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情感缺失问题及其改进

2022-03-21陈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记叙文初中生文章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在于结构的精巧、邏辑的精密和语言的造诣,更在于文章中的内蕴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虚妄的主题、缺乏情感的文字难以支撑起宏大的叙事内容。因此,作为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体裁——记叙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写作态度,避免矫揉造作、弄虚作假。但目前,初中生的写作中缺乏这种“由情而发”的写作精神,文章内容如高屋建瓴,情感“假大空”,语言浮华无实。谈及报效祖国,便是“美队式”的英雄主义,要飞身救人维护世界和平,严重脱离社会主义的本真;言及家庭情感,便是“伤病”文学;诉及自身,便是“抑郁”、受迫,然后闷声努力,继而“神转折”实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人间理想。然而,记叙文并非虚构小说,不是随手捏造的虚妄情感,也不是波澜起伏的情节推进。记叙文是顺从文章中心或作者内心情感的叙事变化。为此,如何让学生收拾本心,回归文章情感本真,写真人真事,求善求美,成为语文教师记叙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与课题。

一、情感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影响

情感是文字与读者建立沟通的通道,要使得作品与读者建立联系,必须在情感上取得共鸣,从而展现文章内容的精彩所在。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同处于同一社会下,不同主体间有着相同的情感特征。例如,诗歌意象中“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即便是处处状物,但是情感却能够彼此传递。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作文不够优秀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文字积累与丰富多彩的情节架构,所以在写作时喜欢搬弄文字,仿写别人的事件。实则不然,记叙文本身是基于主题思想而衍生的一种文体结构,虽是写事却是写情。看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主要事件是“父亲送我上火车”,但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那么动人呢?因为他所写的事件有着情感的共同性,送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情,如家长送学生上学,然后彼此间目送告别。而这种内心的情感流露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借助“买橘”一事,使它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又增添了这种情感的层次感,试问有谁没有在与父母离别时,被父母塞东西,嘘寒问暖?继而读者逐步代入,渐渐有所体会。

此外,情感的差异性造就文章的个性化。即便是相同事件,每个人的情感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例如,同样是写散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莫怀戚的《散步》其中蕴含的情感则截然不同,导致这种情感不同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所处经历的不同、文字造诣风格的不同、还有两个作者间性别气质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又是能够辨识两者个性的最好证明。通过观察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很容易便能发现初中生在写同一件事,取同一题材时,其文字间的个性化区分度很模糊,情感表现的角度、层次都较为雷同,这从侧面说明了初中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没有真正融入个人情感,或者是对“事件”本身便缺乏情感体悟,这个“主题思想”是从别人的身上“借”过来的,因此作文成稿后内容大抵一致。而这种情感的空泛化、雷同化实质上与学生成长经历与教育经历相同是分不开。从成长经历来看,同一所学校内的学生基本都处于同一个区域内,而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差异不会太大,所处的生长环境较为类似,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学生活动空间被进一步的缩小,当活动空间被缩小后,所能够亲身感悟的事物便缩小,即便是从网上汲取的知识也或多或少带着别人的观点,致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有着深刻的“大众”影子。而这种成长经历的一致性,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有着雷同的现象。从教育经历来看,初中生都是同一教育体制下接受教育,类似于海归、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这种案例较少,所以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思想都较为相同。而我国的教师普遍受应试教育影响,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自然学生在写作时难以融入情感。这也是构成学生在写作时个性难以伸展的成因之一。

二、融情于记叙文的问题及写作要求

(一)情真意切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记叙文的写作同样也重视文章中的情真意切。情感是发之于心的抽象事物,不是具体的语言文字摆弄,记叙文写作时绝不能为“为赋新词强说愁”,情感是流露与发现。而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内心情感强烈而冲动,那么为什么初中生的这种情感未能转化为文字付诸于文章中呢?主要是初中生的这种冲动情感缺乏引导,始终抱着一种“傲慢”与“偏见”。

例如,在初中生写作时,非常热衷于引用一些流行用语、歌词等等,然后再贴上“抑郁”“愤怒”等极端的情绪标签,全文不为叙事而为“抒情”,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浮躁,无事可依。因此,教师应多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这种真实更加贴近文字。同时还要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而不是“低头”手机,“抬头”电脑,让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转化为情感习作的内容,为文章内容提供素材积累。

(二)表达层次化

优秀的叙事文是越读越有味道,情感由浅及深的。但是初中生的叙述写作中最常见的弊端便是情感表达的扁平化。例如,写爱国,很多学生就是写对祖国充满了感激之情,然后立大志向,全文翻来覆去都是那两句像市井妇人的絮絮叨叨,全无美感。而优秀的文章在表达情感时,则不会这般凭空抒情,也不会进行反复的无意义“声明”,而是融情于景,烘云托月,即便直抒胸臆也是恰到好处,情到浓时自然浓。从初中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来看,学生的情感感悟确实较为匮乏,对社会、人生、人际间的思虑不足,情感收放毫无章法,严重限制了文章的情感层次。为此,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情感认知,例如,播放一首歌让学生聆听,从乐曲的欣赏中感受情感的递进、沉没;播放一个视频剪辑让学生寻找其中情感的高潮所在,让其能够在具体的感知中把握情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让学生解读文章中代表作者心境的事物等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抒情什么时候该融情,提高其情感的敏锐度,使得其在写作时能够做到抑扬有序,增添情感的丰富性、层次性。

(三)内容个性化

情感有着共通性,也有着差异性。独特的情感表达是创作主体复杂的心理状况、文字造诣、性格特征下所产生。首先,这种情感并无抄袭可言,但是文字的模仿会将这种情感进行内容替换。例如,部分学生喜爱模仿鲁迅的笔风——清冷的月光下,我手握一支钢笔,在作业堆里,找一个答案。在模仿鲁迅的笔风中,会让读者不由得代入阅读鲁迅作品的惯性思维,使人不由得思考创作者这般写作的深层原因。这种独特的笔风便是构成鲁迅文章情感内涵的一部分,即便被人引用模仿都会打上明显的批判思考“标签”,可见,情感的个性化是离不开写作内容的个性化的。

其次,从上文可知,目前,束缚初中生叙述文的个性化的原因包括成长视野相同,生活接触面少及“应试”教育体制的惯性束缚。而要摆脱学生这种创作中的惯性思维及情感僵化,便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建立自身的见解,以此摆脱盲从的心理。例如,“身边的天使”中便出现许多家里人“病倒”、家被“烧”、遭遇校园暴力后遇到好心人帮助等等这些事例,让人不由得沉思这些事例是否真实。这些千篇一律的从新闻报纸、网路媒体上的取材,既不符合文章的个性化,也难以满足情感的真实化,使得文章成为“伪创作”,脱离自身的实际,不利于自身语言能力的成长。

三、初中生记叙文中情感缺失的改进策略

(一)拓展阅读积累,品味情感真意

要使初中生的叙述文中充满感情,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抒情,而要以一种整体性的写作思维来看待。例如文章中的词汇运用、构思的别出心裁、语言的灵活运用等。文字是体现情感真实性的载体,初中生要让自己的文章“情真意切”,就要保证下笔有料,行文有序。而对于初中生简单的学习生活而言,阅读是积累学生语言素材的最佳途径,通过阅读可以观察到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积累词汇,完善写作构思。

基于此,教师要做好课后作业的“减负”计划,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感悟,也能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积累语言素材。但只是为学生减负,腾出时间进行阅读是不足的,阅读的内容良莠不齐,所以教师要筛选书籍并帮助学生设计读书任务以规范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参考统编版教材推荐书目,如纪实文学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便很适合学生在学习叙述文时候阅读,让学生学习其中写实的写作手法,灌输“求实”的写作態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设计每周所要阅读的章节,定期抽查对应章节的读书笔记等等来完成阅读任务。

除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报纸、杂志等等,这些阅读资料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快速掌握时事,并且建立起与网络“评论”不同的思维体系,使得学生在看待事物时不再是道听途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明辨自身的情感倾向。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课前五分钟”,来让学生推荐阅读的文学精品,或者朗读收集的“美文”、交流阅读心得等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又能够品味文学作品的情感真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二)汲取生活养分,促进情感深化

学生在叙述文写作中的情感扁平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情感感悟不足,难以构思情感的合力点。一般而言,文章是表达自身情感的产物,但是这种产物并不是指无力的呻吟,向天空大喊“我好惨”“我好感动”“我好痛苦”等等,而是借助状物、叙事等来形成情感的合力。而这种情感的感悟是需要人在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完成,这是阅读所能够带来的体验。例如,“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里的“闲”是一种平淡的情感,其与情绪化所带来的愤怒、喜悦、悲痛等有所不同,这种情感是心境所带来的生活情趣。

基于此,学生必须要对生活有所感悟,对自身有所了解。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与自身进行对话,如今天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心情如何?如果开心是因为什么?如果难过是因为什么?让学生在与自身的对话中,提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例如,难过时自己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开心时自己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等等,如此一来,在学生对自己叩问中,便能够寻找到人物、事情、环境间的情感合力点,打开走向情感深度的门扉。

例如,有的学生写悲伤的情绪:我看着母亲敢怒不敢言的表情,客厅的灯将我的影子映射成了一只暴龙,我收起了“爪牙”,默默往自己的房间走去,我想,她应该很难受吧!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出一幅光影图,从而构成“悲伤”情绪的合力点,使得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更加深厚复杂的情感。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微写作”“微点评”课堂环节来让学生自由写作并自评互改,从而深化写作体验,触发其写作的热情。

(三)解放个性,回归真我

初中生写作缺乏个性和创作是叙述文难以回归真我,实现情感表达的表现。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就要将作文创作的主动权回归到学生的手中,让其拥有自主创作的权利。很多教师在进行对作文的评阅时都会以“应试”的标准作为学生写作的评分依据,因此学生作文创作始终离不开“应试”的范畴。而要让学生实现创作自由就要模糊这种具体的评定标准,放手给学生创作。例如,不对内容进行限制,不对学生的用词进行限制,不对学生的素材进行限制,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多一些情感的灵犀一指,以此避免在写作时的“撞车”现象。如写“抗疫”就是与护士发生的事,写“友谊”就是同学间相处等等,这种千篇一律的高频词汇导致作文的创造力不足,给人一种弄虚作假之感。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发现抄袭照搬的内容要及时指出,看到新颖语言表达要鼓励,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肯定,以此激活学生创作活力,使得文章创作回归情感本真,让学生更愿意在文章中发言,表达情感。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要实现情感的表达,教师应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拓展视野,迁移情感,观察并感悟生活,开放创作权利,让学生敢于描写,敢于表达,使得文章感情更加丰富化。

参考文献:

[1]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9):43-43.

[2]邱道学.捕捉“动情点”写好记叙文[J].中学语文教学,2019(9)

[3]谢尔初.影响作文个性化表达的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9,000(009):37.

[4]陈理丽.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第6期):7.

陈红,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3007500589274

猜你喜欢

记叙文初中生文章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记叙文阅读专练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