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022-03-21曾重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师应高中生

就实践情况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未全面掌握文言文知识,加之其它原因,高中生无法充分融入文言文学习课堂。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育主管单位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更全面、更严格的标准,这也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基于此,围绕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破传统,创新教材运用方式

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综合素养提升,而文言文学习可逐渐熏陶并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当前,语文教材依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根据地,这也要求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教材创建课堂并适当进行延伸与拓展,将课本作为媒介,引导高中生走入历史,感受民族文化精髓,浸染优秀的民族传统。为达成上述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形成感性认知,结合整体感觉有效继承并发扬文化精髓。一旦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则可从文言文中体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为后续文言文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應科学划分文本内容,整理教学元素并将重点知识传递给学生,而非要求学生一股脑地记忆文章内容,避免给学生过大的精神压力与学习负担。基于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形式,强化课堂效果。基于上述背景,语文教师可突破常规教学方法,增强教材运用的创新性;结合学情实际,开展合理的文言文教学活动。

比如,在围绕《六国论》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应结合主次划分学习内容,标注重点内容、重要段落,突出重点、难点。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可设置延伸课堂,用其包容课文次要内容、文章文化背景,确保学生可将充足的注意力投入到文言文课堂,研究文本内容,体悟思想情感。相应地,教师可将重点内容集中到文言文课堂,明确教学目标,凸显学习重点,聚焦学生注意力,切实增强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性。

目前,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已经出现弊端,其无法有效讲解本就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内容。为强化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将新鲜血液注入到文言文课堂,提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学生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创新教学形式:

第一、依托通读点拨教材内容,通过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逐步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朗读活动初期,教师可仅要求学生认知文言文语义;依托反复阅读,自主领会句子含义。当学生对语句含义拥有一定认知后,可深入感悟作者思想情感,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在上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注重结合文章语句点拨学生,让学生透彻地领会每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文言文主旨。比如,在围绕《廉颇蔺相如列传》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通读,标注不理解的语句、词汇,组织学生讨论上述难点。在解决上述疑问后,教师可再次带领高中生通读文章,加深其对文章感悟。针对部分依然不理解的语句,学生可询问教师并获得教师点拨,深化自身的认知与理解。借助教师点拨,学生可深入理解蔺相如与廉颇的性格特点,汲取文中人物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包括蔺相如广阔的胸襟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品质。

第二、依托表演活动深化学生的认知,表演活动可活跃整体教学氛围,改善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相比于情境教学方法,表演活动不但可营造独特的教学情境,还可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的认知,增强其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围绕《长亭送别》进行讲解时,教师可组织班内部分性格相对外向的活泼学生扮演文中的老夫人、莺莺、张生。在表演开始前,为强化表演效果,高中生需要找寻背景资料,梳理行为脉络,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上述探究活动可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索精神,切实增强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创新教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可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通过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其可充分融入课堂。若学生只是试图敷衍教师并应付考试,则只能被动接受文言文内容,很容易陷入思维局限,仅能吸纳相对单一的文言文知识,这也愈发凸显出趣味元素对于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注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可自觉融入到文言文课堂,帮助其有效强化文言文教学效果。当前,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材大多源于经典文学典故,重点讲解故事背景、历史人物。基于上述背景,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可用多元化形式为学生呈现文章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诉说上述元素;通过调整语调、语气,营造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融入学习情景。当高中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后,教师也可布置预习任务,督促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搜集相关素材,以强化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围绕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进行讲解时,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标注文本中的成语,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动性与探究欲望。例如,教师还可用文本中的“秦晋之好”作为切入点。换言之,若教师可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找准课堂切入点,则可吸引部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可顺利融入文言文课堂。

为调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探究欲望、学习兴趣,教师可引入以下方法:

第一、诵读法,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均为传世佳作,其历经长时间的洗礼,文质兼美。相比于现代文,文言文具有更为突出的欣赏价值与应用价值。鉴于此,在讲解文言文时,高中教师不必急于开展条理分析与文言文拆解活动,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由浅至深地学习字、词、句、段、篇,感悟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实现对文言文的全方位体悟。围绕文言文进行反复诵读可感悟情感变化,认识文字内涵,疏通文章脉络。当前,诵读依然是核心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而传统的讲解分析均无法替代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与体验;尤其是对于散文等具有极强文学性的文言文,例如,《阿房宫赋》《赤壁赋》等。通过组织学生反复阅读上述文言文,可减少课堂的沉闷气息,将活力、生机、情趣注入文言文课堂,调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第二、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立足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兴趣始终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核心要素,其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探索文言文知识,满足其对于文言文的求知欲与学习需求。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乐之”“好之”是指对于知识拥有浓郁兴趣,以学为乐。为调动学生兴趣,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应努力找寻每个教学基点。高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或许来自于字词解释,或许来源于成语,或许来源于趣味性的语句,或许是从文章段落中感受触动,抑或是受到古人崇高品质的吸引。鉴于此,高中教师可围绕文言文引入多元方法,从文化知识、创作背景、趣味语言、精彩导语中找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点,触及学生心灵,使其可领略文言文的趣味无穷、博大精深。一旦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则可改变传统学生对于文言文产生的晦涩、深奥、难懂的课本印象。

第三、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切实增强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其可实现教学活动的图文并茂,依托视频、声音、图画素材,用简易方式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进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从情感品读出发,全方位领略文言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文言文就是历史观念与古代文化的重要媒体;其不但是华夏文化精华,更融合传统文化与哲学。换言之,通过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学习,可让学生知礼节,明事理。正所谓:“感人心者惟有情感。”高中教材中的每篇文言文均蕴含着作者情感。只有学生可从文言文中读出感情,方可触及文章灵魂,透过文言文中的字词步入作者内心,体会文本的思想申请。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语言具有极强的工具性、人文性;文言文则承载着古代传统文化,以文字作为载体将情感融入课本,在读者与作者间嫁接桥梁。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情感融入于文本阅读活动,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文言文情景。通过组织学生在情感上与古人进行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学生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机融合人文教育与文化教学。

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依据依然是教材文本。教材有效统筹语文知识,其包含诸多重点内容。为达成理想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师可带领学生感悟文言文中的情感寓意,带领学生体会文章所寄托的作者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应将情感品读融入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助力其深入品味文言文教学内涵。同时,情感品读也可深化文言文教学活动,不再让教师过度专注文字教学,解放教师精力,提升教学高度。通过带领学生紧抓文章情感,可触及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对于高中生而言,情感品读并非粗浅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超脱时间的局限,跨越空间的距离,推动学生与古人的情感思想。融合为一,切实强化教学有效性。

四、强化阅读思考与诵读,深化学生的整体感知

文言文不但承载着古人思想、古代文化,还涵盖浓郁的作者情感。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带领学生透过文言文感悟传统文化精华。基于上述背景,教师不可将教学活动局限于字、词、句、段、篇,应引导学生从整体感悟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情感,便于高中生汲取文化元素并提高审美素养。通过从整体角度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内涵,可凸显文言文知识的多样性、丰富性,改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刻板认知,焕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探究欲望。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为确保学生课弄懂文本含义,高中教师可督促学生反复诵读。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反复诵读也是古人对文言文進行学习的良好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其良好习惯,可使其从古文中借鉴与学习正面元素。换言之,大声朗读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逐步培养高中生对古文的语感。在此基础上,高中教师也应有机融合思考与读书,引领学生品味书中内涵。论语有曰:“学而不思则罔。”在建立文言文课堂时,教师既不能忽视思考,也不能忽视诵读。相应地,教师需引导学生将问题融入思考与诵读活动当中,强化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围绕《赤壁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结合思考与诵读,带领学生领悟作者旷达内涵。比如,文中“抱明月而长终”“羡长江之无穷”即体现苏轼的旷达感情。在文中,通过列举“月亮”“江水”,作者立体地表明“增减”“去留”之间的唯物辩证关系。同时,作者借助文言文语句将个别现象逐步归纳为一般认知。比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上述语句从不同维度表达作者对于人生观、宇宙观的见解,展现作者对于理想追求的坚持、政治迫害的轻视。当作者身处逆境,其仍然能够保持自信、乐观、开朗、豁达的情感,从容应对各类难关。上述可贵精神品质不但是文言文的教学核心目标,更是高中生所迫切需求的,换言之,在建立文言文课堂时,教师应注重传承文化,滋养精神,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强调学以致用,凸显文言文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学习可提高学生修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古书,可促进学生从文言文中品味古人高尚的情操与道德观,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化修养。同时,通过对文言文进行学习,还有助于学生从文言文故事中汲取文化内涵与生活经验。目前,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人性教化仍然适用于现代化的为人处世活动与日常生活。比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但是优秀的做人准则,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上述背景,在创建文言文课堂时,高中语文教师可深入挖掘古人精神世界与文化品质,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文言文所蕴含的现实意义。若高中生可带着疑惑与问题探寻古人文化,更容易培养高中生的文化认同感,从不同维度塑造其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此基础上,文言文学习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但包含民族精神培养,还有助于对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进行有效规范。一旦高中生深度融入文言文课堂,则可体味文言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并被相关元素所感化,进而寻得正确的人生方向。简而言之,通过挖掘文言文的情感流露与人物特点,完善教学策略,可创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切实增强高中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在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熏陶高中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发扬并继承优秀文化遗产。通过突破传统,创新教材运用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文言文课堂的参与兴趣;感悟文言文深意,领略文言文的博大情怀;凸显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曾重标,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3716500589206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师应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