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国精神的文化现象
2022-03-21福泰来
福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现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高铁正在悄然改变中国,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高铁成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作家王雄,反映高铁建设的又一部力作《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正是这样一部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作品。读后,不由感慨万千,内心热血澎湃,为中国高铁力量感到自豪。
5年前,王雄出版了《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次再版,并以版权输出方式,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9种语言、14个版本。《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是《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后,反映我国高铁建设的又一部报告文学佳作。王雄用生动的故事,翔实的事例,真实的细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读者奉献出这部难得的佳作。
一
所谓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历史演进过程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自发创造自然、改造社会、控制自身行为能力和达到的程度。其最大特征就是创造性。而高铁时代的到来,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创造,必然导致全新精神文化的形成。
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会孕育出一种崭新的精神和文化,而高铁带来的则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高铁时代,颠覆了人们的时间观、时空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居住观念和生活习惯。火车进入“以秒计算”的时代,高速动车组正点率达到99%以上。中国高铁准时得近乎残忍,也就是说,迟到一分钟,就意味着与这趟列车无缘。王雄在这部书中,提出了一个新观念:高铁时间,其意义在于为人们的时间观念树立起严格标杆——高铁拒绝迟到,社会不欢迎不守时的人。表面看这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其实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久而久之,可以使一个国家民众改变时间观念。
高铁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居住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一线城市工作,二线城市居住,已经成为一些上班族的新选择、新生活。便捷的高铁通勤,打破了旧的居住观念,人们的择业选择直径更加宽泛。人们的婚恋观也同时得以改变,很多遥不可及的异地之恋,变得不再遥远。高铁提升了“双城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高效飞速的高速列车,让“双城生活”不再与漫长、疲劳为伴,“公交化”的高铁运营,让两城近在咫尺。以时间换空间,无疑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一座高铁站,能改变一座城市格局。
从世界范围看,一座重要的高铁枢纽站,对整个城市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价值,不可估量。王雄提供的数据表明,2011年以来的10年中,全国高铁周边物业价格每年增长率为30%。同时,同类型的物业,靠近高铁站的,价格还有10%至20%不等的提升空间。高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物业价值与升值潜力的重要标志。
此外,一个更加明显的改变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铁大数据”生活。高铁的出现,对老百姓来说,绝不仅仅只是出行方便、旅途缩短,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一系列思想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启了新生活的美丽光环。单就火车票来说,从纸板到电子票,到刷身份证+扫码进站上车,再到“刷脸”进站上车。小小火车票,串起的不再是目的地,也串起了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火车票彰显着中国铁路人的智慧与创新,折射出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大数据的应用,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潜意识的催化剂。
历史已经表明,一种社会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像阳光、空气和水那样的性质,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公共精神营养。不管自觉不自觉、有意识无意识,都会进入人的灵魂之中,甚至影响终身。
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高铁让人与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这神奇的交通工具,刷新了人们的观念、视野与审美,改变了国人对速度、距离、效率的认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时空格局,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所谓出行方式,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劳动生活、消费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对生活形式的选择。从马车时代到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再到“高铁时代”,历史上每一次运输生产力的提升,都拓展着人类社会的生存时空,拉近了时空距离。伴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铁出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和变化,人类的出行方式怎么会不出现巨大改观和变化呢?
王雄的《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写出了中国高铁力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从高铁到经济,到城市大通道,到几大都市圈的形成,真正体现出了高铁力量。
高铁强化了核心城市集聚资源能力,又对周边经济圈起到辐射作用,它像一扇大门,受益的不仅仅是中心城市,随着区域合作加强和新都市圈形成,一些周边城市都分享到了实惠。王雄给这种实惠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高铁蛋糕”。在这块“蛋糕”的诱惑下,人才、技术、资本、资源、物质等,开始顺畅流动,并通过升级、转移、承接,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互惠互利局面。
出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必须行为,而高铁可以为其插上翅膀。所谓“天堑变通途”“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诗人极尽夸张的想象,而今,借助于高铁,想象变为现实。现在,人们不再为出行時间而担心,更不用为购买火车票而烦恼。高铁让人们感觉出行千儿八百公里,那都不是事了。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涵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区块经济、家庭生活,等等。王雄在书中提到了我国最大的内河出口处——长江三角洲,这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作为囊括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高铁的作用不可估量。2010年7月1日首开沪宁高铁,2011年开通京沪高铁,2013年7月再开宁杭、杭甬高铁,紧接着,合宁、合武、杭长、沪昆等20多条高铁相继通车,覆盖了沪苏浙晥一市三省40多个地级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一体化趋势最为先进的城市群。早在1994年12月,广深铁路经过提速改造后,时速达到160公里,开行了中国首列准高速列车“春光号”。将广州与深圳之间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48分,缩短为1小时12分。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8年9月,广深港香港段开通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5G+智慧高铁”。国产复兴号动车组,从北京可直达香港。预计,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6年,还将规划建设11条高铁、13条城际铁路。2024年,以广州为中心,一小时内,9个市可实现互相通达。京津冀的魅力,在于“环渤海城市群”之说,即以京津冀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济南、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密集型城市群落。值得一提的是,京张高铁,作为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开创了中国无人驾驶的先河。高铁作为交通运输网骨干,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成渝城市群经济实力也在快速提升,表现出势在必行的架势,不可小视。当然,还有京沪大通道、京广南北“黄金走廊”大湾区,等等。由此还带动了高铁新城的崛起。截至2019年底,围绕高铁站在建的高铁新城,已达近百座。诸如无锡的锡东、西安的咸阳,还有苏州的城北相城区,这里盛产阳澄湖大闸蟹,借助高铁站,大闸蟹像长了翅膀,不仅飞向全国,而且还成了聚宝盆,名企、财团纷纷入驻,大显身手。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美称的宜宾,在全国“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规划中,京昆高铁、兰广高铁将在宜宾交会,宜宾成为全国50个高铁枢纽站之一。于是,宜宾美好灿烂的前景,尽收眼底。就是说,高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具备了新型城镇启动的引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表面看,王雄写的是高铁,是高铁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一系列生活和工作变化。细而究之,其实他写作的真正目的还是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命脉。
三
中国与世界接轨,高铁是最便捷的通道和载体。“中国速度”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高铁的认知。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铁被誉为海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被网民列举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依次为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
毫无疑问,高铁已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标志。大交通的形成,构建起一座文化桥梁。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独立性、继承性和融合性。没有创造何谈文化?中国从没有一寸高铁,到占世界高铁里程三分之二以上,里程达4万公里,位居全球首位;从技术引进到复兴号;从当年老京张铁路到现在大容量、集约型、自动驾驶的京张高铁,中国高铁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王雄在书中写道:“如果把高铁线比喻为银线,那么,沿线的高铁客站,就是银线上的明珠。”这比喻很精彩。一个高铁站就是一个美学意义上的建筑。可谓一站一景,一景一文化,博大厚重。关键是,这些精美的高铁客站,是以旅客为中心建造的。且不说宽敞明亮,高大气派,也不说站桥合一,上进下出,极其方便,单就它将城市现代化时尚元素与城市文化内涵融合,用文化形式表现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味道、发散文化底蕴的文化意义,就将高铁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工具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是现象,装备技术提升,才是真谛。高铁使人类进入路桥时代。一条高铁线,就是一座长长的桥。这样说的依据是王雄采访得出的结论:我国已建成的高铁线路桥梁占比达到50%至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了80%之多。一座桥就是一座技术丰碑,就是一座文化坐标,就是一尊精神宝塔。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在世界地图上,快速输出的中国高铁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我国重塑国家关系的新战略载体。在国际社会一片赞誉下,越来越的多国家开始向中国下订单,希望中国帮助他们修高铁,或引进中国高铁技术。中国高铁输出,是整体技术输出,意味着一个产业链条的输出。王雄在书中提出,高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打开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设施联通,更是一种民心相通,促进的是沿线国家甚至更大范围的民心相通。可以说,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版图已经扩大到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中国高铁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含金量高的高铁技术“中国标准”,已经成为“世界标准”,而“标准”就是话语权,就是“以我为主,为我所有”的标准,树立起中国科技强国的崭新形象。
王雄站位高,他在书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中国高铁涵养着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中国高铁之所以后来居上,奥秘就在于这种工匠精神,这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譬如说,高速动车组的车头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bit/s。
四
五年时间,完成(《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丝路大通道——中歐班列纪行》《中国火车头》《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多部铁路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多达150多万字。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王雄如此痴迷铁路文学创作?
王雄对中国铁路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他在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代人,对慢火车的记忆是深刻的。三四十公里的时速,简陋的绿皮车,甚至用装货的棚车作为代客车。10岁那年,我第一次坐火车,从岳阳到长沙,坐的是‘闷罐车’,即铁皮棚车。上车前,每个人手里都搬着一块石头,用来当凳子。石头有棱有角,坐在上面,随着列车一晃一晃的,屁股硌得生疼。尽管如此,我仍然对火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段话中,领略到王雄写作铁路报告文学的一些缘由呢?王雄二十岁进铁路,在襄樊铁路分局偏远的紫荆岭机务段(距离襄樊230公里,当时的火车要跑5个多小时)当火车司机。难怪他写铁路,对机车的每个环节那么熟悉,那么细致,那么精准,这与他过往的经历密不可分。当时,他开的国产前进型机车牵引列车的平均时速不过四五十公里。尽管当时的火车速度很慢,但是他感受到了火车气势磅礴的力量,他无比热爱自己的火车头。那时候,他何尝没有驾驶更高速度列车的梦想呢?不独王雄,我想任何一位火车司机都会有这种梦想。后来,王雄走出襄樊来到郑州,又从郑州北上北京,当铁路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铁道部宣传部副部长、《人民铁道》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随着职务的变化,他的铁路情结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当然也越来越热。正是对铁路的爱,让他义无反顾地用他火热的情感书写中国高铁。谁能说他现在如此痴迷于对高铁的书写,不是另一种对火车的爱,对火车的敬畏和继续当年驾驶更高速度火车的梦想呢?如果说,生他的是汉水,那么,养他的则是铁路。王雄对生他养他的地方都充满了情感,他对汉水情深似海,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而今,又对养他的铁路情恩不减,历时五年,他紧扣中国高铁发展这个宏伟主题,把握斑斓多姿的生活色彩,主动深入生产一线,主动深入车站、站段、班级车间,与工人交谈,向专家讨教,查资料、访专家、问旅客、做调查,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铁路沿线,采访各界近千人次,相续完成了《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中国智慧——中国高铁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合称中国高铁三部曲)。上百万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组数字都注入真情实感。作为一种报答,王雄笔下的这些字、词和数字,都具有了灵性,真实生动地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正是由于王雄对铁路深切的爱和勇于担当的责任,他的书可以作为资料留存,可以作为“中国高铁百科全书”查阅。从头至尾,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幅图片都具有生命体征,由于高铁的价值和精神,它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活灵活现发光发热。丰厚积累,饱满激情。以高铁建设和对人民的生活变化和心理感受,揭示了高铁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我始终觉得《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一书中,有一种气场,好作品都有这种气韵流动。王雄以线串珠,将中国高铁、中国高铁站、中国高铁跨越的桥梁、穿越的山山水水,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风景图画,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领略这幅图画的惊人之美、诗意之美、意境之美和巧夺天工的奇妙力量。同时,他还把对人、对宇宙、对科技、对精神文化的感悟和认知,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作为生命的一种表达和敬畏,并努力把自己的这种表达和敬畏传导给读者。
一个作家的眼睛与普通人的眼睛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作家眼中的事物,抑或说发现的东西,必须是独到而深刻的。他总得有一些深刻发现,他的文字体现着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感应世界的独特感觉,揣摩世界的独特思维。也就是说,在作家眼里,一块石头,一堆废铁,都可以发光发热,都可以成为至宝。王雄经常说:“作家内心是否有大爱、大善、大美、大勇,笔下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时代风云激荡,我们的文艺创作也要有与之匹配的大胸怀。”正是基于这种眼光和心胸,正是王雄把握住了时代脉动,才能创作出一部部品质精良,社会反响强烈的作品,塑造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铁路人形象,为时代高铁放歌。如此,中国高铁在王雄笔下,才会生机盎然,才会蕴含哲理,才能成为神奇的精神力量。
其实,喜爱写作的人都清楚,报告文学是作家相对来说比较不愿意写的体裁。小说创作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的构思和想法书写。报告文学则不然,它要求作者放弃虚构,遵守真实的事实对象,又分明具有文学表达和体现作家思想精神的内容,必须根植于真实基础上进行创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真实,无有差错。它的特点是真实性、现实性、理性立场和文学艺术性。
王雄热衷于铁路报告文学写作,更多的是对铁路的一种情感,是一种铁路作家的责任。他走出书斋,深入到现实社会前沿进行写作。在尖锐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自觉依归文明方向,对正义美好的力量行動给予热情赞誉,对阴暗丑陋的表现给予鞭笞揭露,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担当与自觉。
在密实流畅真实丰盈之中,王雄以大量数据、时间、经验和细节,精心构建中国高铁的力量。明显感觉的是,构建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像匠人那样构建一个四围合笼的房子,不用那么精雕细琢,更不需要什么情感和力量。王雄的报告文学越写越好,越写越精。《中国力量——高铁正在改变中国》中,优美的、颇有哲理的金句比比皆是,可谓是妙语连珠。如“高速列车是轮子的最高境界”“‘电火花’的光芒,也是时代的骄傲”“高铁的高速度与便捷舒适,就像是一双充满神奇与魔力的手,一路欢歌,一路变幻着奇迹”“实干,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其平静时,激流暗涌;波澜激荡时,显山露水”“乡愁是一张火车票”“交通工具进步,彰显社会进步”“距离缩短,地球变小”“车体颜色变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没有高铁的发展,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铁路现代化”“高铁哲学,是时代的辩证法”“高铁拉动了一家人的距离和亲情”“有一种任性叫作自由行,有一种便捷叫把业务拓展到远方”“高铁是拉动内需的大引擎”“‘标准’就是话语权”,等等。我知道,王雄的责任一头在骨子里,一头在笔管里。王雄所要构建的是他心中意蕴丰沛的高铁长城,是纵横捭阖的高铁大交通图景。他用生动的文字,把对高铁的深厚情感,转化为美好献词,献给心中的铁路和读者。用精彩的笔墨聚焦那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用文学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滋养读者的审美价值观。他不是被动地做选择题,而是深入细致地对中国高铁进行梳理,构建的是高铁这座代表中国精神文化的大厦。
真力弥满,虚实轻重,笔法老辣,目见担当。
31075019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