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体之本
2022-03-21
一度被神话的海底捞,如今也不得不吞下疯狂扩张的苦果。2021年预计亏损38亿-45亿元,相当于吞噬了公司上市三年的利润。
有人將海底捞的折戟归咎于对疫情结束时机的错误判断,但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海底捞又是否真的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餐饮存量市场的博弈环境中,高超的管理可以被模仿,忠实的顾客可以被撬动,非必要的外食也可以被替代,海底捞之困只是顺境时隐而不发罢了。
经济周期难以回避,黑天鹅更是难以预测,但无论什么时候,风险才是经济活动的本质。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虽然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预测未来,以此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未来难以被预测,就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我们要做的是规划“当前必须做什么才能准备好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至于“做什么”,最终还是要落在强健企业自身、提升竞争力上,也就是加深“护城河”,比如打造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研发无法被复制的高价值专利,又或是建设产业链不能割舍的生态系统。
就拿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的工业母机来说,在这个领域,第一方阵是以德美日为代表的一些老牌机床企业。它们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长期不断地进行科技投入,一个家族几代人一直在做一件事,在“专、精、特”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机床产业为何仍身陷“低端混战、高端失守、大而不强”的困局?根源就在于过去没有花时间积累。如果一家企业、一国产业不能在一个方向形成可叠加的进步,就难以完成有价值的积累,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幸而,随着国家对核心技术越来越重视,工业母机、芯片、医疗等行业逐渐也有企业扛起大旗、身先士卒。风口之上,通用技术集团牵头参与国家重大课题158项,集团研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解决了我国重点行业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技术问题;承担的“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项目,填补了国家装备技术多项空白。美的、格力、TCL等家电企业跳出舒适圈,继攻克家电核心技术后,开始进军芯片领域,以期实现国产替代。
在短的历史区间里,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曲线断裂;在长的历史区间里,我国在产业链中仍受制于人。要想摆脱艰难的处境,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企业必须回到原点,苦修笨功夫,锻造足够的韧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们则是要保证公司的技术、产品、人才等要素是不断更新的、迭代的、升级的,是能不断适应外界变化的,这些就是在深挖护城河时注入的活水。所谓护城河,有水的时候,它是河;没水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道沟,很容易让我们栽跟头。这段修行看似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成为企业的强体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