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

2022-03-19施华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策略

施华芳

[摘   要]探究性实验对于初中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文章在对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认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开发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条件;合理设计评价,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3-0022-03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锻炼实践探索能力、提升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内容的目标在于实现有效教学。在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来,并通过多元化评价获得反馈。但是,目前在科学探索性实验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有必要结合“有效教学法”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对策。

一、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度不高

检验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教学过程,是否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观察与研究,挖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关注点和疑惑点,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部分学生习惯听从教师的安排,认为自主探究效率较低,还可能出现错误,不愿意主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部分学生在教师向其提问或安排任务后,会出现紧张或畏惧心理,自我效能感降低,导致在活动中难以发挥主动性;等等。

(二)部分教师组织不合理,实验功能弱化

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包括简单探究、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教师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设计不够合理。例如,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导致实验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有些学生一直在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始终旁观或者记录。这易导致学生的体验出现差异,对实验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也出现偏差。有时教师的教学节奏过快,学生的探索更多的是“走形式”,没有真正获得思维的启发,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自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三)资源不够丰富,有时实验效果不佳

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丰富资源的支持,如何开发资源、利用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影响了最終的实验效果。例如,部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缺少质疑与创新,对于科学现象的探索实施同样的实验方案,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索视野受到局限,影响了学生的质疑和思考;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合理安排,导致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体验不佳,削减了他们参与实验的兴趣;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视问题预设、轻视知识生成,浪费了隐性的课程资源;等等。

(四)评价有时不够合理,影响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偏差会导致实验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部分教师在评价时侧重于实验结果,习惯以实验成功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体验、在实验中的新发现以及在实验中提出的新问题,导致评价的功能被弱化;部分教师侧重于使用量化评价指标,对学生在实验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缺乏有针对性的质化评价指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对自己的实验情况缺乏回顾和反思;等等。这样的教学评价只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出学生操作探究性实验的情况,导致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局限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二、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进行纠正,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探究性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三个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其参与实验的欲望。

1.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科学实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与实验知识具有逻辑联系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生活化素材的启发下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同时产生学习兴趣。

2.实验与激励相结合

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使学生在获取成就感时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渴望成功、渴望表现自己。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实验任务,并适时加以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消除畏难情绪,并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3.实验与合作相结合

合作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通过布置探究性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应在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二)关注实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规范实验行为

实验行为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推进以及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应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强调实验纪律、示范实验操作、展示和说明实验器材等,确保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及时记录、耐心倾听、交换意见,最终完成实验任务,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2.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导向,实验任务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因此,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具有探索价值的实验任务。例如,在教学“温度的测量”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并掌握摄氏度的正确读法及写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多方式获得多元体验

科学知识的获取通常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体验是抽象思考的前提。在科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探究活动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中提炼、掌握科学知识。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应做好教学支撑,维持实验教学秩序。例如,一些学生会开小差把玩实验材料、实验器材,拖慢实验进度,教师应做好监督,保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教师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互动交流探究

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分享观点是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之间的思维冲突或情感共鸣,能够引发其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帮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辨析,从而将实验活动引向深入。

(三)开发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条件

在初中阶段,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自主探究,通过科学实验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创造实验教学条件,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

1.教材运用与整合

科学教材是实施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依据,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成为单纯的教材讲授者,而应该运用创造性思维,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这样才能将教材中静止的实验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实验探索,吸引学生参与实验探索,并体现科学实验的本质。例如,教学“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砝码、定滑轮等实验器材,为学生设计实验活动。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清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能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加以解释,促使学生完成科学探索。

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设计趣味性实验。例如,在“耳和听觉”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进行如下准备和设计:准备去底的一次性纸杯、橡皮薄膜、双面胶、橡皮筋、小平面镜、铁架台、激光器等实验器材;将纸杯的一端绕上双面胶,包上橡皮薄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橡皮薄膜上粘贴小平面镜,用激光器把光线斜射到小平面镜上,使光线反射在教室墙壁上形成光斑;邀请学生对着纸杯讲话,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斑跳动的变化。在这一趣味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实验器材模拟成耳朵的结构,帮助学生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2.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信息化资源对丰富学生的实验体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开发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例如,借助多媒体创设仿真实验环境、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实验、利用多媒体将课外实验引入课堂等。这样学生可以探索新的实验路径,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3.生活化科学实验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使用生活中的物品展开生动有趣的实验,在实验中提升科学素养,加深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例如,教师在“水的压强”的实验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矿泉水瓶设计简易的实验,达到探索的目的;在“水的密度”的实验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吸管、橡皮、食盐水、自来水等完成简易密度计的制作。这样可以丰富科学实验的资源,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良好的探究性实验效果。

(四)合理设计评价,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1.评价设计要利于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是以思考者、活动者、体验者、合作者、建构者的身份存在的。基于此,教师在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学生认知、情感、方法、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科学知识与探索能力,又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选拔上,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案,從而让学生被充分尊重,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得到充分体现。

2.评价设计要体现量化与质性相结合

教师应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对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情感的投入、态度的转变、自身的体验等进行分析,并在评价结果中呈现,体现评价对学生的多元化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形成清晰的认识是其完善学习过程、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反思,提升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并在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实验过程、开发教学资源、合理设计评价等措施,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素养。这样,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需求以及评价的反馈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国梅.试析拓展性实验在初中科学中的实践与探 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31-132.

[2]  石莉蔷,王伯君,毛国永.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科学教 学中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1(26):92-94.

[3]  戴彦琼.基于学生科学态度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48):123-124.

[4]  吴江鸿.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J].新课程,2021(11):225.

[5]  张琼霞.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浅谈[J].读写算,2021(7):27-28.

(责任编辑    李琪琦)

112150052029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有效策略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