例69.75%,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乳腺癌治疗方式与乳腺癌分子分型进展,针对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治疗越来越受重视。绝经前、后女性是乳腺癌发病研究较少的群体,其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分子分型尚待研究[2]。本文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选取的57例绝经前、63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分子分型,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为个体治疗与预后判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的共12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120例患者年齡在35~66岁,均值为(46.83±4.12)岁;绝经前患者57例(A组),绝经后患者63例(B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3]中乳腺癌诊断标准;(2)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2)伴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方法
所有标准均进行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检验,方式如下:对标本进行固定,选择10%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4μm厚片,以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验上述指标,将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将已知乳腺阳性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ER、PR表达判断标准:细胞核产生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细胞≥1%:阳性(ER+、PR+)、<1%:阴性(ER-、PR-)。HER-2表达判断标准:<10%的肿瘤细胞表达缺损、微弱的膜染色为HER-2阴性(HER-2-),>10%细胞为不完整中等强度膜染色或完整强膜染色为HER-2阳性(HER-2+)。Ki-67蛋白表达判断标准:细胞核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则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14%为高表达,<14%为低表达。
乳腺癌肿瘤组织分子分型方式:依据肿瘤组织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4个亚型:①Luminal A型(腔面A型):ER+与(或)PR+,HER-2-,Ki-67呈低表达;②Luminal B型:HER-2阴性型[ER+与(或)PR+,HER-2-,Ki-67呈高表达]与HER-2阳性型[ER+与(或)PR+、HER-2+、Ki-67任何水平];③HER-2过表达型:ER-、PR-、HER-2+、Ki-67任何水平;④三阴型:ER-、PR-、HER-、Ki-67任何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比两组肿瘤分子分型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肿瘤组织ER、HER-2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以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x±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
两组在病理类型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分子分型情况对比
两组分子分型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2.3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分子分型相关性
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4]。乳腺癌分子分型提出为个体化治疗与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治疗、预后不同[5]。对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观察两者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乳腺癌病理类型方面对比无差异,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在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在于绝经前女性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其肿瘤增长速度较快;乳腺腺体组织较为密集,部分患者常合并哺乳、妊娠等,不易触及肿块,极易被忽视;加之多数绝经前女性肿瘤为良性肿瘤,患者及其医师对乳腺癌重视度较低,在疾病发病早期极易将其诊断为纤维腺瘤或乳腺增生等,延误治疗时机。因此针对绝经前乳腺癌应加以重视,以早发现、早诊断,改善患者预后[6-7]。近年来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研究显示,两组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绝经后患者较绝经前患者预后佳。同时本文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表明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但还需大量研究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绝经前患者肿瘤体积较大,病理分期较大,临床应尽早对患者进行筛查,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对临床使用分子分型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剑辉,王骞.Ⅰ~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21,27(11):1782-1790.
[2]赵丽华,李静,位嘉,等.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00707的表达及与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性[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7):776-779.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92-754.
[4]黄亮亮,吕俊远,唐应麒,等.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10):1701-1704.
[5]孙凯,孙松,胡恩伟,等.联合CK19、hMAM、SBEM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3):270-273.
[6]刘克,王胜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光影像与分子分型及其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21,35(2):148-153.
[7]巩婵婵,李艳青,钱振华,等.PAK5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4):420-424.
317150058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