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象感受,形象说理

2022-03-1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汪国真景色友人

范本呈现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汪国真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感到精神倦怠。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蹚平了,也就全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不知姓什么好。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撮了一顿。

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

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

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

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

我想对自己说的是: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是的,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选自《汪国真诗文全集》)

技法提炼

名家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表达人生体验,在文字中灌注智慧与哲理,使文字充满情趣又满含理趣,能“出乎其外”,又能“入乎其内”。将所思所想注入笔端是将抽象感受化为具象文字的过程,我们在语言表达上应力避说教,寓理于事,寓理于物。如这篇文章由事及理,叙与议有机融合。文章叙得真切,在此基础上所做的阐发精警而耐读。考生要使作文也达到具象、形象的境界,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善于类比论证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文中以“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类比“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可谓由浅入深。尤其是“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巧妙地将叙述与议论结合起来。

2.以诗歌明志

如这篇文章,汪国真发挥自身作为诗人的优势,以意味隽永的小诗“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明志。

3.体现辩证思维

如这篇文章适度肯定了“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也客观地指出“远方的风景”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自“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以下,作者所发议论的核心意思,则在于不能沉湎于已取得的成就中自我陶醉、不思进取,而应大胆地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如此行文辩证统一,自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佳作展示

熬一碗粥

◎杨欣烨

熬一碗粥,便是熬一碗哲学。

粥,是米与水的双人舞,温柔,缠绵,如胶似漆,是“和”的形象体现;饭,是米的独奏曲,明明与水结伴而来,最后却牺牲了水成全了米。我更欣赏粥的融通与温和,生活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和合共处的陪伴。母亲曾经教导我:“学粥的智慧,学米与水的相处,学它们的大度、包容,然后你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一碗粥,米化于水中,水融入米内,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彼此有别,却又相互交融,和合共生——這实为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精妙演绎。

盛上一碗粥,是普通百姓对平凡生活的尊重,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希冀。粥,满怀悲悯之心。听老一辈的人讲述他们的童年:一碗粥,九分为水,一分为米。说是连喝几碗粥,怕也抵不上现在的一碗。它是贫苦百姓最后的尊严。它来到世上,为饥寒交迫的人们献上一份慰藉、些许温暖。它稀薄,但可以满足人们一时的果腹之需,使人重燃生活希望。它亦可黏稠,就像今天的粥,不仅黏稠,而且可以搭配各种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熬制成一种保健食品。

即使现在的生活远比过去富足,我们的早晚餐大多仍有粥。我们不仅吃粥,而且从粥里悟人生。这是我们对从前生活的一种致敬、一种铭记。在记住盛满一碗粥的不易时,我的内心深处也会升起一种悲悯情怀——感受、同情、记住曾经的不易。

人活着,当然不只是为了铭记过去,也应有多姿多彩的快乐享受。就像粥,经过人们的巧手,加上赤色的枣、金色的菊、墨色的豆、素色的莲……便会由朴素的白粥,变得美丽多姿、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起来。再平淡无味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美,有爱,也会变得饶有兴味;再苍白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绚丽的色彩,生活就会被染得五彩缤纷,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熬一碗生活的粥,在里面加上你想的、你要的、你爱的……你的面前便会是一碗清香怡人的莲叶粥,一碗香甜可口的红枣粥,一碗甜蜜沁人的桂花粥,一碗五味俱全的海鲜粥……生活多姿多彩,一如粥多姿多彩——关键,在于你如何选择与创造。

熬粥,让原本坚硬的米熬躬了身。躬身,便可与人和睦相处,不再高高在上;躬身,便能拥有悲悯之心,时时放低自己的身段;躬身,便易与万物相调和,少了与外物的抵触……

取一只朴素的碗,去盛上一碗粥吧!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生活亦然。

【江苏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点评

考生是一位善于体察生活,并能从中捕获精神养料的高手,从熬粥这一常见的生活琐事中发现许许多多的东西——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实的……以精练优美的文笔记载下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过程,有深度,有新意。尤其是对于熬粥过程中米的“躬身”和米与水的“交融”的分析,将感受具象化,形象说理,很有想象力,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王淦生/供稿】

猜你喜欢

汪国真景色友人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致友人(组诗)
雨的随想
江 南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