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观察与写作
2022-03-21冯焕建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语文习作教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助力学生自主习作。但是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表达能力、资源储备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或者无法很好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基于这类情况,教师应当转变传统习作教学思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好课程资源,巧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助力习作,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明确教材单元结构,学会观察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所谓“双线”是指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线索,共同组成单元的导语。巧妙运用单元中的课文,指导学生从单元里的课文、习作指导、语文园地中学习写作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与技巧,积累优美的语言,进而助力习作,能够为写出好作文打好基础。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通过研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以明确单元的主题与校园、成长和梦想相关。语文要素是阅读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体会写作的乐趣。本单元中的课文,有的是描写新校园环境的文章,还有的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习作主题是“猜猜他是谁”,讲述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中对环境的观察与描写,比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指导学生积累《不懂就要问》中的人物细节描写。最后,教师讲解如何观察,如何在观察中进行人物描写,让学生写一篇主题作文。
新教材采用全新编排形式,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综合单元的双线组元结构,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会观察的方法与细致的描写,最后讲解写作方法与进行习作训练,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二、研读单元语文要素,科学指導学生观察
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组织结构与主要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更加注重阅读,而且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人文主题,单元课文都与这个人文主题相关,在单元开始部分还包括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为整个单元的教学指明道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认真研读单元语文要素,确定读写融合目标,通过巧妙运用课文,构建科学的习作教学策略。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本单元有三首写景诗歌,三篇写景散文,可知人文主题是与写景相关。通过研读单元语文要素可知:本单元课文中含有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好词,丰富词汇储备,为进行写景习作打基础;日记是一种非常好的习作方式,教师可以先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开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日常观察,试着写一些描写景色的日记。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构建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先讲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难懂词语,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明朗、凌乱”等,然后再指导学生适当运用这些词语,根据上学或者放学路上观察到的美景,试着写一篇日记。
在开展习作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认识到习作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融入到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研读单元语文要素,可以明确其中的阅读与习作目标,然后确定读写融合目标,针对课文主要内容,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此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结合课文主题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与描写
从观察到习作,要想写出行文逻辑流畅、语言简洁易懂的文章,还需要注重作文的主题结构。教师可以根据相关课文的主题,引领学生探析课文的结构,体会作者如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将所见所闻落实到纸上的方法,以此学习从观察到描写的基本逻辑,再让学生据此参与习作,这样的写作指导效果将会更好。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语文要素包括: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搭船的鸟》一文中,教师应当提出与细致观察相关的问题,比如:
在作者的笔下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翠鸟捕鱼的情景是什么?
本文从哪些方面写这只鸟?
在提问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试着作答,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告诉学生要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按照时间、空间等顺序描写事物,然后让学生参与习作。
结合具体课文的主题与结构,教师带领学生探析课文中的观察、事物描写的顺序与方法,可以更好让学生学习观察与描写的逻辑,最后再出示类似的主题,让学生运用刚学习的方法参与观察与习作,能够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习作水平。
四、依据课文内容,通过观察模仿写作
要做到巧妙运用课文助力习作教学,教师在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分析语文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去观察,然后进行模仿写作。一般而言,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薄弱,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先从指导学生模仿写句子、写段落开始,逐渐过渡到写整篇作文,通过循序渐进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情境,提出丰富多彩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然后结合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在细致的观察后,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对于《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合优美的语言将秋天的雨写的直观生动、活灵活现。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现这些情境:森林中的秋雨、田野中的秋雨、果园中的秋雨,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将这些美景介绍给家人,应该怎样介绍呢?此时仔细分析课文的优美语句,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第二自然段说“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有可能把什么颜色分给谁?根据这些句子试着写写。教师可以从树叶的颜色像什么、怎样给人们带来了清凉等方面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先进行示范:
它把棕色给了法桐树,棕黄色的法桐叶像一个个大蒲扇,摇啊摇啊,摇来了阵阵的清凉。
在指导过后,教师可以出示对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回忆过往,进行模仿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资料,先创设生动的情境,讲解课文中的句子,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并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之后创设一些模仿写作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接着进行写作示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图片、生活经验写作。
五、创设习作主题任务,引领学生认真观察
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而言,教师除了巧用课文助力学生习作,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好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此更好助力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的主要内容、单元的习作主题等,创设习作主题任务,先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注意做好观察记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以此提升观察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有一点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本单元中的《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等都与写景有关,单元习作主题是“我的植物朋友”。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这个习作主题,先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观察,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植物,可以是花儿、草儿、树木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了解这些植物的主要特点,然后记录下它的名称、形态、颜色、气味等,以此完善植物记录卡。第二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记录卡,说一说自己观察的过程、有什么感想等。教師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表述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关于指导学生学好观察、助力学生习作,教师需要先分析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的主要内容、习作的主题等,以此为基础布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记录,完成基本的习作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展示和进行观察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以此培养学生观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习作。
六、运用日常观察资源,开展相关习作训练
对于学好观察、助力写作,教师应当将这项习作教学内容常态化,指导学生运用日常观察资源,开展相关习作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习作方法以及要求学生进行互相批阅,根据学生的批阅情况进行讲评,以此更好地完善习作教学。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有“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可以看出相比于第一单元中的静态观察,这个单元的习作要素强调的是动态观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本单元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习作主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回顾单元课文,认识动态观察的过程,熟悉应当怎样写作。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关于观察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其中实验过程又分为三步,又可以细化为很多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做一个小实验,比如“瓶吞蛋”等科学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小实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把小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在写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交换读一读和评一评,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以及针对性讲解。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创造,观察创造的过程,记录创造的数据,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写作,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以及进行讲解,更好地完善习作教学。
七、依据课内教材,拓展课外观察资源
在习作教学中,巧用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更好进行习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适当拓展丰富的课外资源,主要是与观察相关的方法与文本,要求学生拓展资源,进而掌握更好的观察方法,储备更多的与观察相关的文本,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习作效果,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课文后,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主题,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比如观察要细致、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要注意事物的变化,还可以拓展与生活情境相关的描写文本。通过这样的拓展,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再让学生习作,效果更为突出。
关于以观察为基础,进行主题习作的教学,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源,教师要根据教材中课文和习作的主题,适当进行拓展,拓展观察的方法、经典文本,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观察方法与技巧,储备更多的习作技能,加强习作训练,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习作能力与作文的水平。
结合“巧用课文,学好观察,助力习作”为课题,探析习作教学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当前习作教学的总体情况,找准学生习作的难点;根据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明确课文内容与思想情感;结合习作主题等,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在读写融合、模仿文本与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冯焕建,山东省黄岛区琅琊小学教师。
317350058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