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智造的冬奥“贺礼”

2022-03-19李潇雨

山东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滑雪

李潇雨

2021年1月31日,辛丑年的最后一天,向来不善言辞的刘希平在他只转发、少分享的朋友圈里写下了一大段文字。

那段文字里这样写道——

2021,不平凡的一年!有过连夜奋战3天的纪录,有过两天早餐偶遇的尴尬,有过买好的晚餐当早餐吃的节约案例,还有好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是什么样的“不可能”最终成为了“可能”?

“是雪蜡车,山东造!”北京冬奥会雪蜡车联合攻关项目指挥部技术负责人、中国重汽集团应用工程开发中心专用车设计部副主任刘希平简洁有力地说。

从无到优 尽显山东力量

2020年11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决定成立“北京冬奥会雪蜡车联合攻关项目指挥部”,由中国重汽作为硬件集成组的牵头单位,承担起攻关研制雪蜡车的任务。

那么,何为雪蜡车?

“当时,接到任务的我们也是一脸茫然。”刘希平说。“通过网上零星几张雪蜡车的照片,我们才对它的轮廓有了依稀了解。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国际上已知的雪蜡车也不足十台。”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副领队王岩也曾表示:“我们通常在赛场周围的空地上像烧烤似的支个摊来打蜡;在条件较好的场地,用集装箱作为临时打蜡房,对于别国先进的雪蜡车,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

尽管“茫然”,但想起初闻此项任务时,刘希平坦然自己的第一反应却是“兴奋”。“作为体育大国,研制国产雪蜡车可谓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提升冬奥会国家队的服务保障水平,更可以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刘希平说。

是机遇,更是挑战。为保证顺利完成任务,指挥部迅速融合山东省内的16家企事业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建了综合协调组、体育技术组、硬件集成组和设计组。

作为硬件集成组的牵头单位,中国重汽也迅速做出反应。“我们将2021年10月1日作为交付整车的最终节点倒排工期,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刘希平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建立了联合办公机制。”直到今天,位于中国重汽办公大楼的3402室依然是联合办公室、作战指挥处的所在地,也是他们日夜兼程,将愿景写入现实的地方。

创新设计 汇聚山东智慧

没有技术专家指导、没有图纸查询、没有实车参考,“仅方案评审与技术设计的反复论证与调整就用时4个多月”;车辆要在摄氏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依然保持运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度集成……对于刘希平与团队来说,完成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挑战巨大。

但在11个月之后,全部下线且最终驶入奥运赛场的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全的雪蜡车,更是目前世界上单层展开面积最大的雪蜡车。它囊括室外热身区、雪板打蜡区、临时休息区、富氧休息娱乐区、卫生淋浴间等七大功能区,有效使用面积达92.5平方米。

在整车高度、宽度有限制的法规要求下,为了实现厢体空间最大化,刘希平与团队在厢体左右伸展程度和厢体有效利用高度上经过了多轮论证。他们把目光对准了底盘的鞍座,试图在细微之处做些改进。“我们全新开发的超低位电控气囊悬架系统,实现了行驶过程中鞍座离地高度不高于985mm,在此基础上,气囊还可垂直升降50mm。”据了解,此前国内鞍座离地高度最低为1250mm,“985”这样的数字,在国内极为罕见。

严酷的冬季赛事比赛环境,要求雪蜡车拥有可抵御摄氏零下50度的超低温运行能力,不然在“低温环境下,连一颗小石子都会使车体受伤”。刘希平说,“我们先是对需要超低温设计的部件进行识别,油液、保险杠、密封圈等等都在识别名单中。识别之后就是设计和匹配产品的过程。”

运行只是基础,为了给运动员和打蜡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刘希平与团队还对车内温度提出了“硬性指标”——“即便室外温度低至摄氏零下50度,厢体内部温度还能维持在摄氏15至25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雪蜡车车厢内应用了空调加热、电辅热和地板加热三套供暖系统,加上足够强大的密封能力,即使车外风雪交加,车内的打蜡师们也可只穿单衣工作。

更多的技术突破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相比国外的上排风方案,“山东智造”的雪蜡车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下排风系统,这是刘希平和团队引以为豪的一项创新设计。“我们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新方案缩短了风道距离,能够使其吸力更强、排风效率更高,快速吸走打蜡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所以,与其说雪蜡车是一台车,不如说它是一个基于低温环境量身定制、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全新智能空间。雪蜡车的“智慧中枢”电子屏集合了监测和控制两大功能,不仅让厢体所有功能都可以实现一键开关,如车载光伏、车载空调等,还能指导打蜡师以最科学的蜡型和打磨方式与雪板进行匹配。

雪蜡车更是完全践行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其采用的氢燃料动力牵引头,配备了国内最大功率的氢燃料电池,零排放零污染;部分条件下启用的另外一台混合动力牵引头,采用了国际领先的50%热效率发动机。可以说,在节能环保方面,国产雪蜡车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随队保障 彰显山东担当

雪蜡车在超低温环境下的运行能力不仅有足够漂亮的数据证明,更体现在实践当中。2021年11月,雪蜡车自北京出发行驶三千余公里后与国家越野滑雪队在新疆温泉县会合,首次投入训练保障。

在皑皑白雪之上,这台看似普通的红色厢卡犹如变形金刚,迅速伸展出近百平方米的空间,宛若一个移动的雪上后勤基地。“我们终于有自己的雪蜡车了!”这是国家越野滑雪队运动员登上雪蜡车后由衷的感慨。外国打蜡师现场打蜡,对中国雪蜡车的设计赞不绝口。国家越野滑雪队打蜡师 Rysin Vladimir表示:“这种新型的设备,对我来说简直太棒了,这里的一切装备都非常称心顺手,我非常满意。”

寒潮袭来,铺天盖地的寒冷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旷野中显得更为凶狠。而不管外面是风是雪,雪蜡车内却丝毫没有冬日的痕迹,打蜡师身穿单衣,挥舞着工具,有条不紊地对滑雪板进行打蜡。

“设计工程师才是最熟悉最了解雪蜡车的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新疆之行,我们派出了三位工程师随行,还将所有的专用件、易损件等部件悉数备齐。”刘希平说,“不仅有工程师随行,当地服务站的同事也会随时待命,站点越密集,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越迅速。”新疆、河北、上海、北京……交付之后,雪蜡车随国家队辗转多地,走过了一万多公里的路程。在新疆温泉站、河北崇礼站、上海杨浦站三站比赛的保障过程中,经受住了长途行驶、高原气候、冰雪低温、大风恶劣天气等各项考验。未来,这不仅是支撑保障北京冬奥会国家队滑雪项目训练竞赛的一项关键装备,更将长期服务于国家队。

值得一提的是,这辆雪蜡车有个响亮的名字——黄河,意味着源远流长,象征着传承与文化。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重型卡车JN150,自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生产线上驶出,向世界宣告了重型汽车也可以中国造,那辆车的名字就叫黄河。从“山东制造”的JN150到今天“山东智造”的雪蜡车,这转眼,就是一甲子。

1830500520237

猜你喜欢

滑雪
冬来啦,滑雪去
雪间驰骋
小熊滑雪记
滑雪初体验
去滑雪,像野兽一样
植物帮之滑雪
滑雪的小熊
炫目滑雪
滑雪趣事
滑雪秘籍