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的慢性子
2022-03-21侯杨
侯杨
我是一个慢性子,做什么事都讲究效果。我常常觉得静下心来,慢慢做,享受其中的过程,用心体味其中的滋味,也是很快乐的事,何必要求快?但有时候,我也很无奈。
我做事那么慢是有原因的。其实这都怪我那两只不争气的破手,跟不上大脑运转的速度,老是拖我的后腿。要不是看在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早就想把它们舍弃了。但是,有一件不需要大量用手,而是用嘴巴的事情,我也做得很慢,那就是吃饭。
也许打出生的那一刻起,上天就注定了我吃饭会是全家倒数第一。听妈妈说,小时候喂我吃饭的时候,她都要追着我先跑一圈,简直是求着我吃呢。我想,不可能这么夸张,结果一问爷爷奶奶,还真是这样,旧事重提,还被大家白白笑了一场。现在我长大了,不用人喂饭了,可还是改不了吃饭慢这一习惯。我感觉自己有强迫症,必须把米嚼得碎碎的才咽得下去,要不然过不去喉咙那道关。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饭菜都做好了,满满当当地摆在桌上,荤素搭配非常合理,菜品的颜色也很鲜艳,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我远远地用鼻子嗅一嗅,香味就直往身体里钻,我不知不觉咽了一口唾沫。我猛然抄起筷子,一口饭含在嘴里。我本想开动“小马达”的,然而老毛病又犯了——“慢”,那口饭又“住”在了我的口腔。我时常疑惑,我是哪个地方有问题吗?为什么我必须把一个东西嚼十三下才能咽下去?
我能清楚地感受到米粒在我的牙齿间跳舞。也许我的牙齿连接处生锈了,还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清晰又响亮。原本我还以为借着色香味形,我可以大快朵颐,打破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吃饭速度纪录,但一切全都像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不过呢,嚼十三下也很好,每一次咬合的感觉都不一样,在舌头与饭菜的每一次亲密接触中,我可以细细品味出不同食物的味道,以及每一种调料的细微差别。在每一次咬合中,我都感觉自己能够品尝出大自然的味道,整個人仿佛走在自然中,走过春夏秋冬,享受雨雪风霜,享受风吹麦浪的感觉,别有一番滋味。有时候想想,慢有慢的好处,这是快的人感受不到的。
爸妈总是在吃饭的时候开启说教模式,费尽口舌:“吃快点儿,吃快点儿,你真是我的‘小祖宗’呀!”这都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都听腻了,可以背下来了,耳朵都快长老茧了。何苦呢?
这就是我,一个众人认为无可救药的慢性子,有时候我也挺无奈。
214443江苏省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六(8)班
指导老师 张洪业
歪歌伴唱:《这世界那么多人》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人群里 我慢得很
在缓慢的动作里体会
无奈和另一番滋味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也有一个 无可救药的慢性子
124350078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