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2022-03-21沈晓明赵鲲鹏张琛
沈晓明 赵鲲鹏 张琛
摘要:金沙水电站具有大流量、低水头、高淹没度的特点。为了尽量使泄洪水流与下游平顺衔接,减少对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影响, 便于调度运行管理,工程采用表孔泄洪、底流消能型式。结合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被纵向围堰分成两区布置。表孔闸墩末端设置宽尾墩,可将泄洪水跃推出闸室。设计方案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能较好地满足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要求。
关键词:泄洪消能; 表孔; 底流消能; 宽尾墩; 金沙水电站
中图法分类号:TV6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3.005
文章编号:1006 - 0081(2022)03 - 0019 - 04
0 引 言
“低水头、大流量、大单宽”河床式水电站泄洪消能特点是闸下跃前水流的弗式数较低、消力池内水垫较深、水流下泄后下游水位对闸室水流和消力池内水流流态影响较大[1]。为解决此类泄洪消能问题,银盘水电站泄洪消能布置考虑通航、发电和施工导流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了“面流+底流”的消能型式[2]。里底水电站泄洪建筑物下游河床抗冲刷能力较弱,为避免冲刷带来的不利后果,采用了“底流+宽尾墩”的消能型式[3]。枕头坝水电站采用直立消力坎的泄洪消能方案[4]。通口水电站采用宽尾墩加跌坎和戽式消力池的泄洪消能方式[5]。金沙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水头低,下游淹没度大,泄洪时水跃基本发生在表孔闸室内部,通过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将水跃推出闸室,有效解决了低水头、高淹没度水电站泄洪消能的相应问题。
1 工程概况
金沙水电站位于长江金沙江干流中游末端的攀枝花河段上,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 870 m3/s,年径流量590亿m3。工程等别为Ⅱ等,校核洪水标准为1 000 a一遇,相应洪峰流量18 000 m3/s,设计洪水标准为100 a一遇,相应洪峰流量14 200 m3/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50 a一遇,相应洪峰流量11 700 m3/s(考虑观音岩水电站调蓄)[6]。
金沙水电站为上游观音岩水电站的反调节梯级,水库无防洪库容,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水库正常蓄水位1 022.00 m,死水位1 020.00 m,校核洪水位1 025.30 m,总库容1.08亿m3。当入库洪水标准不超过核洪水时,按入库流量下泄;当发生超校核标准洪水时,按枢纽泄流能力下泄。
2 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
2.1 布置原则
金沙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水头低,坝址区河谷宽缓,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泄洪消能特点,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原则如下:① 宜优先选择超泄能力强的泄洪表孔,并尽量布置于坝身;② 应使泄洪水流与下游平顺衔接,减少对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影响;③ 便于调度运行管理,确保泄洪建筑物运行安全;④ 泄洪设施的技术难度控制在国内外已有技术水平之内。
2.2 堰顶高程和孔数比较
根据金沙水电站“大流量、低水头、高淹没度”的工程特点,参考国内已建成的同等规模工程设计经验[7-8],该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全表孔泄洪的型式,孔口单宽泄流能力控制在200~300 m3/(s·m)之间,相应溢流前缘净宽约60~90 m。
拟定998.00 ,999.00 m和1 000.00 m三种堰顶高程,对表孔数量及尺寸进行比较。考虑到弧形闸门的单门静水压力不宜太大,表孔选用5孔或6孔。金沙水电站河床及左岸布置河床式电站,右岸布置导流明渠和纵向围堰,厂房坝段总长约232 m,而坝址正常蓄水位1 022.00 m处河谷宽度仅200 m。为减少两岸山体开挖,降低边坡开挖高度及支护难度,节约工程投资,在满足泄流能力要求的条件下,经综合比选,选定5孔表孔,堰顶高程999.00 m,孔口尺寸为14.5 m×23.0 m(宽×高),正常运用工况下弧门单侧支铰推力26 504 kN。
2.3 布置方案
综合考虑泄洪建筑物布置及泄流能力要求,并结合消能区的地质条件,金沙水电站在坝身布置5孔泄洪表孔。结合导流建筑物的布置,表孔分两区布置,纵向围堰坝段以左布置3孔,以右导流明渠内布置2孔。
消能型式均采用底流消能,布置下挖式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消力池長90.0 m,底板厚3.0 m。表孔和消力池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3 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
3.1 表孔体型设计
表孔堰面曲线采用流量系数大、超泄能力强的开敞式WES实用堰面曲线。堰顶高程999.00 m,堰顶最大水头26.30 m,取定型设计水头Hd=20 m。表孔上游面直立,堰头为1/4椭圆曲线,曲线方程为x2/72+(4-y)2/42=1。堰顶下游采用WES幂曲线,曲线方程y=0.039x1.85,下接10.65 m长直线段,末端采用反弧段与下游底流消能消力池底板平顺相接,反弧段半径R=70 m,反弧段末端高程为988.00 m。溢流堰顺水流向总长51.23 m。
表孔净宽14.5 m,跨横缝布置,中墩厚5.5 m。为减少溢流前缘宽度,取消纵向围堰两侧表孔的边墩,将纵向围堰和两侧表孔边墩结合,纵向围堰坝身段闸墩宽18.0 m。闸墩墩头采用半径为2.0 m的圆弧形,顶高程1 027.00 m,顺水流方向最大长度61.83 m。表孔闸墩末端设置收缩比为0.5的“Y型”宽尾墩,宽尾墩长9.5 m,其竖直段顶高程为996.00 m,最高点高程为999.00 m。
每个表孔均设一道事故检修门槽和一扇弧形工作门,事故检修门由坝顶门机启闭,弧形工作门由设在坝顶上的液压启闭机启闭。
3.2 表孔水力设计
表孔泄流能力按NB/T 35026-2014《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9]附录C公式计算,5个表孔总泄流能力计算成果见表1,枢纽调洪演算成果见表2。由表1可知,表孔泄流能力满足要求。
3.3 消能防冲水力设计
表孔下游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池长90.0 m。明渠消力池末端不设置尾坎;为防止下游河道内的推移质回流至消力池内造成磨损,河床消力池末端设置高4.0 m的尾坎,坎顶高程992.00 m。
5孔表孔全开时,等宽矩形断面消力池水跃消能计算按DL/T 5166-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10]附录A.6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常遇小流量泄洪局部孔口开启时,按扩散水跃进行消能计算,参照NB/T 35023-2014《水闸设计规范》[11]附录B.0.1 公式。
各级流量情况下消力池内底流水跃消能计算成果见表3。计算表明:主要泄洪工况下消力池内均产生淹没水跃,消力池底高程988.00 m、池长90.0 m是合适的。
3.4 消能防冲结构设计
消力池护坦厚3.0 m,采用C30混凝土,底板一次整块浇筑施工。消力池底板设置永久性纵、横伸缩缝,缝面均设置键槽,护坦标准分块尺寸10 m×10 m。为防止泄洪水流进入结构缝导致护坦破坏,在底板的纵横结构缝内均设置一道紫铜止水。
为保证下泄水流出消力池后出流顺畅并提高下游的抗冲刷能力,将河床3孔消力池下游一定范围开挖至高程988.00 m后与天然河床平顺连接。河床消力池尾坎后采用大块石防冲护底。开挖后,高程988.00 m的大部分区域正长岩出露,抗冲刷能力较强,仅左区靠厂坝导墙侧河床覆盖层较深,清除覆盖层后回填混凝土至高程988.00 m。
4 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了表孔1∶67.5水工断面模型试验[12]和枢纽布置1∶100水工整体模型试验[13]。断面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消力池底板高程、不同尾坎高度、闸墩末端是否设置宽尾墩等内容,整体模型试验针对断面模型推荐的体型方案进行了研究。
4.1 宽尾墩体型研究
由于金沙水电站泄洪水头较低,下游淹没度大,泄洪时水跃基本发生在表孔闸室内部,为了将水跃推出闸室,断面模型试验研究了在闸墩末端设置宽尾墩。通过对收缩比为0.4,0.5和0.6的宽尾墩体型的对比研究,从泄流能力、流态、下游冲刷等方面综合比较,推荐收缩比为0.5的“Y型”宽尾墩。闸墩末端设置宽尾墩后,各工况下的水跃跃首基本被推出闸室,未发现水花触及弧门支座的现象,且水流出消力池后与下游水流衔接平顺。同时,在小流量情况下消力池内未发生远驱水跃。
4.2 泄流能力比较
设计计算和模型试验泄流能力曲线比较见图3。在大坝设计库水位1 022.00 m和校核库水位1025.30 m时,设计计算表孔相应的流量分别为14 761 m3/s和18 000 m3/s,模型试验泄量分别为15 548 m3/s和19 255 m3/s,模型流量较设计流量分别大5.3%和6.9%,表孔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4.3 试验主要结论
(1) 模型试验泄流能力较设计计算值稍大,表孔泄流能力满足要求。
(2) 表孔堰面体型合理,坝面压力分布正常,无大的压力梯度。
(3) 闸墩末端宽尾墩收缩比为0.5的方案较为合适。
(4) 消能效果较好,消力池布置及池长取值合理。
5 结 语
(1) 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5表孔”的坝身泄洪、底流消能型式。结合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被纵向围堰分成两区布置,布置方案较为简洁、合理。
(2) 表孔孔口尺寸14.5 m×23.0 m(宽×高),堰顶高程999.00 m。消力池底板高程988.00 m,池长90.0 m,末端设置高4.0 m的尾坎,设计方案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较好地满足了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要求。
(3) 表孔闸墩末端设置宽尾墩,成功将水跃跃首推出闸室,有效解决了低水头、高淹没度水电站泄洪消能的相应问题。研究所得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泄洪消能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海云,戴光清,杨庆,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消能方式研究[J].水力发电,2006,(8):25-26,55.
[2] 杜俊慧,姜伯樂,李国勇,等.泄洪消能设计与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8,39(4):31-33,96.
[3] 朱展博,李玉洁,卞全.里底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J].西北水电,2020(增1):49-53.
[4] 郭红民,丁磊,任云霞,等.枕头坝水电站泄洪消能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7):71-73.
[5] 杨光伟.通口水电站泄洪消能布置设计[J]. 水电站设计,2010,26(4):38-41.
[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金沙江金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R]. 武汉: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16.
[7] 杜俊慧,向友国,李凤丽,等.乌江银盘水电站泄洪与消能设计[J]. 湖北水力发电,2006(4):24-27,93.
[8] 吴晓红,程德虎. 彭水大坝泄洪消能设计研究[J]. 水力发电,2005,31(12):39-41.
[9] NB/T 35026-2014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
[10] DL/T 5166-2002 溢洪道设计规范[S].
[11] NB/T 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S].
[1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金沙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表孔断面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 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2012.
[1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金沙水电站泄洪消能1:100水工整体模型优化试验研究报告[R]. 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2013.
(编辑:李 慧)
3217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